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06/5b3f20d15c5e415fb5d752d1620ad96d.gif)
一段F-15C战斗机紧急降落英国空军莱肯希斯空军基地的视频曾引发网友热议,只见该机放下尾钩,以高下沉率重重接地,导致尾钩在跑道上擦出耀眼火花。
重着陆导致F-15C机身上下海豚跳几次,最后尾钩终于勾住跑道上BAK-12紧急拦阻装置的拦阻索,使飞机最终停了下来。整个紧急降落过程非常类似舰载机着舰时的“可控坠毁”。
等等,F-15不是空军的岸基战斗机吗,为什么会有舰载机的尾钩呢?
很多人在看到这则视频后发出了这个疑问。的确在早期,只有舰载机才会有尾钩这个玩意,尾钩是舰载飞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虽然结构非常简单,但通航母甲板上复杂拦阻索的配合,能使舰载机在极短距离内停止在航母尺寸狭小的甲板上。
目前岸基喷气式战斗机的紧急降落操作中存在两种主流拦阻系统,一种是传统的拦阻网,也就是在跑道尽头竖起的尼龙网带,当战斗机出现刹车或减速伞故障无法在跑道程度以内停止下来时,这个拦阻网可用于兜住飞机,防止其冲出跑道发生倾覆。
进入喷气时代后,由于岸基战斗机的降落速度大幅增加,机场跑道末端传统拦阻网的局限性越来越大,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于是岸基战斗机设计师就把目光转向了舰载战斗机的尾钩。
作为一种专用拦阻降落装备,尾钩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气动阻力小、停止作用好等优点。如果再搭配安装在跑道末端的拦阻索机构,那么岂不是能够完美解决喷气式岸基战斗机的拦阻降落需求?
世界上第一种配备尾钩的岸基喷气式战斗机应该是北美飞机公司的F-100D/F“超佩刀”。从1962年起,大约有700架F-100D型和F型根据“钢丝计划”(Project High Wire)进行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和升级改装。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飞机加装尾钩,这个尾钩使用弹簧钢板制造,斜置于机尾下方,只能放下不可收起,用于在紧急降落时钩住跑道尽头的拦阻索防止飞机冲出跑道。
从此尾钩就成为了美国空军战斗机的标准配置,F-100之后的主力战斗机在设计时就整合了尾钩。
这一潮流也影响了欧洲,如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可根据客户需求加装尾钩。
这是“阵风”C岸基型。
和欧洲联合研制的“狂风”和“台风”战斗机都具有“原生”尾钩。尾钩可以说是已成为西方岸基战斗机的标配。
岸基战斗机的尾钩需要搭配布置在跑道末端的简易拦阻索装置一起使用,美军目前现役的是BAK-12拦阻索系统,由横向设置一根拦阻索和跑道两侧的制动器组成,拦阻索两端分别与制动器上的尼龙制动索相连。
拦阻索离跑道的高度一般在0.15-0.2米,由穿在尼龙索上的橡胶圆盘决定,太高会绊住飞机的前击落架,太低会导致尾钩钩不上钢索。
BAK-12是永久性拦阻系统,需要在跑道建设时埋设,采用鼓式制动机构,能满足6-40吨飞机的拦阻需求,使用寿命至少10年。除了BAK-12外,美军还装备了液压制动的BAK-13临时拦阻装置,也被称为远征型,能在几小时内在前线机场布设完毕。
尾钩拦阻降落方式与传统的拦阻网相比,具有布设之后可连续多次使用的优点,而拦阻网在一次拦截后就会因自身受损需要维修。并且具有能量吸收大,不损伤机身,适用飞机重量广泛的优点。
那么,装了尾钩的岸基战斗机能降落在航母上吗?
当然不能,因为岸基战斗机的尾钩大多是简易设计。如F-15、F-16和F-22战斗机的尾钩都是标准的岸基拦阻索系统尾钩,仅能用于紧急降落作业。虽然外观和舰载战斗机的尾钩差不多,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三种战斗机的尾钩远没有舰载机那么粗壮。
其中F-16的尾钩甚至就是一片弹簧钢板。
这种尾钩只能承受住机场拦阻装置较低的减速过载。与舰载机降落相比,岸基拦阻索系统的从尾钩勾住拦阻索到飞机完全停止的距离在300-350米,远高于舰载降落时的100米,也就是说尾钩承受的拉力远小于舰载降落。因此陆基战斗机的尾钩在舰载降落时很可能会被拦阻索拉断,因为舰载机拦阻降落时的加速度达到了-4g。所以要想降落航母,岸基战斗机需要全面修炼内功,全方位加强机身结构、起落架和尾钩才行。
不过岸基战斗机的尾钩可在发动机地面最大加力测试中固定住机身,这点比没尾钩的机型要方便许多。
尾钩还能帮助岸基战斗机降落在跑道长度有限的野战机场上,这点颇具实战意义,在战争爆发时能能快速向分散机场转移大量高性能战斗机,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