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6|回复: 0

[影乐之声] 被低估的神作!配乐一起,我就绷不住了...|乌鸦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6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9-6 04:04 PM 编辑

被低估的神作!配乐一起,我就绷不住了...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0-09-06


这部片,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22年来,获得了近60个奖项…


在豆瓣,8.8万人给它打分8.7。


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公路片NO.1,爱它的人说:配乐响起就想哭…它完美诠释了,所有的道路都将通往心灵:《中央车站》


Central do BrasilJaques Morelenbaum;Antonio Pinto - Central do Brasil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IMG_2767.JPG




01


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


朵拉,退休教师,也是个老处女。她戴副眼镜,眼皮耷拉着,头发打卷、发油。


她正一脸厌倦地整理桌上的笔。


IMG_2769.JPG  

IMG_2770.JPG


一张贴了全国地图的旧木桌,就是她的摊位。


在中央车站,朵拉靠帮人写信为生。收费很便宜,1封信一块钱,如果帮忙代寄,再加1元。


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坐到朵拉面前,请求她,帮忙传递自己的心情…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经常,写信的人说着说着,就卡壳了。这时,朵拉也会帮忙润色下用词…


IMG_2771.JPG  

 

IMG_2772.JPG


通常,找朵拉写信的人,要么一脸幸福,要么充满期待。可那么多张热情的面孔、那么多双炽烈的眼睛,都没能让朵拉,产生哪怕一丝丝的触动。


她对生活已经失去了耐心。每天,朵拉的日子都一样:两点一线,从家到车站,从车站再到家…


 

IMG_2774.JPG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还在支撑着她,每天循环重复,那可能,就是她唯一的朋友:艾琳。


艾琳住在朵拉家楼下。俩人住在铁轨旁边,家中没有阳台。每天晚上,一回到家,朵拉就打开窗子,冲着楼下喊:艾琳!


 

IMG_2776.JPG


等艾琳上楼,俩人就会做一件“不道德”的事:拆开白天所写的信件,同艾琳点评白日碰到的写信人:


他写了11封,11封都一样…


他在撒谎,他丑死了…


还说大学毕业?他连字都不会写! 


朵拉带回家的信,都是寄信人付了钱,请她代寄的。但那么多年,朵拉从没这么做过。有时,她跟艾琳点评完信件,随手,就把信给撕了…


IMG_2777.JPG  


这天上午,她正坐在车站的书桌前,一对母子走了过来。


朵拉认得他们。前一天,女人刚请她写了一封信。通过内容,朵拉知道,那个男孩叫约书亚,而他的爸爸,不务正业,是个酒鬼。


她记得,当时,约书亚一直在玩陀螺,弄得她心烦。他嘴还“很坏”,质疑她不会把信寄出去…


IMG_2779.JPG  

IMG_2780.JPG  

IMG_2781.JPG


而朵拉的父亲,也是酒鬼,还抛弃了她。这让她打心底,痛恨所有酗酒的爸爸…


IMG_2782.JPG


这天,女人第二次走上前,着急地问:昨天那封信你没寄吧,我想重新写一封。


朵拉假装找了一番,随便拿出一个信封,撕了。


不同于前一天,只是倾诉思念,这一回,女人说,她决定,带着约书亚去找他。



谁也没想到,这封信写完没多久,女人走出车站,立马就碰到了车祸…


冥冥之中,成为孤儿的约书亚,跟冷酷、丑陋的朵拉,走到了一起…


 

IMG_2785.GIF




02


这部《中央车站》,1998年在巴西上映,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奖。


有意思的是,22年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带《中央车站》到柏林时,碰到了中国导演贾樟柯。看了贾樟柯的处女作《小武》,沃尔特·塞勒斯开始跟贾樟柯结交。


后来,沃尔特·塞勒斯用了3年,辗转巴西圣保罗、法国巴黎及贾樟柯的老家山西汾阳等地,拍摄了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


