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一秒钟》上映。电影上映8天,票房勉强过亿,排片率也低到了1.5%。
回头看2002年,张艺谋与制片人张伟平合作的《英雄》拿下2.5亿票房,开启华语电影大片时代。两人曾被称为电影界的黄金搭档,一起推出过《十面埋伏》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直到拍摄《金陵十三钗》矛盾激化,两人分道扬镳。接着,张艺谋被曝超生,名声受到巨大冲击。而事件的举报人和张伟平关系密切。
初识
1958年,张伟平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他从小喜欢为朋友打抱不平,是学校里有名的孩子王。十九岁那年,他接任母亲的职位,在北京第四人民医院当了一名药剂师,一晃眼将近十年,他以为生活将会平淡地过下去。
与此同时,张艺谋以28岁高龄,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通过《一个和八个》与《黄土地》展现自己的摄影才华后,他得到第一次导演电影的机会——《红高粱》。电影拍完,他和巩俐走到一起,背上了陈世美的骂名。
1989年,张伟平跳槽去西门子公司,当上这家外企的报关员。相比国营单位,外企工资高得多。张伟平在工作时,嗅到了市场经济的味道,想着如何积累人脉搞生意。在某个饭局上,张伟平和女友张京见到张艺谋和巩俐。
张京是巩俐的影迷,一见面就拿出四本厚厚的明星剪贴簿,请巩俐签名。那时,张艺谋的电影胶片时不时需要拿到国外冲洗。张伟平说自己能帮上忙:“进出海关有个熟人,更方便。”
几个人聊得热络,巩俐留下BP机号码,张伟平晚上开着自己的夏利送张艺谋回家。后来他们经常约着一起吃饭,张艺谋说:“我在北京吃的好吃的,都是小伟带我去的。”
往后六年两人事业都很顺利。张伟平胆子大、爱冒险,从西门子出来下海经商,卖过航空食品,做过药品和房地产生意,成为90年代初最先富起来的那拨人。张艺谋一直在电影领域深耕,陆续拍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女主角都是巩俐。
< 《活着》 >
有一天,某个汽车比赛邀请巩俐。巩俐不想尴尬冷场,叫上好友张伟平与张京同去。张京回来后告诉张艺谋,巩俐与赞助商黄和祥跳挑逗的贴面舞。张艺谋听完什么也没说,但心里有了想法。
拍完《外婆桥》,巩俐提出结婚,张艺谋却说:“再等等。”巩俐苦守多年,得到这样的答复,心里觉得凉透了。此时,黄和祥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表现得温柔体贴,愿意提供避风港,巩俐决定离张艺谋而去。
1996年张艺谋想拍《有话好好说》。失去巩俐这个票房保证,许多海外投资商退出合作。看张艺谋陷入困境,张伟平一拍胸脯,给他投资了2600万。
为了支持张艺谋拍戏,他把自己的轿车开来,让朋友当群众演员,自己也客串一个殴打姜文的黑社会打手。拍完一天的戏,他说:“空打比真打还累!我觉得拍电影就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
《有话好好说》让张伟平亏了1800万。隔年,他作为电影投资人第一次去威尼斯电影节。他性格大大咧咧,不把电影节放在心上,觉得只是出国旅游,因为玩心太重,差点把电影拷贝的事情忘了。
< 《有话好好说》 >
1997年,张艺谋的父亲张秉钧去世,张艺谋去见最后一面。
老父亲对他说:“与张伟平的合作,让我非常担忧,想起来就闭不上眼睛。如果合作得不好,你们一旦分手,你肯定遭到报复。你根本不是张伟平的对手,对付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