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王家卫拉着张国荣、林青霞等人筹拍《东邪西毒》,用全明星阵容“骗”了台湾投资商上千万港币,业界纷纷跟风。仅仅一年时间,大量台港合资片准备开拍,香港明星的片酬却一路暴涨,台湾投资商入不敷出,逐渐退出香港市场。
没了台商,香港电影人将目光放向了内地,文隽(《古惑仔》编剧)北上和姜文合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可惜1994年又发生件麻烦事,因为之前《蓝风筝》、《诱僧》等合拍片违规操作,审核制度在这一年变得更加严格,香港导演的大陆之旅又被迫中止。
1996年,香港电影黄金十年早已落幕,影人们走投无路时,有部电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却横空出世。
拍摄周期两周,成本仅百万港币,没有大明星,上映一周却红遍全港。紧接着,第二部《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开拍,投资更少,制作更粗糙,拍摄周期只有11天,主角郑伊健因为有别的档期只拍了两天,配角陈小春出来顶了大梁。
但《古惑仔之猛龙过江》票房比第一部更高,达2250万港币。1996年,《古惑仔》成为最赚钱的系列电影之一。
那时候影人们都以为《古惑仔》将挽救香港电影的颓势,纷纷架起摄影机大拍跟风之作,却没想到这部黑帮题材的电影,不但没有再续辉煌,还给香港和大陆的青少年都带来了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香港电影市场最繁荣的时候,一年要出3、400部电影,因为出产量太高,导致导演人手不够。很多不是这行的人纷纷下海。刘伟强就是其中一个。
中学毕业后,刘伟强进了邵氏电影当摄影小工,他颇有天分,入行八年后就有了摄影代表作《旺角卡门》。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行当遍地是金,刘伟强听说有投资商找不到人,就干脆亲自上阵,1990年指导了自己第一部电影《朋党》。
<刘伟强 >
刘伟强自觉水平很烂,他找到了王晶,进了他的导演工作室,学怎么拍电影。
导演不好当,刘伟强拍出来的电影时常被人痛骂,编剧文隽就经常在电台骂他的《庙街故事》,刘伟强知道了心情很不爽,要上门打文隽。人已经到了门口,就要敲门,王晶拦下了他,说:“先不要打,让他来公司再说。”
文隽应邀来了公司,王晶为了平息两人的怒火,随口说了句:“不如我们三个合作,搞一家公司吧。”
<刘伟强、王晶和文隽 >
架没打成,三个人反而合了伙,开了一家名叫“最佳拍档”的公司。“最佳拍档”第一部企划,就是《古惑仔》。
《古惑仔》的故事来源是当时一本火爆的香港漫画,漫画策划吴志雄正好是刘伟强的朋友,便帮他拿下了版权。
漫画主要剧情就是社团之间打打杀杀。王晶对这个企划并不是很上心,也没指望赚钱。
洽谈好剧本改编后,三人就开始选择演员,最开始他们想找刘德华扮演主角陈浩南。
《古惑仔》漫画的作者牛佬甚至已经默认主角是刘德华了,陈浩南漫画里的形象照搬了刘德华在《天若有情》里的样子,但当时刘德华却因为出演了太多同质化角色,拒绝了这个提议。
王晶又想找何家劲,但何家劲那会刚在内地拍完《包青天》,太红实在没空。
选无可选时,王晶想到了一个人——郑伊健。
1995年,郑伊健正处在人生低谷。
他最开始想当歌手,罗文很看好他,收他当了徒弟。但唱了好几年也没唱火。
唱歌的同时,郑伊健也演戏,他在TVB主演了《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也没红,台里就把他调过去当儿童节目《430穿梭机》的主持人。
郑伊健心情郁闷,就留了长头发,结果又被公司抓着,一连骂了几个月。
<郑伊健 >
但他一头长发,眼神忧郁的形象却让王晶印象深刻。
王晶看好郑伊健,觉得他长得实在是正点,很符合90年代观众的审美。王晶说:“我一手一脚,一定要做到他红为止。”
但可惜的是,王晶接连给郑伊健拍了三部电影,还是没捧红他。
开了新企划《古惑仔》后,王晶又想到了郑伊健,郑伊健一开始却不想接。
郑伊健本身和“古惑仔”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他小时候上学,班上有女生喜欢他,他妈让他别谈恋爱,郑伊健就老实听话,看都不看女孩一眼。他做过唯一出格的事情,就是拿水枪射击小伙伴的眼睛。
因为家里穷,郑伊健很早就出来打工,赚到第一笔工资后,他买了一个风筒给自己,买了一只工艺小鸟给妹妹。
也是因为穷,郑伊健才去拍广告赚钱,顺势才进入了娱乐圈。
听到王晶的建议时,郑伊健很犹豫,他觉得陈浩南这个角色影响不好,他宁愿选王晶的另一个少儿不宜的本子《不道德的礼物》。
但王晶当时和郑伊健早有合约,要给他拍五部电影,《古惑仔》就是第五部。没有办法,郑伊健只好答应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