IMG_2787.JPG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右)贾樟柯(左)在汾阳


作为巴西的国宝级导演,沃尔特·塞勒斯一直在电影中,倾注民族情感。《中央车站》也寄托了他对巴西未来的思考。


有人说:《中央车站》,表现了巴西人民在疯狂工业化过程中,心理的失衡,更在信仰层面,找到了个人、社会得以救赎的根基…


难怪,影片的宣传海报这么写: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家园…


  IMG_2788.JPG

IMG_2789.JPG


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朵拉带着约书亚,进行的是一次前往贫穷而古老的巴西的旅行。


他们常常要坐上一天一夜的长途车,沿途,经过的,是没有沥青和路牌的路…


路过的车站,简陋到,连买票柜台,都跟小卖部、餐馆搭在一起…


IMG_2790.GIF  

IMG_2791.GIF  

IMG_2792.JPG


在路上,他们会碰到拉车的商人,戴草帽、围头巾的土著…


 

IMG_2794.JPG


有时,还会撞上有宗教色彩的聚会、热闹的市集…


IMG_2795.JPG  

IMG_2796.JPG


直到,他们最后抵达,新修好的、长得几乎一样的房子…


IMG_2797.JPG  

IMG_2798.JPG


可以说, 《中央车站》,记录了曾经的巴西的样子。如今,就连路经中央车站的很多客运铁路,都被废弃。


不过,即便不了解这些背景,也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中央车站》的欣赏和共情。


IMG_2799.JPG


这得归功于片中两位出色的主人公。


主演费尔兰德·蒙特纳哥,是第一个也是唯一被奥斯卡提名的巴西女演员,被巴西人尊称为戏剧界的“第一夫人”。


IMG_2800.JPG


而饰演约书亚的小男孩,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现在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公司。但在当时,他不过是一位擦鞋童。


他入选《中央车站》的经历,流传很广,甚至还被拿来,做我们语文卷子的阅读理解题…


当时,导演正在寻找小男孩的饰演者,碰到了擦鞋为生的文尼西斯。


他恳求:就算您不需要擦鞋,能不能借点钱,我一天没吃东西了,我保证一周后还您…


导演随手掏出几枚硬币,就把这事儿忘了。谁知道,半个月后,这个小男孩在街头叫住他,真的把钱还了回来。


IMG_2801.JPG


这时,端详了小男孩一会儿的导演,告诉他: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找我,会有一个惊喜。


不料,第二天,小男孩带来了一大批人…


他说,他们也是跟他一样流浪的人,大家都渴望得到惊喜…


IMG_2802.JPG


结果,导演面试了大约1500人,其中不乏更出色的人,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文尼西斯。原因是:品格无需考核…


也许,正因为本色出演,约书亚给人的印象才会如此深刻。


IMG_2803.JPG




03


《中央车站》被不少影评人,视作反套路。跟很多公路片不一样,《中央车站》没那么多轻松、清新的治愈画面。


从头到尾,两位主人公的相处,都充斥着沉重、压抑和粗粝的现实。


俩人的冲突,从个性设定就开始了:一个油盐不进、自私冷漠,一个故作成熟、老练嘴毒。


IMG_2805.JPG


失去妈妈的约书亚,早就看透了朵拉。


他本想离她远远的:即便肚子饿着,也不接过朵拉的面包。他严辞拒绝朵拉:我要自己去找爸爸!不用你陪…


IMG_2806.JPG


朵拉差点把约书亚卖给人贩子。


她接过赃款,瞬间两眼放光。那时,她不顾男孩死活,只知道迫不及待地数钱…


 

IMG_2808.JPG


后来,朵拉被好友点醒,良心发现。她救出了约书亚,却是被迫,与他同行。


路上,朵拉起先惦记的,是口袋里的钱;心里一直盘算的,就是怎么甩掉约书亚…


IMG_2809.JPG  

IMG_2810.JPG  

IMG_2811.JPG


俩人开始的对立,太强烈了:


