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1

[军事] 米-28“浩劫”进化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9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8-11 09:44 AM 编辑

米-28“浩劫”进化论(一),俄制重型武直的三国演义

 Armstrong 空军之翼 2020-06-17

  俄语中有个惯用短语用来描述一两句话无法解释的复杂事物:“出于历史原因”(это исторически сложилось)。正是复杂历史原因导致俄罗斯目前在同时生产三种武装直升机:卡-52,米-28N和米-35M。这三种直升机在尺寸和设计任务上都有较大重叠区域,起飞重量相近,都为11-12吨,均由相同的VK-2500(TV3-117)涡轴发动机提供动力,执行相似任务并共享相同的武器。

IMG_3608.JPG

米-28早期设计,堪称“雌鹿”大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76年12月16日,当天作为对美国研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直接回应,苏联政府发出了研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后继机的命令。米里设计局的米-28(产品280)和科莫夫设计局的卡-50(产品V-80或产品800)入围决赛,争夺最终量产订单。但苏联的解体使这场竞争变成了一场缠绵,最终直到21世纪00年代后期,两种直升机的全天候改型——卡-52和米-28N才双双投产,外加廉价解决方案米-35M,落得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IMG_3609.JPG

米-28N与卡-52


挣扎求生

  米里设计局制造的首批两架米-28原型机编号分别为012和022,该机被设计为一种用于白天作战的重型反坦克直升机,总体布局与AH-64“阿帕奇”大致相似。首架米-28原型机在1982年11月10日首飞。

IMG_3610.JPG

米-28 012号原型机

  1988年,设计局又制造了两架稍作改进的米-28A(产品286)原型机032和042号,根据阿富汗作战经验配备了新型X型低噪音尾桨,重新设计了向下排气的红外抑制发动机喷管,光电传感器也稍作改进,并在翼尖增加了内置红外干扰弹发射器的椭圆形整流罩。1987年,米-28A在与卡莫夫设计局卡-50“黑鲨”单座武装直升机的竞争中败北,后者被选为苏联陆军航空兵下一代武装直升机。

IMG_3611.JPG

米-28A 032号原型机

  米里设计局展开积极自救,将米-28作为出口项目继续推进。1989年6月,米-28A 032号原型机在巴黎航展上刚完成国际首秀,获得了“浩劫”(Havoc)的北约代号。随后米-28A 042号原型机参加了1993的巴黎航展。促销努力使米-28在1990年秋天获得了第一个客户,伊拉克与苏联签订了在伊国内按许可证制造米-28L的协议,但随着1991年海湾战争的爆发,米里设计局的努力付诸东流。

IMG_3612.JPG

米-28A 032号的巴黎首秀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空军衣钵的俄罗斯空军意识到了白天型武装直升机的严重不足,于是又发起了另一次武装击直升机招标。米里和卡莫夫两个设计局再次展开激烈竞争,这次新武直需要具备夜间作战能力。令许多人惊讶的是,经过漫长的竞争后,俄国防部在00年代后期决定同时部署两种武直——米里设计局的米格-28N“夜间猎人”和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2“短吻鳄”并列双座武装直升机——用于取代老化的“雌鹿”机队,并得到了后者的现代化改型——米-35M的补充。


绝处逢生

  米-28N是在“先锋-2”项目下启动研发的,代号“产品294”。米-28N的研发和测试过程非常漫长,首架原型机014号由米里设计局在1995年制造,到1996年11月14日才首飞,此时缺乏大多数综合航电设备。由于资金严重不足,以及传感器和新型主减速器研发的滞后,米-28N项目进展非常缓慢,工厂试飞直到2001年才完成,首架原型机直到2002年才装上了能承受更高功率输入的VR-29减速器。

IMG_3613.JPG

米-28N 014号原型机

  米-28N的研制直到2003年才开始真正取得进展,当时俄国防部宣布陆军航空兵计划采购多达50架新一代武装直升机,于2010年前交付完毕。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第二架米-28N原型机于2004年3月首飞。项目开发和测试工作在2006年之后进一步加快,因为俄国防部终于为首批米-28N的生产拨付了资金,这批直升机将被用于详尽测试和评估。此时米-28N获得了“夜间猎人”的正式绰号。

