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招牌节目《锵锵三人行》官宣停播,一句“感谢厚爱”后,这档开播19年,以“色情小主播”窦文涛为中间人的谈话节目,从此查无此片。
△ 圆桌派、圆桌跨越派、圆桌时光派、圆桌武侠派、圆桌讲究派 其中,有一款嫡系最令曾经的三人行粉丝惊喜,名字都像在做接龙。节目形式“时髦”了一点,窦文涛带着老《锵锵》的俩好友嘉宾周轶君、许子东,不坐演播室,跑到土耳其和希腊,一路赏,一路唠。人送tag:#有文化版花儿与中年# 自锵锵停播后到2019年间,窦文涛和好友在各种“派”里侃天侃地,出镜率不低。因为疫情,窦文涛做了整整大半年宅男,头三个月连电梯都没坐过……辽阔的画面配上一段内蒙呼麦,带出这一季目的地:中国大西北。房车驰骋,穿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经过山川、草原,深入广袤大漠……
独立女性1.0小君君(周轶君),曾是全球唯一常驻以色列加沙走廊的国际记者,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穿行2年,输出过不少优质报道;为了找出“什么样的童年最美好”这一答案,走访五国,拍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万人在豆瓣打出9分。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郁达夫、张爱玲、“文革”小说研究。
只有爱这个东西才克服所有一切,那些地位、名声、钱其实真的都是表面的,人在世界上,就活几十年。你跟一个人在一起建立的各种各样的细节,足以克服那些地位、名声、钱,最后到你人生快走下去的时候,你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只有细节是最重要的。鲁迅不讲过一句话嘛,说“路本来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错本来是有的,犯的人多了,渐渐就不觉得是错了。 窦文涛:来来来你对着镜头再说一遍( )1892年的速度感受到了吗,在电影里就是那种能跑步追上的速度。 进了阿婆的房间,非不好好进,以窦文涛为首的一行人蹑手蹑脚,猫着步子,美其名曰,闻见“推理味儿”。儒雅教授变脸可爱喵,“色情小主播”笑倒在床,知性美人儿小君君笑出牙花。 第二季,Sir一看还是原阵容,想着肯定还会是原来的味道。小君君在香港机场和许子东汇合时,许突然身体不适,无奈只能去医院,暂时录不成节目。专门去西北拜师学艺,在西宁找好吃的,比窦文涛和轶君懂得都多。
一张大俗脸,有名嘴的狡黠沉稳,也有五谷杂粮里长出来的俗劲儿。作家胡赳赳评论他——说人话、鬼话,但不说神话。说生活正确的话,但不说政治正确的话。和轶君第一次见面,好友拥抱,他反应堪称新冠疫情科普教科书:“口罩别粘脸啊”。随着房车启动,开往青海湖,那个熟悉的小主播很快又回来了。
说实话,只出了一期的《锵锵行天下》真没啥看头,简单概括就是,“我们在西宁无所事事的三餐” 。仨人汇合后,他们慕名来到一间在小巷子里的面食店,循着菜籽油、胡麻油、香豆粉的味儿,老罗很快确定了位置。什么低油脂零糖分,在一个能顶3天的青海大月饼(而且价格贼便宜,只要6块)、淀粉扎实的开口笑猫耳朵、黄澄澄的大油饼面前,通通滚蛋。午饭,一盘慢火煮了4小时的手抓牦牛肉,配上当地面食狗浇尿和青稞饼,上桌就馋人。
窦文涛剔了一把牦牛肉,抱怨说有点硬,打算吸骨棒里的髓,但也不忘唠嗑。 人类的大脑之所以长到现在这样(大部分靠)这个玩意儿。我们竞争不过那些大的剑齿虎那种动物,它们把肉都吃了,人类的祖先只能用石头砸剩下的骨头找髓吃。他坦白,原本吃肉没有负担,但被某文章“吃而不觉”的餐桌理念影响,明明让你吃的时候不要去察觉这是在撕咬动物的肌肉,反而被时刻提醒。她联想到日本人教小孩吃东西的教育,用这个过程让“吃肉”自洽。他们教孩子,不管吃什么都要3个心理过程:忏悔、感恩、共生。作为西方人,他对这种“自洽”和“不觉”完全不赞同。你吃这个动物,消耗它,就应该知道这个肉是从哪来的,才会有这个责任感素食把素材做成和肉一样的口感我也不能理解,豆腐你就吃豆腐的味道不好吗我们按照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不能负荷现在的人口和资源,但我们还是想保持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想谈“你需要那么多吗”搬出东方哲学理念里的“得中”和儒家理念“过犹不及”,适时兜底。不是说都别吃肉了,没有不近人情到那种地步,但他会说,你要调整,树立两个极端,你要在这两个极端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分寸。 《锵锵》系列,严肃也好,轻松也好,一条铁律不会变——对窦文涛这种“打圆场”的行为,轶君毫不客气再添一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