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开始,春晚就成为了中国人除夕夜的保留节目。它成为穿新衣、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之外的另一种年俗,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笑、自豪和感动。回顾过去的37届春晚,我整理出了100个精彩的瞬间。希望2021年的春节,能帮你找回一些久违的记忆。1983年,首届春晚以直播茶话会形式举行。那天赵忠祥正在播新闻,有导演叫他过去帮忙说个预告。赵忠祥看了两三遍稿,就走上了台,说出了春节联欢晚会历史上的第一句话:“各位观众,在这欢乐的除夕,中央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愉快。”那天的现场,安装了四部热线电话,供观众点播节目。观众点播一个节目,接线员就把观众的意愿记在纸条上。
演出过半,导演黄一鹤展开小纸条,一看这条写着《乡恋》,那条还是《乡恋》。当时李谷一准备了六首歌表演,但《乡恋》这首歌当时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一样被划为禁歌,未列入演出单。导演一看群众呼声如此热烈,只好请示多级广电领导。最后领导一拍大腿,临时为这首歌解禁。首届春晚,刘晓庆是唯一一位女主持人。主持人没法回家过年,她就向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通过直播向四川老家的父母拜个年。
当年的报幕员必须严格按照稿子念,任何个人情感的流露都是不允许的。但为了争取刘晓庆做主持,这个要求从导演上传到高层,最终得到了批准。
于是春晚当天,刘晓庆面对全国观众,说了一句:“今天是除夕之夜,我在这里向远在老家,坐在电视机前的爸妈拜个早年。”
4
1983年,导演黄一鹤听说陈佩斯和朱时茂有一个《吃面条》的小品很受欢迎,就安排了试演。
演了40分钟,所有人都被逗得前仰后伏,在场一位师傅把衣服纽扣都笑崩了。本以为效果这么好,上春晚没啥问题,谁知传来了质疑声:“让全国观众这么乐,合适吗?”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剧组苦等数月,三十那天,央视派车来驻地接演员,车上没他们位置。两人蹭车前往央视,守在演播厅走廊。一直到春晚直播前半小时,领导还没决定《吃面条》能不能上。
最后,导演黄一鹤心一横,对陈佩斯和朱时茂说:“你们上吧,犯了错误算我的。”
这场逼真的无实物表演,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也造就了1984年春晚最成功的节目。
5
1984年,蒋大为带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首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表演完之后,大年初一,王府井一家眼镜店挤满了人。他们买的都是同一款眼镜,就是蒋大为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戴的眼镜,还起了个名字叫“大为镜”。
此后,从1984年到200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共上了六次春晚。
在1984年春晚的最后,李谷一压轴演唱了一首《难忘今宵》。
后来,这首饱含不舍的歌曲,成为了每一年春晚的固定结束曲,一直至今。
1984年春晚结束后,一位在春节加班的炼钢厂员工,听同事说起马季在春晚现场表演的《宇宙牌香烟》特别精彩,但他一直在高炉上工作,没能看到这段。
后来工人想到春晚有点播电话,便打来一试,恰巧被最后卸完妆的马季接到了。于是马季就在电话里,给那名工人重新说了一段《宇宙牌香烟》。
1985年
8
1985年,春晚舞台搬到了工人体育馆,第一次尝试室外表演。
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拍电影》里,有一个桥段是陈佩斯脱下外衣,换上单衣,被朱时茂洒水。
当天北京出奇的冷,节目又被排到了十二点,陈佩斯被冻得直哆嗦。有人说,小品一结束,陈佩斯就被拉到了医院。
9
相声大师马三立唯一一次在春晚上亮相,就是1985这一届。当时马老不太清楚春晚掐时间的那些规矩,看到观众那么热情,就想说:“大家喜欢我再给你们来一段”,把导演吓出一身冷汗。
10
1985年春晚,是80年代出状况最多的春晚。演出当天,灯光失控,音响失灵,孙悟空撞到栏杆上,一台奖品摩托车消失,连道具牛都脾气发作不愿出场。
播出后,许多观众来信都提出了批评,全国各大报刊差评不断。
11天后,央视在《新闻联播》中就春晚向全国人民道歉。
播音员赵忠祥面对观众,声音沉重:“整个晚会追求形式,华而不实。晚会广告过多,还发售了赞助纪念券。凡此种种,引起观众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我台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1986年,冯巩第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此后一直到2018年,连续33年时间里,他每一年都出现在春晚舞台,成了“春晚最牛钉子户”。
12
1986年,也是苏小明首登春晚,她的成名曲《军港之夜》和《我要回到家乡去》,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13
也许是当年的视频制作水平还比较低,86年春晚的整点报时,被称为“最恐怖的倒计时”。
那年的背景音乐,主要用编钟来演奏。在大多数家庭都是黑白电视机的年代,毫无生气的编钟声,身影鬼魅的大头娃娃,明暗度过低的舞龙画面,现在看来真是“十分邪典”。
14
1987年的春晚舞台上,费翔演唱了《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个把火》。
春晚后,这两首歌火遍全国,中央电视台收到几麻袋的信,全是对费翔的求爱。
1988年
15
1988年,改革开放第十个年头,第一次亮相春晚的牛群,就让人记住了那句“领导,冒号!”
但牛群创作初稿时压根儿没有想到用“冒号”这个词儿。是他在一次演出里发现,每当他说“领导”两个字,台下观众便笑了起来。要是此时接着说:“为了……”的话,下面的词儿就会淹没在观众的笑声之中,听不清了。
为了让节目有一个更好的节奏,“冒号”就冒了出来,顿时“包袱儿”大响,观众笑得更欢了。
16
1987年,高丰文率领中国足球“杀进”了奥运会。于是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足球队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央视镜头中,通过录像的形式向全国观众拜年。
17
1988年春晚,也是杨丽萍第一次踏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她成为《民族大联舞——节日之夜》的特邀嘉宾,让观众第一次见识了她的孔雀舞。
1989年
18
1989年,宋丹丹第一次上春晚,扮演的是《懒汉相亲》里的魏淑芬。
当时宋丹丹还和英达在一起。公公得知后,瞪着她说:“干嘛?拿肉麻当有趣?”一句话吓得宋丹丹差点退出春晚。最后导演好说歹说,她才上了台。
赵丽蓉老师的首秀,也是在1989年这届春晚。和侯耀文合作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里,她的一句经典台词“司马缸砸光”让观众乐呵了一年。
20
那一届春晚,还有一首歌唱哭了不少观众,那就是韦唯的一首《爱的奉献》。
这首歌取材于“棋圣”聂卫平一家与保姆小霞之间温情故事。聂卫平姐姐家的保姆身患绝症,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坚强地战胜了病魔。当韦唯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她感动地哭了。
此后每当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或者大型公益活动时,都会响起这首令人感动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