  伴随着石油价格开始持续上涨,俄罗斯国防部在0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购买军事装备,其中就包括同时量产卡-52和米-28N两种重型武直。俄国防部在2005年首次订购了67架米-28N,2010年又追加订购30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4月24日购买24架复式操纵的米-28UB教练机。

IMG_3614.JPG

安装了N025毫米波雷达的米-28N原型机

  首架米-28N预生产型“黄32号”于2005年12月首飞,该机承担了繁重的试飞工作。完成国家试飞后,俄国防部在2006年3月批准米-28N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Rostvertol)进入全速生产。首批两架米-28N于2008年1月15日交付俄空军陆军航空兵第334战斗训练和机组人员换装中心,首个装备米-28N的一线攻击中队是俄罗斯南部军区第487独立直升机团(OVP),在2009年3月接收了首批“夜间猎人”,在2010年夏宣布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但仅限于执行白天任务。2014年2月,米-28N在解决了试飞和初期服役阶段暴露的大部分问题后正式进入俄空军服役。到2019年4月,陆军航空兵至少已装备了100架米-28N生产型外加大约20架米-28UB教练型。

  到目前为止俄军已经损失三架米-28N,一架在2011年2月的飞行训练中因尾部传动装置故障而坠毁,第二架在2015年8月的一次编队表演飞行中因飞行员操纵错误而坠毁,第三架在2017年4月于叙利亚的一次夜间作战中坠毁。此外还有两架米-28N在硬着陆中遭受严重损坏,经罗斯托夫维修后重新服役。

IMG_3615.JPG

2011年2月坠毁的米-28N


详解“浩劫”

  由马拉·季申科领导的米里设计团队以相当传统的方式设计了米-28直升机,该机的总体布局介于取消了货舱的米-24和AH-64“阿帕奇”之间,后者当时已经是武直设计的标杆。米-28N是一种能在白天和夜间摧毁装甲和坚固战场目标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还能执行空中布雷、压制区域目标、打击小型船只、攻击低空/低速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辅助任务。

IMG_3616.JPG

米-28N的短翼、发动机舱和尾喷管布置

  该机采用五叶全复合材料叶片的高升力主旋翼,X型尾桨由两副单独双叶尾桨组成,以“剪刀”形状排列。两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两侧短翼翼根上方的宽间隔发动机舱中,进气口具备蘑菇形的PZU防尘装置,VR-29四级主减速器的设计基于米-26减速器。米-28所有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以及部分早期生产型安装的是两台克里莫夫TV3-117VMA涡轴发动机,在单发失效(OEI)模式下的额定功率为2194轴马力。从2010年开始,所有后续生产的米-28N都换装功率更大的克里莫夫VK-2500-02发动机,该发动机是TV3-117进一步改进型,在OEI条件下的额定功率为2700轴马力,起飞额定功率为2200轴马力,巡航飞行额定功率1500轴马力。新发动机提高了米-28的速度和爬升性能,终于使该机达到了00年代初俄国防部制定的最初技术规范。

IMG_3617.JPG

米-28N的发动机舱

  俄罗斯武装直升机战术要求直升机能以高速和树梢高度接近目标区域,以便在快速跃升获取目标数据并在高速浅俯冲发射弹药之前,尽可能推迟被敌人目视发现。根据这一战术,在面对防空火力时,只有在武直机身最脆弱的部位大量安装装甲并增强直升机的机动性才能避免被击落,确保其战场生存能力。

  因此,尽管米-28采用了与米-24“雌鹿”相同的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战术,但重达12吨的“夜间猎人”更能承受敌方火力的打击。

IMG_3618.JPG

强悍的防弹能力

  米-28采用串列双座座舱设计,炮手在前,机长在后。座舱安装有10毫米厚的铝合金装甲,并用陶瓷板加固,能抵御20毫米炮弹的撞击。前后座舱的挡风玻璃均由厚度42毫米的防弹玻璃制成,强度足以抵御12.7毫米弹丸的撞击,侧窗平板玻璃厚22毫米,能抵御7.62毫米弹丸,这在全球武直中非常罕见。复合材料主旋翼叶片也是最坚固的机身部件之一,能够承受高达30毫米口径弹丸的射击。

