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A-16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与美国陆军进行了非常艰苦的斗争,最终确定由美国空军而不是陆军的固定翼飞机执行CAS任务。美国空军坚持认为陆军无法完成这项任务,但又同时拒绝做出令陆军满意的工作,这导致了两个军种围绕A-10进行无休止的争吵。
尽管A-10完全符合美国空军制定的设计规范,但美国空军到20世纪80年代末就对该机心生厌烦,对CAS任务的矛盾心理再次浮出水面。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空军与陆军长期存在的摩擦导致双方以不同立场去看待CAS任务,分歧永远不会消失。美国空军对“疣猪”心生不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空军需要可执行多任务的战斗机,而不是仅为近距离支援任务优化的A-10,无论该机在这种任务中表现有多出色,对其他任务来说都毫无用处。
A-10研发时正处于航电技术飞越发展的时期,新型战斗机在空战和对地攻击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通用动力F-16战斗机,该机最初是被作为轻型白天战斗机研制的,但最终进化成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美国空军打算精简飞机型号,这不仅仅是为了简化后勤和培训,也可依靠规模化生产获得更低的单机成本。所以对于美国空军高层来说,多用途F-16看起来自然比只能在泥地打滚的A-10顺眼许多,该机正在批量制造中,如果取代A-10将能进一步压低单机成本。
大象散步中的A-10与F-16
美国空军对“疣猪”不顺眼的另一个更具体原因是战术防空系统在不断进化。虽然A-10被设计成能承受几枚23毫米炮弹的直接打击,但苏联自行高炮和地空导弹系统一直在持续改进,“疣猪”真的还能在泥地中继续愉快地打滚吗?如果不能,那就意味高速打击战斗机才能生存下来,现在的口号是:“速度就是生命。”
于是美国空军开始更多关注如何把F-16作为CAS任务解决方案,答案就是GAU-8/A的四管版本GAU-13/A,该炮已经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在GPU-5/A“铺路爪”吊舱内,后者可挂载于F-16的机腹挂架上。美国空军甚至还开始讨论制造A-16,这是一种针对CAS任务优化的F-16,批次定义为是Block 60。A-16将内置30毫米机炮,同时加强机翼结构以挂载反坦克武器,除“铺路爪”吊舱外还配备有额外的装甲。美国空军把两架F-16A Block 15改装成A-16验证机,结果在改装发现30毫米机炮带来了无法解决的设计振动和炮口焰冲击问题,需要大大加强机身左侧的机炮舱。于是A-16计划无疾而终,美国空军决定让F-16挂着机腹机炮吊舱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GPU-5/A“铺路爪”吊舱
1988年11月纽约州国警队第174战术战斗机联队第138中队从A-10A换装F-16A/B Block 10,成为第一支专门执行近距支援任务的F-16中队。该中队的24架Block 10都接受了对地支援改装,机腹挂架经过加强后可挂载一具通用电气GPU-5/A“铺路爪”机炮吊舱,飞机编号也改为F/A-16。GPU-5/A“铺路爪”吊舱内置一门衍生自A-10 GAU-8/A机炮的GAU-13/A 4管加特林机炮和353发炮弹,保持了前者的巨大威力,但射速约为GAU-8的一半,即约每分钟2400发。GAU-13/A沿用了GAU-8/A巨大如可口可乐瓶的30X173毫米炮弹,其中包括贫铀穿甲弹,因此足以击毁战场上任何装甲目标。
射击中的GPU-5/A吊舱
如果第138中队F/A-16被证明是成功的话,美国空军还准备改装出一批更先进的F/A-16C。为了验证这一概念,美国空军改装了7架F-16C和一架F-16B,增加了“铺路便士”激光瞄准设备、30毫米机炮吊舱,并施以“欧洲一号”绿色迷彩涂装,其中F-16B还增加了“隼眼”前视红外系统。就在美国空军踌躇满志,准备一举拿下A-10时,海湾战争爆发了。
