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5|回复: 3

美中高层会谈火药味十足,双方外交官互相指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9 06: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中高层会谈火药味十足,双方外交官互相指责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1-03-19 02:22:15

a177.png 克雷奇——甚至在拜登政府周四与中国高级外交官举行首次面对面会谈之前,美国官员就预测会谈不会顺利。他们是对的:开场几分钟的惯常问候和讲话变成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公开的唇枪舌战,证实了预期中的这两个地缘政治对手之间的对抗基调。

美国官员说,为期两天的会谈将继续进行,但立即指责中国代表团违反了这次敏感会谈的形式,该会谈旨在在两国之间的许多冲突点中试图寻找共识。

中国最高外交官杨洁篪指责美国在会谈中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并表示美国代表团无权指责北京侵犯人权,或就民主的优点进行说教。



他一度表示,美国应该好好解决自身“根深蒂固”的问题,特别提到反对美国种族主义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在开幕致辞似乎已经结束,记者起初被告知离开房间以便双方开始更深入的讨论的时候,杨洁篪指责美国在捍卫新闻自由方面缺乏一致性。

“我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会认可美国倡导的普世价值观,或美国的意见可以代表国际舆论。”杨洁篪通过翻译说。“而且那些国家不会承认少数人制定的规则将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

国务卿安东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起初显得有些吃惊,但随后采取了更加坚定的态度。会谈一开始,他就申明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旨在“促进美国利益,并增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与基于规则的秩序相对的,是一个强权即正确、赢者通吃的世界,”布林肯说。“而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将是一个更加暴力和不稳定的世界。”

但是,在杨洁篪的冗长评论之后——美国官员称其违反了将开幕词限制在两分钟之内的协议——布林肯建议在场的十几名记者留下以听取他的回应。

布林肯含蓄地表示,与中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公开面对自己的缺点:“没想忽略它们,假装它们不存在,也没想掩盖它们。”他还回顾了十几年前时任副总统的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之间的一次会晤——两个人现在都是各自国家的领导人。

布林肯说,拜登当时表示,“赌美国输从来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他还说,“今天仍是如此。”

在美方作出回应后,记者被再次要求离开,杨洁篪直接转向电视摄像机,并用英语说“等等”。然后,他再次开始了对美国政策的冗长批评。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官数次批评美方在会谈前夕对24名中国官员实施的新经济制裁。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说:“这不是迎客之道。”

拜登政府说,这些被制裁的中国官员修改香港的选举法,并通过受共产党控制、摆布的立法机构来推进这些修改,从而破坏了香港的民主。拜登政府官员早些时候曾表示,并未故意选择制裁的时机来影响安克雷奇的会谈。

但这显然冒犯了中国外交官,他们抓住这些证据,证明这个开场的目的并非为了给双方的优先事项制定基本规则,便于双方的理解,而是为了让美国在自家地盘上使北京难堪。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将这种针锋相对的做法称为中方为国内观众所做的“表演”,毫无疑问,这次外交会谈不会取得多少成果。不过,这位官员后来表示,讨论在记者离开房间后平静了下来,并进行了一场实质性的对话,时长远长于原本计划的时间。

在过去四年中,对华战略常常是充满冲突的——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总统既渴望签署贸易协定,又要惩罚北京对维吾尔族人的严重侵犯、对区域水域的军事侵略以及没有及时应对新冠疫情的暴发——拜登政府则寻求采用新的策略。

新的对华政策主要基于竞争——在经济上和外交上——但也准备在必要时将合作或对峙交替进行。在安克雷奇进行的谈判旨在为该策略设定一个基准。

目前尚不清楚两国之间可以有多少合作,尽管这对于实现一系列共同目标是必要的,包括限制伊朗的核计划和朝鲜的武器系统。

拜登政府高级官员此前曾开玩笑说,此次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双方不如索性用传真发送各自的谈话要点会更有效率。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6: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峰会首日落幕 专家: 对结果不抱过多期待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3-19 06:28 AM 编辑

中美峰会首日落幕 专家: 对结果不抱过多期待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1-03-19 02:11:38

中美两国结束阿拉斯加峰会首日行程后,专家认为这次会议是双方外交关系的“起手式”。虽然专家对峰会结果不抱太多期望,但认为美国近期策略显示着重印太地区的决心。

在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于阿拉斯加峰会的开幕致词中激烈批评对方政策后,部分专家认为这显示双方对这场会谈能否达成明显共识抱持相对低的期望。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台湾及印太地区专案负责人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 告诉德国之声,由于两国的期待都不高,他对开幕时的言词交锋不感到意外。

他说:“重要的是,双方是在一个公开且有媒体的空间发表这些言论,所以可以理解他们会在这样的场合中说一些豪言壮语,其中一个目的是要说给不在现场的观众听。”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6: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结束 中国代表团离开会场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3-19 06:32 AM 编辑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结束 中国代表团离开会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3-19 14:05:50

地时间18日22时许,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第二场会议结束。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率领的中方代表团离开会谈酒店,返回下榻酒店。

当地时间19日,中美双方将举行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第三场会议。

(央视记者 许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6: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BC:中美不是“第二次冷战”,比它危险多了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3-19 06:49 AM 编辑

BBC:中美不是“第二次冷战”,比它危险多了

来源:BBC
2021-3-19 03:53

   a179.jpg 美关系:“冷战”的陈旧概念能否涵盖这场大国之争

  拜登(Joe Biden)上任后,白宫与中国高层即将到来的会面,标志着首次面对面的机会,可以用来衡量这两个重要大国彼此关系的变化。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国家安全顾问杰克·苏利文(Jake Sullivan)将于本周四(3月18日)在美国阿拉斯加与中共最高外交官员杨洁篪以及外交部长王毅会面。