  为进一步提高机组人员的生存机会,前后座舱均配备以红星“帕米尔”-K吸能座椅为核心的新型救援系统,配合吸能起落架使用。该机的座舱舱门、主旋翼叶片和短翼在紧急迫降后都能抛,机身侧面甚至安装有充气滑梯。米-28N的吸能座椅/起落架组合可确保机组人员在下降速度高达12米/秒的坠机中生存下来,此时作用在人体上的过载能从60-58g降至12g。

IMG_3619.JPG

米-28的耐坠测试


航电系统

  实际上,俄陆航在2009-2019年间接收的米-28N只是所谓的临时生产型,作战能力有限,缺少一些最初计划中的航电,例如集成在桅杆上的毫米波雷达、自卫系统和头盔显示器,因此与AH-64D“长弓阿帕奇”尚存在较大差距。到目前为止,米-28N的自卫系统仅包括干扰弹发射器和激光告警接收器。

IMG_3620.JPG

米-28N的机鼻传感器

  米-28N配备了具有夜视/全天候瞄准功能的全数字BRE0-28N综合航电系统,飞行员座舱具有两个MFI-10-6M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飞行和导航信息、机身/发动机系统数据、武器状态和目标信息。此外,飞行员还可通过ILS-28平显进行前向射击武器的瞄准。炮手座舱具有两个相同的彩色显示器,用于导航和瞄准。

IMG_3621.JPG

飞行员座舱

IMG_3622.JPG

炮手座舱

  笨重的OPS-28N“路径”光电系统是米-28N的主瞄准传感器,带电视和前视红外通道、LD-294激光测距仪和无线电指令数据链。其三通道传感器被封装在机鼻下方的陀螺稳定鼓形旋转平台中,可以左右旋转110度,向上13度向下40度。该系统由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光学机械厂(Zenith)研制,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和电视摄像机三种传感器被隐藏在鼓形旋转平台光学的两片平板玻璃视窗之后,热像仪具有两个固定视场,分别是3倍和8倍变焦,电视摄像机具有20倍变焦能力。该系统还具有自动跟踪器,并通过图像增强软件来促进目标识别。

  在白天战场被雨或烟遮盖,直接能见度不超过1.5公里的情况下,OPS-28N的热像仪能使9M120“冲锋-V”反坦克导弹攻击3公里开外的目标。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该系统的电视传感器能发现7公里之外的主战坦克,并引导弹在5公里距离上实施攻击。

IMG_3623.JPG

OPS-28N的叙利亚实战视频截图

  OPS-28N上方的TOES-520夜间导航转塔由乌拉尔光学和机械厂(UOMZ)研制,被用于飞行员的夜间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米格-28机组最初配备的是过时的OVN-1“三角帆”夜视镜,在2017年4月一架米-28N在叙利亚发生致命坠机后,该夜视镜很快被GEO-ONV-1-01取代,后者使用了第三代微光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OPS-28N都是米-28N的唯一瞄准传感器,虽然米里设计局长期以来都在宣传该机安装在旋翼桅杆顶部的N025毫米波雷达,但实际上该雷达的测试直到2015年才最终完成。由国家梁赞仪器厂(GRPZ)研制的N025桅杆式毫米波雷达的研制过程非常漫长,直到2007年2月才被安装在一架用于试飞的米-28N早期型上开始测试,雷达后续改进型到2015年才完成了测试和评估,目前只装备了米-28NE出口型和米-28UB教练型。在地形绘制模式下该雷达能扫描直升机前方90度扇区,绘制出基础地形,有助于OPS-28N传感器快速指向选定目标。在空对空模式下,N025覆盖范围是180度前扇区。GRPZ声称N025针对主战坦克的最大探测距离是20公里,雷达还有一个移动目标指示器(MTI)模式,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也是20公里。

IMG_3624.JPG

N025毫米波雷达


武器系统

  无线电驾束制导的9M120“攻击-VN”反坦克导弹是米-28N唯一的反坦克制导武器,这种超音速导弹是米-24配备的70年代老式9M114“风暴-V”导弹的改进型,最大射程5.8公里,串联战斗部具有高达850毫米的装甲穿透能力。弹被容纳在一个或两个APU-8/4U 8管发射器中,米-28N的短翼外侧挂架最多可挂载16枚这种反坦克导弹,但一般以两个四联发射器挂载8枚。