参加F/A-16项目验证的F-16B/C
“隼眼”前视红外系统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A-10被证明极其优秀,该机在对地攻击任务中获得“坦克开罐器”的绰号,并在敌后救援任务中也发挥出色。反观第138中队的F/A-16,则是个悲剧……飞行员们发现GPU-5/A“铺路爪”机炮吊舱根本无法进行精确射击,除了F-16的速度比A-10高许多\留给飞行员的瞄准时间不足外,F/A-16机腹挂架的刚性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此外由于GAU-13/A射击还会引起强烈的振动,火控计算机没有连续计算弹着点(CCIP)功能,于是飞行员被迫把GPU-5/A作为类似集束炸弹的大散布武器使用。
但几天后他们就放弃了,拆下吊舱改为挂载集束炸弹来轰炸目标,因为与GPU-5/A相比,集束炸弹的效果显然要好许多。1994年这24架可挂载机炮吊舱的F-16被送到飞机坟场封存,F/A-16C计划也无疾而终。虽然美国空军用F-16取代A-10的想法没有被消灭,但已经闭口不提30毫米炮的事情了。
F/A-16的尝试最终以悲剧收场
随着冷战的结束,A-10应对的主要威胁快速消失,该机的未来也岌岌可危起来。虽然不算好用,但原则上F-16可以完成全部CAS任务,于是美国空军制定了逐步退役A-10的计划。为了充分利用现役A-10,美国空军决定为该机重新分配前进空中控制(FAC)任务,并将该机重新命名为OA-10A。其实OA-10A与A-10A完全相同,唯一区别在于OA-10A正常挂载用于标记目标的70毫米发烟火箭弹。OA-10A这个名称通常被认为是美国空军的文字游戏,从未真正流行起来。
一战成名
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导致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强力干预,美国空军在“沙漠盾牌行动中向沙特部署了194架A-10。当萨达姆拒绝最后通牒从科威特撤军时,联军在1991年1月16日发起一场闪电战击败了伊拉克军队,这就是“沙漠风暴”行动。
海湾战争中的A-10
“疣猪”在这场战争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该机作战出动8755架次,主要执行战场遮断(BAI)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具有很高的妥善率和命中率。该机在战争中发射了超过5000枚“小牛”导弹,占这次战争消耗量的90%以上,飞机可靠率达94%,可遂行任务率达87.7%,总共击毁至少330辆伊军坦克和装甲车辆,受伤的15架A-10中有14架最终被修复。A-10飞行员每天大约飞行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该机甚至在2月6日和2月15日使用机炮击落了两架伊拉克直升机,获得了两个空战战绩。A-10还执行了FAC任务,为其他飞机指示目标,还执行过为搜救直升机护航的任务。
被A-10摧毁的伊拉克坦克
在战争中有五架A-10被击落,导致两名飞行员遇难。2月15日,保罗·约翰逊上尉驾驶的“疣猪”被一枚便携式地空导弹在机翼上撕开一条9米长的口子,该机仍坚持飞回基地。还有一架A-10被打飞了大部分右侧方向舵,仍能继续飞行,飞行员甚至看到了被座舱钛浴缸弹飞的弹丸。在伊拉克军队在2月25日徒劳无功的反击期间,两架“疣猪”每架飞行三架次,共击毁23辆伊拉克坦克,击伤10辆。
被防空导弹撕裂的机翼
伊拉克军队非常害怕A-10,称之为“盘旋的秃鹰”,因为该机能以令人伤脑筋的方式在头顶上盘旋数小时,寻找一些可以攻击的目标,然后倾泻下死亡火焰。A-10的噪音很低,以至于许多伊拉克人在第一次知道自己正遭受“疣猪”袭击时已经被炮火覆盖。据报道当“疣猪”出现时,许多伊拉克坦克兵纷纷弃车逃跑。
