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人世间] 真不忍心,把这种笑容叫做乐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11-8 09:24 AM 编辑

真不忍心,把这种笑容叫做乐观。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0-11-04


如果你泪点低,如果你经历过或正面临生离死别,那么打开这部剧之前,至少先准备几张纸巾:《生生》


IMG_2933.JPG


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病房。


推开一间病房,墙上贴着“囍”字、挂着五彩气球。


一对身着礼服的新人,等在门口。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


IMG_2934.PNG


新郎官,叫罗硕。躺在病床的,是罗硕的爸爸。


两年前,罗爸爸确诊,患上结肠癌晚期。


曾经,因为不堪疼痛的折磨,罗爸爸从三楼翻栏杆跳了下去…


IMG_2935.PNG


死神没能带走他。


醒来后,罗爸爸跟儿子掏心掏肺:我太难受了…


罗硕知道父亲的意思。


他跟爸爸说:没到时候呢。真到了,七八层楼、十层,我支持你…但你不能对我,一句话都不留下就走了…


IMG_2936.PNG


话说开了,罗爸爸也想通了,为了儿子,他也要熬一熬。起码,坚持到亲眼看着孩子结婚…


可病情一直在恶化。最近一次检查,医生通知:他大概去不了几天后的婚礼。


罗爸爸体内多处感染,随时可能进入高危状态。   


最坏的结果。


IMG_2937.PNG


罗硕来不及掉眼泪,他已经不止一次跟父亲讨论过死亡,他知道,父亲可以承受。


但唯一,爸爸可能遗憾的,是看不到他结婚…


IMG_2938.PNG


罗硕跟未婚妻和家人商量,在病房先把婚礼办了…


这天,罗硕为爸爸准备了最大号的西装。


婚礼简约,但却并不敷衍。司仪协调程序、正式着装的亲友在旁观礼,连病房的医生也特意涂了口红。


按照罗爸爸的身体状态,他穿一次西装,等于正常人跑着爬上20层楼。这个过程中,他随时有可能休克。 


IMG_2940.PNG

IMG_2941.PNG


在病房,躺在床上、插着鼻管的罗爸爸,为罗硕和新娘子开启了代表喜庆的美酒。


看夫妻俩喝交杯酒,罗爸爸眼泛泪花。 


IMG_2943.PNG

IMG_2944.PNG


他极力掩饰自己的虚弱,安慰起儿子:坚强点,没事。


他说:我不遗憾。我放心。 


婚礼全程,罗爸爸没有皱一下眉头。


IMG_2945.PNG

IMG_2946.PNG


纪录片《生生》,是国内首部抗癌题材纪录片。


两年时间,摄制组跑了10多家医院,接触了近百名拍摄对象,有医生、患者,其他从事与癌症防治事业有关的组织和个人。最终同意拍摄并呈现在纪录片的,不过1/10。


这是一部相当催泪的片。网友说:看了它,我不再埋怨命运的不公。生命联结了太多可悲可叹的故事…



乌鸦曾写过不少医疗类纪录片,那些片子呈现的,通常是命悬一线的急救、救护车上的危难、考验医术的千钧一发…


紧张、急迫、扣人心弦。这些,却很少存在于癌症病房。


癌症患者,患上的多是可以预想到结果的不治之症。大部分时候,他们在和时间较劲,跟看不见的命运撕扯…


正如《生生》总监制、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健所说:癌症病人面对的是漫长的等待和未知。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隐藏着汹涌波涛。


IMG_2948.PNG

IMG_2949.PNG


什么叫被生活欺骗?什么是生活的真相?


别人可能被从天而降的馅饼打中,而这些癌症患者,忽然之间,就被判了无期、提前宣告了死亡…


比如,在骨肿瘤科,你能看到不少还没长大的孩子。


因为这种病,常常跟生长痛混淆,不少人会错过最佳诊疗期。


16岁的秋园,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农村娃。没想到,进了城,却要一直躺在病床上…


IMG_2950.PNG


思诺,不过13岁,几乎是躺着长大的,随着腿部的病变,她和妈妈一次次往返于医院,快刷新了骨肿瘤科的住院记录…


IMG_2951.PNG


伴着病情恶化,俩人都得在一个问题前挣扎:是不是接受截肢,先保腿还是先保命?


青春气盛的秋园不甘心:年轻人不能出去就没腿、没手吧?


IMG_2952.PNG


而思诺,为了能保住腿,曾经坚持带着四根钢钉的钢架。钢钉穿过皮肉凿进骨头,随时会带来疼痛和伤口感染。


因为不想被人闻到,伤口处散出的味道,思诺平时总会在腿上盖毯子…


秋园说:现实中,他还有很多事没有做。但同时,他又宁可活在梦里。


因为梦里的世界,没有痛苦、没有让人崩溃的变化,没有关于性命的选择…


IMG_2953.PNG

IMG_2954.PNG


对这些人来说,病魔没有任何预警,没有任何提示。


甚至没有感同身受。没法相互理解…


有人说,以前没得这病,劝别人的时候,都挺明白的。搁在自己身上,就不一样了…


IMG_2955.JPG


疼痛,是他们生活无处躲藏的一部分。


大喊、大叫、大哭…精神崩溃…


IMG_2956.PNG


对于有些人来说,通过手术,就能直接排除肿瘤对于身体的影响。但对另外一些人,手术,却只是漫长治疗的开始…


说不清楚,到底是疼痛比较容易忍受,还是看不到尽头的等待,更煎熬。


有人想放弃,哀求大夫:您能帮我早点走吗? 