IMG_3625.JPG

“攻击-VN”反坦克导弹

  米-28N威力强大的希普诺夫2A42-2 30毫米机炮最大射速900发/分,备弹500发,最大有效瞄准射程4000米。该炮最初是为BMP-2步兵战车研制的,经改进后变为机载武器,被安装在米-28N前机身下方的NPPU-28炮塔中。这座电动炮塔具有两轴稳定功能,可以左右旋转110度,向上旋转13度,向下旋转40度。

IMG_3626.JPG

NPPU-28炮塔

  米-28N的四个短翼挂架都可挂载非制导弹药,每个挂架最大载弹量480千克。这些弹药可以是从B-8V-20A 20发火箭巢中发射的80毫米S-8火箭,以及从5发B-13L1火箭巢中发射的S-13 122毫米火箭。机翼内侧挂架还可挂载内置一门23毫米双管火炮的UPK-23-250机炮吊舱,备弹250发。其他武器包括KMGU-2炸弹/地雷布撒吊舱和双联或四联9M39“针-V”空空导弹“射手座”发射管,后者被用于反直升机和反无人机作战。

IMG_3627.JPG

“针-V”空空导弹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8-11 09:48 AM 编辑

米-28“浩劫”进化论(二),双座型、垃圾桶与雄心勃勃的三代目

 Armstrong 空军之翼 2020-06-19

双座教练型

  米-28UB(产品298)是米-28N的双座教练型,除了复式操纵能力之外还具有诸多改进,如座舱进行了人体工程学改造,前后座舱宽度增加140毫米以提高机组人员的舒适度,尤其是在佩戴夜视镜飞行时,并配备了改进型AK-2005耐坠座椅。米-28UB保留了米-28N的航电,具有完整作战能力,前教官座舱保留了炮手的全套设备并增加了一个可在飞行中模拟设备和航电故障的新面板,该机甚至还成为俄空天军第一种集成N025毫米波雷达的米-28生产型。

IMG_3629.JPG

米-28UB双座教练型

  米-28UB主要被用于米-28N飞行员的换装和作战训练,这有助于大幅提高培训效率。在该机于2018年问世之前,只有经验丰富的米-24机组人员才有换装“夜间猎人”的资格,因为后者具有更棘手的操控特性,比“雌鹿”更难驯服。

  首架米-28UB原型机改装自一架米-28N,于2013年8月9日在罗斯托夫首飞。俄国防部于2016年8月下达了24架米-28UB的生产订单,首批生产型在2017年11月交付,每个一线米-28N中队装备3-4架米-28UB。

IMG_3630.JPG

米-28空阔的机身航电舱,可以用于装载行李甚至紧急情况下载人


米-28NE出口型

  米-28NE出口型的研制始于2009年10月,但很快就在2011年印度22架武装直升机的招标中输给了AH-64D“阿帕奇长弓”(印度订购的型号后改名为AH-64E)。之后伊拉克空军成为米-28NE的启动客户,在2013年订购了15架,首批直升机在2014年8月开始交付,到2016年6月交付完毕,终于圆了自己的米-28之梦。伊拉克15架米-28NE中有11架是米-28NE基本型(产品2941),4架是米-28NE(产品299)双座教练型,交付后很快参加了在伊拉克境内的作战行动。

IMG_3631.JPG

沙漠涂装的伊拉克米-28NE,带N025雷达

  阿尔及利亚是米-28NE第二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客户,在2013年12月订购了42架具有复式操纵能力的米-28NE,首批直升机在2016年5月交付,预计在2020年交付完毕。阿尔及利亚要求为其米-28NE配备雷达和复式操纵系统,其原型机于2013年7月中旬在罗斯托夫首飞。该机前座舱装有操纵装置、地平仪,座舱宽度增加14厘米,前后座舱均配备了新型AK-2005耐坠座椅,生产代号“产品299”,其俄军自用型就是米-28UB(产品298)。阿尔及利亚的米-28NE还配备了比俄军米-28N更全面的综合自卫系统,包括L150“粉彩”雷达告警接收机、L370-2导弹逼近传感器和L140“回声”激光告警传感器,两侧翼尖吊舱内具有8个UV-26 36发干扰弹发射器。