海湾战争中的A-10保留了“木炭蜥蜴”灰绿色涂装,这种涂装在沙漠环境中伪装效果不佳。飞行员们用亮眼的机鼻艺术来装扮飞机,这是前线作战人员的特权。尽管A-10不具备夜战能力,但该机还是参加了夜间作战,飞行员用“小牛”导弹的红外引导头识别目标,需要时还会投掷照明弹。虽然夜间作战多有不便,但对伊拉克军队来说更加艰难。
海湾战争中伤了鼻子的A-10,可能是加油机的杰作
最终在A-10的第一次实战中,“疣猪”证明了自身设计理念的正确。就像越战一样,海湾战争中的地面部队同样不需要能打了就跑的高速打击战斗机,而是真正的“泥巴战斗机”,可以在战场上长时间徘徊,为地面部队解决随时出现的危机。在这种任务中,F-16的低空生存能力远不及A-10,且速度太快来不及瞄准。一位退休的五角大楼工程师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用说,使用F-16执行CAS任务的概念是“美国空军曾经犯下的最具欺骗性的想法之一”。美国空军最终接受了现实,取消了逐步淘汰A-10的计划,当然该机数量被大幅削减以享受冷战后的“和平福利”。
A-10在20世纪90年代继续战斗,参加了对伊拉克禁和北约对南斯拉夫内战的干预。由于美国空军在这种冲突中拥有绝对空中优势,所以A-10的主要威胁是地空导弹而不是敌方战斗机,结果该机的涂装被更换为整机浅灰色空优涂装。
空优涂装的A-10
充满争议的贫铀弹
A-10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中产生最大争议之一是该机的贫铀炮弹,海湾战争后人们担心A-10发射的大量贫铀弹丸可能是神秘疾病“海湾战争综合症”产生的诱因素。
贫化铀是核反应堆产生的副产品,放射性是天然铀的大约60%,具有足够坚硬的质地。GAU-8的PGU-14/B穿甲燃烧弹内装一个直径较小的高比重贫铀穿甲芯,贫铀穿甲芯除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外,还是一种自然的引火材料,增强了穿甲燃烧效应。
PGU-14/B的贫铀弹芯
南斯拉夫内战结束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个小组进入了布满A-10和其他武器平台发射的贫铀弹药的一个地区,以确定这种弹药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事实证明,几乎不可能从环境自然背景辐射中监测出贫铀弹药的辐射。贫铀弹药更严重的问题是会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就像传统的铅弹丸那样。
PGU-14/B
但贫铀弹芯击中目标后破碎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具有微弱放射性,被人体吸入后会致癌。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许多退伍军人肿瘤病高发,很可能是战场上吸入贫铀导致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于2005年证实,伊拉克境内有311处贫铀污染地。美军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消耗了375吨贫铀弹,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又消耗了220吨,其中A-10是大户。
目前美国空军库存的PGU-14/B穿甲燃烧弹已经临近32年的保质期,如果超期使用可能会因发射药老化出现发射速度过慢的情况。正常炮弹从击发到飞出炮管的时间仅需4.5毫秒,老化炮弹一旦超过6毫秒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损坏机炮甚至是整架飞机。因此为A-10生产新炮弹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鉴于贫铀弹在过去引发的争议,美国空军打算为A-10生产一批非贫铀穿甲弹,改用碳化钨弹芯,但该计划能否实施还要看国际市场上钨的价格,如果价格过高,那么生产数十万发新炮弹的高昂成本可能会让计划无疾而终。也有美国空军内部人士担心新的钨合金炮弹由于穿甲能力不及贫铀,会出现飞行员按照以往习惯进行射击后却没能摧毁目标的尴尬情况,需要二次补刀,这无疑增加了任务的危险性。
