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关于“四行仓库”,你想知道的基本都在这里》反响非常好,全网应该接近上千万级别的阅读量,各个平台上阅读量都非常大,喜欢和不喜欢电影《八佰》的小伙伴基本能认同那篇文章的观点,说明相对来说写得很客观了,毕竟,真相或者接近真相的东西才最直击人心。
不过文章有几件事大家疑问较多,今天再补充下:
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后,这事并没有像一些文章说的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决心。
因为当时出了上海没几个人知道这事。
我反复说了,四行仓库保卫战在整个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大环境下看,无论是伤亡还是激烈程度,都没啥特别之处,只是小规模冲突了几次,互相死伤了百八十人。
事实上,在淞沪伤亡三十多万,南京陷落后又被屠杀了三十万人这两件事面前,国军所有事情都黯然失色。
四行仓库这事当时没啥影响,是过了很长时间才被捞出来大力宣传的;而且随着宣传规格一再上升,慢慢成了“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后来新中国和日本建交,台湾那边气得不行,拍了个电影讲这事,四行仓库才进一步升温。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这事也很上心。不少四行老兵已经沦落街头,陈毅做上海市长的时候,专门把这些人找出来给了抚恤金安排了工作;那个有420个弹孔的四行仓库大楼也是陈毅给搞成了纪念碑式的建筑。
谢晋元家属也得到了妥善安置。谢晋元的后代现在都还在,这也是为啥网上大量批判管虎不去找谢晋元的后人了解情况,反而去找孙元良后人——孙元良都跑了,他知道个锤子。
此外,淞沪会战并没有改变日本进攻中国的方向。我在上篇文章里说淞沪会战后日本继续从北往南打,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南北对进”,他们准备彻底把中国内陆核心大城市拿下,逼迫蒋委员长投降。
当时本来是愁云惨淡,不过很快消息传来,说李宗仁在台儿庄重创日军——如果说抗战开始后哪件事让中国人“士气为之一振”,那毫无疑问是这次对决。我们今天就趁着这个机会讲下这个话题。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 ... ?wx_fmt=other"); background-size: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center;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1
我们知道,淞沪会战之后,日军继续向西前进,很快就把南京拿下了。蒋委员长拒绝投降,跑武汉去了,日军于是决定把整个中国核心区彻底拿下,看蒋投不投降。其实这个时候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大家看下图就知道了,当时日本占领了华北一部分、山西一部分,在南方占领了上海和南京。
如果站在中国这边,蒋委员长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日军进攻武汉,因为武汉拥有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国府正没明没夜地把武汉向四川和重庆搬迁。大家熟知的抗战中国主战步枪,叫“汉阳造”,就是武汉生产的。如果兵工厂没搬迁完就被日军拿下了,那今后中国军队就只能拿着棍子跟日军打了。
此外国府的政府机关、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动物们,还有故宫的文物,全在武汉附近,各个大学师生,全在向四川、云贵转移。当时清华北大南开三家的教授学生们也跟着国府向西南撤退。教授们大部分在中国一线城市有家有室,但抗战爆发后果断丢下一切跟国府西迁。曾国藩的侄孙曾招伦(我国著名化学家)带着一支上千人的师生队伍,里边就有杨振宁他们。当时杨振宁还是个大学生,他们这批人步行上千里去了云南。还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弃笔从戎,比如大家熟知的《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他就是在抗战爆发后弃学参军。当时中国确实是危险到了极点。如果南京的日军直插武汉,一举把武汉给攻陷了,抗战局面会比我们现在知道的要困难几百倍。
日本也知道拿下武汉的重要性。现在解密的材料很清楚显示,日本内部大批将领都希望高层下决心拿下武汉,等到武汉到手后,直接进攻重庆,国府就完蛋了,中国正面战场也就彻底崩溃了,中国接下来抗战只能是游击战。
不过日本高层此时出了一头猪,大部分中国人可能完全没听说过这人,不过对抗战史比较熟的人都知道,他就是稻田纯正。他作为日本陆军省军事课高级课员,制定了一份作战计划。他认为日军最重要的事,是南北对进,攻下徐州,打通津浦线(津浦线一会儿再说),享受南北陆军会师中原、饮马长江的喜悦。一般来说,日本基层素质还不错,但是越往上,猪的成分越来越高,而且很多人误以为日本有啥大计划,其实他们一直都没有,全靠基层参谋们瞎比划,而且往往是基层已经把事给做了,上层才知道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反正就这样,日本南北对进、会师徐州的作战计划很快就被批准了,国府也就有了五个月的喘息机会。在这五个月里,半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被转移到了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