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
世上并非所有的人,
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
——作家·菲茨杰拉德
「逝于1940年12月21日」
出自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
1988年,文娱圈出了不少新人。王老师四部电影上映,史称“王朔年”;郭四在石景山堵到窦唯,拉他加入“黑豹”;王菲正跟戴思聪学声乐,准备次年出道;张艺谋的《红高粱》从柏林捧回金熊,为第五代争光。
30年后,王朔的书没多少人看了,窦唯的歌也没几个人听了,王天后半隐半退,新曲寥寥,老谋子早被人从票房王座上拉了下来。岁月跌宕,他们或被遗忘,或荣光不再。偶尔露一脸,也不见得能成话题。相比之下,倒是1988年考入清华的一位学生,始终坚挺如初,堪称越战越勇。
能够傲立潮头30年,老在人们眼前晃悠,纵观整个文艺圈,恐怕只有高晓松。
高老师不但投胎有术,自打投身文艺,一路运气也是好到爆。此人身上仿佛有一种神秘磁场,总能帮他找到时代潮水的方向。
1989年,高晓松被关在上海石库门阁楼里,写出处女作《逃出城市》。然后回校组乐队、给“黑豹”热场、去厦门流浪,本以为只是玩玩,写的歌不会有人听。没想到代表作被大地唱片看上,成为《校园民谣1》的主打曲目。
「《同桌的你》MV里青涩的老狼」
当初北京高校写歌那拨人里,佼佼者无数,作品发表出来都没火,唯独一首《同桌的你》火了。录歌的时候,大家都自己唱,就他嗓子差,请老狼代唱。结果那些自写自唱的人都没红,就他和老狼红了。
从“清华写歌票友”到“中国民谣先驱”,大紧没费个什么劲。辍学后,他拍广告成为阔少,搞不搞文艺都行。要不是沈庆四处推销他当年那些歌,高老师说不定成了一名优秀企业家。最终,上帝看不过眼,亲自出面干预。《同桌》发表时,正好赶上内地原创音乐爆发。
拿音乐策划人黄燎原的话说就是:
“1994年发片的歌手,想不红都难。无数的资金洪水般涌入乐坛,把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恶捧成一轮红日。”
于是那一年,在几家唱片公司的运作下,好几拨人和高老师一起登上历史舞台。首先魔岩那边,带着三杰、唐朝去红磡,吓坏了香港的歌星。《高级动物》《姐姐》和《钟鼓楼》,荡漾了滚青们的心。大家还没回过神,红星社又推出一个写《赤裸裸》的郑钧。全国文青一夜间都想“回到拉萨”。
要说运气好,郑钧也算一个。当时窦唯离开“黑豹”,乐队招主唱。郑钧带着800块钱从杭州杀到北京,主唱没当上,见到了红星社老板陈健添,成为红星力推的第一位艺人。要知道,当年松鹤大酒店的套房里,多少人想拿陈老板一纸合同。据郑钧回忆,里面就有蔡国庆。要是蔡老师签红星,用摇滚范儿唱《三百五十六个祝福》,那酸爽,简直无法想象。
「路学长导演的《回到拉萨》MV」
北方摇滚激荡,南方流行崛起。在陈小奇耗时2年的包装下,广州军交出满意答卷。李春波搞出个“小芳年”,毛宁登上春晚,陈明横扫全国电台,林依轮《爱情鸟》洗脑风行,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四处打榜…
1994年,南方这批歌手简直红到毫无人性。只因陈明那首《寂寞让我如此美丽》霸台,上海广播系统硬性规定:无论直播、录播,任何频道一天放同一首歌,不得超过三次。
跟这些人比起来,那年老狼去工体看球被人排着队签名,真的不算什么。就更别提当时身居幕后甘当绿叶的高晓松了。
可到头来呢,还不是大紧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