不过从近年来A-10执行的反恐任务来看,穿甲弹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了许多。由于战场上缺乏重装甲目标,A-10在此类任务中发射的大都是PGU-13/B高爆燃烧弹,并取得更好的作战效果。由于高爆弹的大量消耗,美国空军已经在2019财年的预算申请中特别要求划拨资金来购买所谓的A-10“城市组合”弹药,也就是PGU-13/B高爆燃烧弹+PGU-15/B训练弹,两者数量2:1。所以在贫铀弹退役后,A-10可能再也用不到穿甲弹了。
超级猪
A-10进入21世纪后继续征战,911事件后于2001年被部署到阿富汗参加反恐战争,随后又是2003年的入侵伊拉克行动。“疣猪”的重型火力支援在反恐战争中发挥出色,并再一次证明了该机承受战伤的能力。女飞行员金·坎贝尔上尉驾驶的A-10A在被高炮击中,失去所有液压之后仍返回基地。加里·沃尔夫少校的A-10在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完全摧毁一台发动机后,同样飞了回去。
金·坎贝尔与她的A-10
A-10获得了持续升级,这无疑让“疣猪”飞行员们非常高兴。就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空军已开始实施一项名为低空安全和瞄准增强(LASTE)的项目,涉及为A-10配备导航攻击系统。该系统源自A-7攻击战斗机,与A-10的稳定性增强系统(SAS)交联。LASTE能为弹药和GAU-8/A机炮提供了精确目标瞄准,将射击从一门艺术变成科学,并能让该机在高空发起攻击。飞行员要做的只是在攻击航线中将座舱平显上的一个准星压住目标,LASTE会自动决定在何时合适释放弹药或射击机炮。LASTE甚至允许A-10以4575米斜距进行机炮攻击,这在此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力。
LASTE还提供了备受赞赏的自动驾驶仪和地面防撞系统(GCAS),可通过雷达高度计在高度过低时发出警告,以一种尖叫的声音提示飞行员立即拉起。在海湾战争之后,A-10座舱也终于开始兼容夜视镜。
A-10飞行员还率先配备四眼GPNVG-18全景夜视镜
2000年,A-10终于获得了挂载拉斐尔/诺格“利特宁2”(Litening 2)瞄准吊舱的资格。该吊舱集成了具有变焦功能的可见光CCD电视摄像机、前视红外(FLIR)摄像机、激光目标指示器、激光测距仪和光点跟踪器。在2001年冬季的阿富汗作战期间以及2003年春季的伊拉克作战期间,吊舱派上了用场,不仅被用于投掷制导炸弹,而且还用于监视和轰炸效果判定。
挂载“利特宁2”吊舱的A-10
美国空军随后对A-10进行了更重大升级,项目名为“精确攻击”(PE)。A-10最初只能使用“小牛”导弹的显示器来显示“利特宁2”吊舱的视频,功能非常有限。PE项目则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座舱和航电系统升级,包括:
两个12.7 x 12.7厘米(5 x 5英寸)全彩色多功能显示器(MFD),支持洛马“狙击手”XR吊舱以及利特宁2吊舱。
手不离杆(HOTAS)操纵杆和油门。
现代化数字外挂物管理系统,支持投掷惯性导航的风修正弹药分配器(WCMD)集束炸弹和GPS制导炸弹(JDAM和小直径炸弹SDB)。SDB是一种轻型弹药,A-10一次出击可挂载大量SDB。
态势感知数据链(SADL)。
电源升级。
A-10C座舱
为了在近距对地任务中提高对目标的识别和截获效率,“疣猪”还获得了“蝎子”头盔瞄准具,要知道当时即将服役的F-22“猛禽”直到现在还没这项装备。升级后的“疣猪”改名为A-10C。首批飞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升级,随后转由美国空军犹他州奥格登希尔空军基地使用升级包自行升级。第一架A-10C在2005年初首飞,2006年该机开始正式服役。目前整个升级项目已经完成。
A-10C飞行员还配备了“蝎子”头盔瞄准具,进一步提高CAS任务效率
