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备降。
一年前的某一天,一趟飞往祖国边远地区的航班上。
有名乘客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空姐广播询问有没有人是医疗工作者,我装聋作哑了一会(那个时候高铁救人反被索要医师资格证这件事情吵的很火热)。
很快,空姐播报这名乘客已经发生晕厥,我感觉再也坐不住了,冲将过去。听机务人员描述,这名乘客急性哮喘发作,没有带药。
中年女性,微胖体型,已经是嗜睡状态了,嘴唇青紫,不容易唤醒。
机务人员拿来了抢救设备,分别是,一个简易呼吸器,一罐 mini 氧气罐,一个听诊器。
简单听了一下,觉得没那么简单,双肺湿罗音很重,加上家属在旁边无意识的说了一句病人有很多年的肺病和心脏病史,没有正规治疗过。更像是一个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引起的心源性肺水肿。
广播询问了一圈乘客,除了一位携带了一小瓶阿斯美以外,都没有相关药物。
检查了一下 mini 氧气罐,全部打开竟然只不到有 10Mp,估计撑不到十几分钟,然后我就很无知的问了一句,电影里不是都有那种氧气面罩会脱落下来吗?
空姐很无语说,如果氧气面罩脱落下来,飞机就出大事了。
我准备给病人吃阿斯美,被机组人员制止了,很认真的问了好几遍:「你确定这个药吃了没有副作用吗?」
「我不确定。」
一句话兜兜转转好几圈,连病人家属都听明白了,就是要一句类似于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可预测的后果与机组无关。
家属急的快要跳起来:快给她吃!出了事情我们负全责。
这样,药物才勉强吃了进去。
我把简易呼吸器打开,扣着面罩,连着氧气,给病人捏球囊,捏了三分钟不到,缺氧症状很快就缓解了,但氧气罐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离目的地还有一小时二十多分钟,机组人员让我决定能否撑到目的地,如果可以将按原计划落地,如果不行,就紧急联系备降。
几十双眼睛盯着我,好奇的,鼓舞的,幽怨的,看热闹的,也有着急的。
「氧气不够了,准备备降吧。」
很快,落在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小机场,落得时候,看到已经准备好的急救车和特警已经到位了,他们是带着专业的无创呼吸机上来接人的。
患者已被安全救援,有效信息均已打码。
等重新准备起航的时候,比实际到达时间已经晚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延误了三个小时。
回到自己座位上的时候,空姐笑盈盈的拿着两瓶矿泉水过来了,说两瓶水是作为我见义勇为的鼓励,要求填写一个具体的信息登记表,包括身份证姓名,和姓名拼音,医师注册医院。
空姐说:对于这次见义勇为行为,会颁发航空公司的书面表彰和丰厚的礼品奖励。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帅帅的男空乘人员走了过来,特邀请我参加航线内救援小组,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就会咨询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