虽然坐在大巴车的同一排,但朵拉立马,就把椅子扶手横下来,跟约书亚划清界限…



途中,俩人迫于生计,都在小卖部偷东西。被对方发现时,又都装模作样。


朵拉指责约书亚。约书亚却毫不留情地揭露真相:你不但没买,还多偷了一些。


IMG_2813.JPG  

IMG_2814.JPG


约书亚根本就不怕得罪朵拉,他狠狠补刀:你又丑又爱骗人,难怪嫁不掉…你像男人,也不擦口红,不像艾琳那么漂亮…


IMG_2815.JPG


俩人可能都没意识到,正因为相似的遭遇,才酿就了他们互不相容的个性。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渴求被关怀。


他们争着、斗着,心也在逐渐靠近:


朵拉失恋了。约书亚安慰说:告诉你一件事,你擦口红很好看!


朵拉开始谅解约书亚。在白色教堂前,她把约书亚亡母的手绢,挂在神幡上…


IMG_2816.JPG  

IMG_2817.JPG  

IMG_2818.JPG


后来,朵拉枕在约书亚的腿上睡着…


他们坐在街头扔石头…


约书亚为朵拉买裙子…


俩人,找回了彼此失去的亲情…


IMG_2819.JPG  

IMG_2820.GIF  

IMG_2821.JPG




04


约书亚、耶稣…《中央车站》的人物名字都带有着宗教意义的神性色彩。


电影的画面和桥段,也让人回味…


比如,深入腹地的小村庄里,年轻的老板,一手插着肉,泰然自若地说:这里是世界的尽头。


IMG_2823.JPG


比如,朵拉在路上碰到的司机,在他的车头和车尾,分别印着:“与上帝同在”,“我主宰我的命运”…


IMG_2824.JPG


比如,朵拉误入了信仰者的祭坛,烛光、烟火、祷告…让她天旋地转,猝然晕倒在地上…



有人解读:这是两位精疲力尽的旅行者在途中遇到的宗教朝圣。他们被朝圣者的火炬点燃,在人生的黑暗中寻找自己


事实上,这部片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中央车站》,对于人生相逢、茫茫尘世的描摹。


影片开头,通过朵拉的视角,呈现了各行各业、不同生活背景的底层人:


一班地铁过来,有人跳窗钻进车厢 ;有人攀爬、悬挂在车子侧面…


IMG_2826.GIF  


有人在车站偷东西,被抓住后,两名警察一枪崩了他…


IMG_2828.JPG


而通过朵拉的笔,我们看见的,是这些平凡而贫穷的人,心中的光和温暖:


IMG_2829.JPG  

IMG_2830.JPG  

IMG_2831.JPG


有宽恕:


IMG_2832.JPG  

IMG_2833.JPG


有感恩:


IMG_2834.JPG


有期待:


IMG_2835.JPG


《中央车站》甚至,还专门给了一只羊留了个镜头:


那是只两条前腿瘸了的羊,正在努力地蹦向前,去吃食。


它神情自若,并不觉得自己,碰到了什么悲惨的事儿一样。



有人说,车站永远是神秘的地方,是目的地,是编织好奇相遇,生活的交汇点和不可弥补的间隔的神经中枢。


有人说,朵拉在起点失去希望,在终点将其找回,她怀疑了半辈子,最终还是学会了相信。


就像电影《一一》所言:人,是不能让别人去告诉,你该怎么活的。


IMG_2837.JPG


这一生,我们总会在路上,碰到各种人,有的人,萍水相逢后,可能再也不会相见。


但总有人,会改变你对世界的态度,在你的心里留下痕迹。


《中央车站》,之所以被那么多人视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看清了生命的真相,但依然让残缺的人拥抱着互相温暖、疗愈成长。


热爱和相信,给了每个人直面惨淡的勇气…


人生,很长。


可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孤独。


IMG_283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 06:21 PM , Processed in 0.0734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