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答疑:轰-6为何不改用吊挂式发动机?
新浪军事 2020年12月28日 09:10
Daniel:看「校场」每期不漏。请问小编,轰六改了又改,快把26个字母都用完了,为什么不把发动机改成翼下吊挂式?这样,可以用更大直径的发动机啊(例如,涡扇20)。
其实我国原来还真的这么搞过,只不过不是把发动机直接搞成吊挂式,而是在轰-6的基础上放大,并由4~6个涡扇-6J提供动力。两种轰-8分别被称为轰-8I和轰-8II。
另一种保守方案是简单的放大轰-6,并在原本动力布局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吊挂式发动机,然后把4台发动机都换成英国罗罗的斯贝Mk512。这种“轰-6改二甲”被称为轰-6I。
不过后来轰-8连原型机都没搞出来,轰-6I倒是首飞了,但最终也含恨下马。这两个项目下马的根本原因都是——穷。钱都给运-10了。而到了某不可明说的型号已经呼之欲出的今天,更没有任何必要浪费精力去深挖轰-6平台了。
王超:我想提问一下现在我军的歼十到底算是空优还是多功能?空优比歼十一D如何?多功能比歼十六如何?或者就是经济型?
其实三代机很少有纯空优飞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对地能力。早期火控计算机比较拉胯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飞机明明挂载能力足够,但没有写火控程序而不能使用太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但这个问题在歼-10A这样的晚期三代机和歼-10B/C这样的三代半战机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制空也好、多用途也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制空方面,歼-10的最大问题是载弹量。之前我们也提过,歼-10全系列的3、4、5、6、7、8、9挂点都没有武器数据接口,不能挂载空空导弹。因此歼-10实际上能挂载空空导弹的挂点只有4个,最多只能挂2中2近或使用复合挂架挂4中2近。日常训练使用没什么问题,但在高强度空战中,很可能会不够用。
相比之下,歼-11D在换装了AESA雷达和新的航电设备之后,也算得上一型标准的三代半战斗机。在空战的软硬件方面与歼-10C是没有代差的。此时侧卫系列的超大载弹量就成为了一个优势。目前歼-11D验证机尚没有装满挂架的照片,只知道其对翼尖挂架进行了修改,可以兼容霹雳-10格斗导弹。但既然是侧卫家族的飞机,挂架布置就要么和歼-11B一样、要么和歼-15、歼-16一样。前者拥有10个挂点,后者拥有12个挂点。这些挂点都留有武器数据接口,可以挂载空空导弹。因此,歼-11D的理论空空导弹挂载量应为6中4近(10挂点)或8中4近/10中2近(12挂点)。在强调消耗的BVR混战中,这会让其更具优势。
在“多用途”,实际上也就是对面攻击能力方面,衡量一款飞机的指标其实有很多。比如航程载荷比、最大挂弹量、挂弹后的巡航速度等等。但在这些方面,更大更重的战斗机往往都更具优势。同样的一吨弹药,对于轻型战斗机来说可能是自身空重的几分之一,但对于重型战斗机来说,只是自身空重的十几分之一,两者因为弹药的重量而损失的巡航速度和航程自然也不一样。因此,重型机往往能够挂载更多的弹药,执行更远距离的攻击任务,更少进行空中加油,同时还能比轻型战斗机更早进入战场。
歼-10家族和歼-11家族本来是互为备份的两型战机,如果从苏俄引进苏-27失败,那歼-10可以扛起我国的天空。而如果歼-10研发失败,那还有从苏俄引进的苏-27可用。从结果上来看,歼-10的研发和苏-27的引进都成功了,那最要紧的当然是同时全速生产这两型战斗机,把歼-6、歼-7、歼-8这些老飞机替换干净。至于到底是歼-10好还是歼-11好的问题,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同一代战机差也不会差到天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