IMG_2957.JPG


一家家人,押上了过去、现在。


他们一路寻找,又一路失去。有的人得到希望,又失去希望…


IMG_2958.PNG


思诺的妈妈,永远记得,第一次得知女儿的病情,她和家人,就坐在医院楼下的大花坛,拥抱着哭了老半天。


妈妈不仅要日夜看护思诺,还得照顾家里其他人的情绪:两个老人,有一个还生着病,一边,她念叨着:没地方让我喊喊。


但随即,她叹了口气,轻轻说:慢慢,就好了…


IMG_2959.PNG

IMG_2960.PNG


66岁的宋国英,患上肝内胆管细胞癌。


三个月内,她的肿瘤增大了两倍,位于血管最为丰富的肝部中央区。手术风险极大。


嘴上虽然不说,她却吃不进去饭。尽管时刻在笑,还大咧咧打气:做不好了,就权当,给医学做一次贡献。


IMG_2961.JPG


但是刚进到手术室,家人一看不到,她就自己偷偷抹眼泪。


她知道,家人不容易…



肺腺癌晚期的赵阿姨,8年尝试了123种药物、12种疗法。第一次做手术时,她只让老伴陪伴,直到手术结束,才告诉儿子,自己患病的事。


IMG_2963.PNG


癌症面前,远远不只是一个人的抗争。


躺在床上的病人被折磨。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家人,承受着另一种煎熬。 


孩子能发狂、任性,而父母,却只能默默消化痛苦;实在憋不住了,也只是背着孩子,在电话中抽泣几声…


IMG_2964.PNG

IMG_2965.PNG


一旦病人被送入手术室,等在门口的家属,就心焦如焚、翘首忐忑…他们既希望术中不会被叫到,又盼着亲人能尽快地出来…


这个持久战,必须得一家人互相扶持,才能让痛楚,减少那么一点点。


IMG_2966.PNG

IMG_2967.PNG


也许,只有真正的感受到死神逼近,人才能更明白,自己对生,原来那么渴望。


这些病人,有的在床头,贴着有关信仰的图像。的,在医院设置的树洞小窝,倾诉命运的不公…


身体状况好的时候,病友们笑成一团。几个患乳腺癌的女孩,自拍、约着一起洗澡、出去旅游…


IMG_2968.PNG

IMG_2969.PNG


热心快语的齐大姐,经历了50多期化疗,却是病房出了名的开心果…


她觉得自己戴假发,特漂亮;她自如地唱戏、身段优雅…


IMG_2970.PNG


不但自己乐观,她还劝解病友的家属:你一定要把她照顾好,如果她有时候,说话办事有些不得当,或者是有激动的言语,你得多包涵。  


因为,你不懂我们的痛苦…


IMG_2972.PNG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


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每年有150万人,从病魔的掌心死里逃生。


IMG_2973.PNG


在癌症病房,有人好转,有人病情恶化。


很多时候,再高明的医术、再高效的药、再独特的疗法,也无法阻碍病魔的脚步。


怨怼?哭泣?沮丧?自暴自弃?


这时候,还能做些什么?


IMG_2974.JPG


《生生》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把谎言撕成碎片,踏着这些碎片继续走下去。这就是生活的英雄主义。


说着容易,但做起来,真的很难。


IMG_2975.JPG


在《生生》里边,有一群经历全喉切除的人,他们成为有口无言的食语者。


有的人,只能拿着磁性小板,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这位老人,动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告诉孙子:以后,我再也说不了话了…


IMG_2976.PNG


为了重新说话,他们得学习一种新的方式:震动食管,代替声带发声…


他们先要练习打嗝,以找到震动食管的最佳位置和最好力道,形成肌肉记忆。


IMG_2977.PNG


对经历了多次放疗的人来说,光一个嗝打出来,就会满头大汗。


更别提,频繁打嗝,会导致的呕吐、身体疲惫。


IMG_2978.PNG


但这个训练班的所有人,从来没有一天迟到、早退…


这个训练班的老师,也是一位食语者。他说:正是因为失去,他们才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选择…


有网友听到他的食语,评论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涅槃重生后的天籁。



什么是彻彻底底的失去?


面对癌症,一定要面对的话题,是死亡。


《生生》呈现了很多家庭,他们不隐瞒病情,在合适的时间,与病人谈论身后事。


这,不是大不敬。不是不孝。不是不尊重、不体贴。而恰恰是直视人生的勇气。


IMG_2980.GIF


86岁的陈奶奶,告诉女儿,生命最后的时刻,她希望跟她在一起。 


女儿,履行了她的诺言。


在陈奶奶弥留前的一天一夜,女儿一直守在身旁。


IMG_2981.PNG


那时候,陈奶奶只是木然地睁大眼睛、喘着气,没有了一点力气。


女儿极有耐心地,不间断地,一直一直,跟妈妈说话:


累了,就睡觉了…


闭上眼睛,踩着彩虹的桥,走了很远很远…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了。可舒服了。蓝天、白云,空气也比较好…


我们可以放风筝,风筝啊,越飞越高,又飞到了彩虹上…  


IMG_2982.PNG

IMG_2983.GIF


那是很让人动容的场景:仿佛时光流逝,生命变成一个圆,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妈妈和女儿的角色,此时对调了…


躺在病床的妈妈,重新成为,一个尚且不会开口说话的婴童。



那一天,是2018年10月23日,霜降,秋天的最后一日。


陈奶奶安详地走向了下一程。


窗外,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IMG_2985.PNG


那场景,像极了《生生》中,一位患乳腺癌的女孩描述的:


有一天中午,从家去单位的路上,突然发现阳光普照。树叶上、汽车上、马路上,你身上、草上,都是光…


事实上,这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能走过的同样的路。


阳光,从来都毫无保留地洒向生命每一个角落。


但可能,我们总要倏然间才会明白:不止来去,生生不已。


IMG_2988.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 06:41 PM , Processed in 0.0756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