下一步升级是规模较小的“精确攻击+”,也被一些更具想象力的人称为“白金猪”、“超级猪”或“银色母猪”。这项升级涉及把TF34-100A涡扇发动机翻新升级至TF34-100B标准,后者具有全新风扇组件,热端工作温度也更高,高温高原性能有明显改善,并将A-10的爬升性能提高30%,同时显著提高升限。“精确攻击+”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是阿富汗战争,A-10的高空性能遭遇挑战。
更换机翼
2007年波音公司开始为A-10生产全新机翼,第一架更换机翼的飞机于2012年重新服役。之所以为A-10更换机翼是因为现役最年轻一批A-10也是1984年出厂的,今年已经35岁高龄,机身老化问题日益严重,2008年10月美国空军曾因机翼裂纹问题停飞了127架A-10。
当费尔柴尔德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A-10攻击机时,根本没想过该机能服役到2019年,所以该机的设计寿命极限是6000小时(后延寿到8000小时),当时这个指标已经相当优秀,但由于A-10超期服役再加上反恐战争的剧烈消耗,到2006年时机队平均飞行时间已经达到9000小时,老化导致的机翼结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费尔柴尔德生产的A-10中有一大部分采用了薄蒙皮机翼,与后期型的后蒙皮机翼相比更容易出现裂纹等结构性问题。2006年美国空军现役350架A-10中有240多架就属于薄蒙皮机翼型号,要想彻底解决这批飞机的问题,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更换新机翼。
于是2007年在增强型机翼装配项目之下,波音公司获得了价值11亿美元的合同,在乔治亚州梅肯工厂开始为173架A-10制造全新机翼,并于2011年顺利量产。这种新机翼以后期型厚蒙皮机翼为基础,单价635万美元,能持续飞行10000小时而无需大修,内部改进的线束设计使机翼更容易拆卸,并减少在拆卸过程中损坏机翼的风险。A-10的大修和新机翼换装则由希尔空军基地奥格登航空后勤中心进行,由于该机早已停产,许多必要零件只能从飞机坟场的退役A-10上拆卸,此外还还必须自行制造一些新零件。
更换机翼中的A-10
A-10的最新一项升级是3D音频管理系统(AAMS),10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授予丹麦Terma公司6000万美元的该系统升级合同。AAMS系统通过将头盔立体声耳机与数字音频控制系统相结合,获得一种可以精确定位声源方位的3D音频系统,除能大副改善A-10C飞行员的空间、战场和态势感知能力外,还能通过主动降噪技术提高音频通讯质量,减轻飞行员工作负荷,降低听力损失和操作疲劳。目前该系统已经装备丹麦空军的F-16战斗机及英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
根据该合同,将有150-200架A-10会进行座舱音频系统重大升级,其3D音频警告系统能在飞行员头盔中发出类似电影院立体环绕声的定向听觉警告,通过328种3D音源直观地告知飞行员威胁具体方位和种类。音频定位精度能精确到5°之内,让飞行员非常直观地了解威胁来自哪个方向,缩短反应时间。目前该系统已经能播放来自导弹逼近告警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激光预警系统、 地形障碍警告和提示系统中的定位警告音频,并同时在座舱显示器上显示相应的威胁信号。
这套3D音频系统最有趣的用途是在无线电通话中,飞行员可以清楚地听到与他对话的人来自哪个方位,比如在空中加油中他可以与左边编队中的战斗机飞行员通话,再与头顶上的加油机操作员交流。这种感知方位的通话方式可以使飞行员更容易识别无线电中的说话者是谁,沟通方式也更自然。
AAMS示意图
波音在今年8月又收到一份价值13亿美元的后续合同,更换剩余109架A-10的机翼。更换机翼后的A-10寿命延长至16000小时,将一直服役到30年代末,然后被F-35A取代。(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