  拜登团队对此会面并不抱有幻想。会议召开前,布林肯就指出,此次会谈并非“战略对话”,“目前无意进行会议后的一系列后续工作。”


  他说:“这些后续活动若要展开,需先奠基于我们在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上,看到了实际的进展及成果。”

  中美关系已经降至多年来的最低点,而且看起来还会变得更糟。

  苏利文被任命前,与拜登的首席亚洲顾问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共同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与中国接触的时代已骤然结束了。”

  此外,将美中关系描述为新的“冷战”似乎变得司空见惯。起初,冷战是指美苏之间长达一代人的对抗。这在20世纪下半叶投下了阴影。

  但现在,我们如何定位美中关系变得十分重要。

  因为,它有助于确定我们将问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我们会得到的答案;它还是政策制定时的标尺,帮助我们选择或者屏蔽一些路径。

  “历史类比”常被认为能有助于弄清选择,背景和难题,但也有其他人认为这方法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历史不会这样重演,差异可能大于相似之处。

 
 
a178.jpg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和美苏冷战的相似以及不同

  如果说“冷战”意味着一场巨人之争,涉及两个不相容的政体之间,国家权力方方面面的全方位抗衡。那么,当下中美对抗,确实回应了过去美苏之间的对垒。

  正如本月早些时候,拜登政府提出的“临时外交政策战略”所指出的,更具“自信”的中国“是当今唯一有可能结合其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提出持续挑战之竞争对手 ”。



  必要时挑战中国,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合作,是当下白宫的口头禅。

  中国采取相似立场,表明希望与美国有建设性关系,但同时中方继续在维护自身利益上,采取更高压的手段:镇压香港(专题)民主,毫无愧疚的压迫维吾尔族穆斯林(布林肯称为“种族灭绝”)。

  北京也很少浪费机会指出美国制度的弊端。

  它抓住了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任职期间对新冠大流行的灾难性处理,以及美国国会山的那场暴乱,借此宣扬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

  因此从表面上看来,用“冷战”这个标签描绘美中关系是合适的,但实际操作上真的是如此吗?

  当年冷战期间,苏联及其盟国很大程度上与世界经济隔绝,并受到严格的出口管制。

  但现在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目前是全球经济的关键要素,其自身的经济与美国的经济高度融合。

  美苏冷战期间,科技是重要的方面,两大阵营在武器装备和太空竞赛中竞逐。现在,新的中美竞争,也涉及推动和将推动我们的社会在未来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5G。

  但当下的全球情况也不同了。

  过去冷战期间,世界被分为两个静态营地,外加一个重要的不结盟集团。西方通常认为该中立集团有利于苏联。



  但今日,我们有一个本质上多极的世界。而自由世界秩序却遭受前所未有之威胁。这也让中国能找到支点,施加自己的世界观。

  从根本上来说,冷战模式十分危险: 因为它是种零和(zero-sum)的政治斗争,双方都否认对方的合法性。

  尽管当时美国和苏联很少开战,但他们在世界各地的代理人(国家或政府)在众多冲突中丧失了大量生命。

  最后,一方被击败。苏联这套体系退出了历史大潮。

  因此很多人担心,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可能会导致双方误判,特别是让北京为了避免在这场对垒中落败,找到更多理由,而采取可能造成灾难的行动。

  不过,中国也不是当年的苏联。

  中国明显更加强大。彼时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鼎盛时期约为美国的40%。但十年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与美国相同。

  可以说,中国是自19世纪以来,美国所面临的最强大的对手。也许在未来几十年中,双方都将要处理这种竞争关系。


  比冷战更危险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根本性斗争。


  因此,我们必须将陈腔滥调和错误的历史比喻放一旁:这不是“第二次冷战”,实际上,它危险多了。

  在许多领域,中国多年来已是美国的强劲竞争对手。尽管它还不是全球超级强国,但在中国认为与自身安全最相关的领域里,中国已成为美国的军事对手。

  拜登面对的中国问题也十分复杂。

  他的外交政策显示了许多矛盾点:如何迫使北京引入更公平的贸易规则,民主制度或人权准则,同时又和对方在气候变化和确保亚太地区稳定方面合作?上述问题都将与双方如何处理战略性竞争关系有关。

  尽管美中竞争的性质不可低估,但也不应夸大其词。

  像所有老生常谈一样,“中国崛起”或“美国衰落”,这些出于懒惰而使用的词汇有其道理,但并不能说明整个故事:美国能否从特朗普带来的混乱中恢复,并振兴自己的民主?它能否说服盟国,使美国永久地回到世界舞台上,扮演众人可靠的角色?或者,美国能否迅速扩展自己的教育和科技影响力?

  从许多方面,北京已经悄悄超过了华盛顿。

  然而,中国的专制,是否会阻碍其国家经济发展?它能否应对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保持中国社会对它的忠诚和支持?

  中国有很多优势,但也有很多脆弱之处。美国有很大的弱点,也有非凡的活力和重塑自我的强大能力。

  但是,正如新冠大流行所显示的,在中国发生的事,不会只停留在中国内部。中国现在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全球参与者。

  系好你的安全带吧!这将是个动荡的旅程。而且,一切才刚开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1 07:28 PM , Processed in 0.0708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