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0

[政治] 徐弃郁解读智库观点:大选之后,中美关系走向何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弃郁解读智库观点:大选之后,中美关系走向何处?

 徐弃郁 罗辑思维 2020-11-13

EEE7E994-55B2-4540-B065-0580D07F3215.jpeg


美国总统选举一向受到世界关注,2020年总统大选尤其引人注目,选战空前白热化,过程跌宕起伏,可以说是数十年一见。不过我们更加关心的是,选举之后的美国政策走向会是怎样?对中美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我们请来了徐弃郁·全球智库报告解读2的课程主理人徐弃郁老师,带你看一看世界各大智库对上述问题有怎样的分析。


“部分脱钩”的趋势轻易不会变

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关系上做的一件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搞中美“脱钩”,更准确地说是“部分脱钩”。那么拜登上台后,美国会不会继续这么做呢?
综合各个智库的信息和观察,可以得出这样两点看法:
第一,所谓的和中国“部分脱钩”实际上反映了美国战略界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是跨党派的,这个趋势不会轻易变。
第二,中美部分“脱钩”的幅度、强度和方式很可能会变化。
去年我和一位曾经在奥巴马政府任职的美国前高官有过交流,他谈到了一个“抗生素理论”。什么意思呢?他说美国对中国的挑战是有共识的,但具体怎么应对有分歧。
奥巴马政府内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类似“脱钩”这种狠招就像抗生素一样,你要用,但剂量不能太大,也不能滥用,否则会失效。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要更加精准“用药”。
所以你看,拜登作为奥巴马曾经的副手,他很可能也是持这种理念的。
那从各大智库的分析来看,大多数也是认为,拜登政府不会像特朗普政府那样不管不顾地用关税武器来和中国打贸易战,也不太可能单方面地进一步和中国搞“脱钩”。
但是我们要注意,拜登上台以后,美国很可能会采取一种新的办法来和中国在经济上、技术上“保持距离”(这是一个新词,英文是distancing)。
那是什么新办法呢?就是加强和盟国,特别是欧洲盟国的协调,换句话说不是美国单干,而是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干。
说到这里我要插一句,涉及美国大选的各种话题里面,各大智库谈论最多的就是美欧关系。
大多数西方智库对拜登当选真是充满期待,特别是欧洲智库,让人感觉它们总算要把特朗普“熬”过去了。
什么“美欧之间的紧张关系将结束”,“跨大西洋关系即将恢复正常”这类标题到处都是。有一家大智库甚至还用“回归文明”来形容拜登当选后的美欧关系。
但是请注意,它们讲美欧关系恢复,有90%都涉及到了协调应对中国。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特朗普那种简单粗暴的办法造成美欧分歧过大,在对华政策上基本各顾各,这样给了中国很多空间,所以要补救。


经济、技术上“保持距离”

可以说现在大量智库报告都在建议美欧要加强对华政策的协调。这方面讲得最详细、最全面的,还是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上个月发布的《规划应对中国的跨大西洋路线》。
说到这里,我补充两句这家智库的背景。新美国安全中心,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家传统的专业型智库,而是民主党的一个政策咨询基地和储备干部基地。
总裁是库特·坎贝尔,奥巴马政府时期当过分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现在当副总裁的拉特纳也是民主党内的新秀,以前我们经常接触,他们那架势就是预备干部的架势。
2016年希拉里败选以后,这批人又等了4年,那这次拜登胜选后,这两个人也好,中心的其他人也好,进入政府任职的可能性非常大。
好,我们来看一下报告本身。这篇报告篇幅很大,一共40多页,重点讲了美欧加强协调对华的四大领域。哪四大领域?就是技术、投资、贸易和治理。
这里最关键的还是美欧在技术领域的协调,贯穿于其中的实际还是“技术脱钩”的思路。具体怎么做呢?
报告建议加强美欧在尖端技术上的联合研发;
然后美欧要联合起来和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竞争,主要是5G;
美欧要协调技术出口控制,什么意思?就是有些技术不能卖给中国,不光美国不卖,欧洲国家也不卖,搞联合技术封锁;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美欧要在技术标准设置上要形成统一战线,防止中国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你看,这几条对中国就已经比较凶险了,其他还有不少。
更重要的是,报告不光在技术领域这一块谈美欧加强针对中国的技术协调,而且这一项内容贯穿所有其他领域,包括投资和贸易等等都有这方面建议。
比如说,投资领域就有针对中国投资审查的协调。什么意思?就是中国资本要到美国、欧洲去购买企业的话要通过严格审查,很多技术型企业就不能卖给你。
实际上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报告的意思是要进一步协调行动。
再比如贸易领域,美欧要汇总中国技术转让的各种数据,以便形成有效监控,等等。
所以你看,美国推动美欧协调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技术脱钩”、形成对我们的技术优势上。更重要的是,这篇报告也说了,这种协调不光是在美欧之间,还要扩大到日本、澳大利亚、甚至是印度。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拜登上台以后,美欧就要形成对我们的统一战线了,搞不好还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统一战线,那我们的压力可太大了。
我这里想说的是,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但也不用太悲观。为什么?
第一,这是美国方面,或者是部分欧洲人的想法,从想法到做法有距离,我们还有时间;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
怎么换角度?你想,美国一家如果单干的话,它是没有什么制约的,可以把“脱钩”的压力加到最大。
但是一旦要和欧洲协调就不一样了,欧洲国家的利益和它绝对有差别,这样协调起来集体行动,只能是取一个最大公约数,“脱钩”的强度肯定受影响。而加入协调的国家越多,“脱钩”的强度很可能会越低。
所以对这个事情,我们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不用过度紧张,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空间还更大了,所以在中美“脱钩”问题上,我们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1 01:11 PM , Processed in 0.0380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