IMG_3632.JPG

红星研制的AK-2005耐坠座椅

  N025E雷达被作为米-28NE选装件,至少有3架安装雷达的米-28NE在2015年交付伊拉克,所有阿尔及利亚米-28NE都将安装该雷达。由于俄罗斯空天军对雷达认证的要求比出口客户要求更高,所以配备N025雷达的第一架米-28UB直到2017年底才交付科列诺夫斯克空军基地。

IMG_3633.JPG

阿尔及利亚米-28NE


带“垃圾桶”的米-28NE现代化改进型

  在2018年8月于莫斯科附近库宾卡举行的“军队-2018”国际军事技术论坛上,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公司首次展示了米-28NE的改进型,该机根据伊拉克米-28NE自2016年以来的实战经验,以及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甚至某些未来客户提出的新要求而做出了大幅改进,总体配置介于米-28NE和米-28NM之间,目前尚无正式名称,仅被称为“米-28NE现代化改进型”。

  新米-28NE将具有来自米-28NM的全新主旋翼系统,以及功率更大的克里莫夫VK-2500-01涡轴发动机,起飞模式下额定功率达2400轴马力(标准型VK-2500-02发动机的起飞额定功率是2200轴马力)。该发动机还配备了新型“垃圾桶”防尘装置,能过滤掉93%沙尘而不会降低发动机动力输出,而之前的标准PZU过滤装置的效率仅为70-75%,看来实战测试表明后者不能满足沙漠作战需求。米-28NM新过滤装置的核心是数量众多的“空气微粒分离器”(EAPS)小管,管内螺旋结构能在进气时产生涡流,通过离心力把空气中的微粒甩到排污管中,把洁净空气提供给发动机。

IMG_3634.JPG

新米-28NE 1707号原型机的“垃圾桶”防尘装置

  新米-28NE将通过采用米-28NM的新旋翼使最大速度提高到315公里/小时,升力增加也使该机正常起飞重量从10900增加到11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达12100千克。新米-28NE还具有全新设计的橡胶衬里副油箱,可自动封闭由子弹或弹片造成的穿孔,降低起火概率。

IMG_3635.JPG

新米-28NE 1811号原型机

  新米-28NE移植了来自米-28NM的OPS-28M光电瞄准系统,白天对坦克的探测距离增加到10公里,目标识别距离增加到9公里,其热像仪夜间探测距离可达9公里,识别距离7公里。和米-28NM一样,新米-28NE也能通过数据链连接最远50公里距离上的无人机,接收实时视频信息以及无人机传感器获得的其他目标信息。

  新米-28NE配备了L370V28E “总统-S28”自卫系统,该系统是米-28NM L370V28“维捷布斯克”的出口型,由L150-28“粉彩”雷达告警接收器、L140“回声”激光告警传感器和L370-2-01紫外导弹逼近警告器(与L140传感器一起被安装在翼尖吊舱中以实现水平360度覆盖)、L370-5激光定向红外干扰转塔组成,后者被安装在机身下方的单个转塔中。该机翼尖吊舱内安装了四个用于发射26mm干扰弹的32发UV-26M发射器,与激光干扰器配合使用。罗斯托夫声称这套自卫系统可同时干扰接近中的两枚红外制导导弹。

  新米-28NE同样引入了米-28NM的9M123M“菊花-VM”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得到显著增强。

IMG_3636.JPG

用于引导“菊花-VM”的毫米波雷达吊舱


雄心勃勃的第三代

  在米-28N全面服役后,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公司于2009年12月24日获得了“先锋-3”研发合同,对米-28N实施深度改进,这最终导致了米-28NM的问世,该机的双座教练型将是米-28UBM。米-28NM 701号原型机于2016年7月29日在米里公司位于托米利诺的基地进行了首次悬停飞行,随后在10月13日完成首次全面试飞。2019年3月,该机被被短暂部署到叙利亚。

IMG_3637.JPG

GOES-451M夜间导航转塔,同样被卡-52采用

  米-28NM(产品296)与米-28N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升级的任务系统和武器系统。米-28NM在旋翼桅杆顶部安装了N025M雷达,在机鼻下方笨重的圆柱形外壳中安装了OPS-28M“路径-M”光电转塔,飞行员夜间导航转塔也升级为GOES-451M。

IMG_3638.JPG

米-28N与米-28NM的外形区别

  国家梁赞仪器厂(GRPZ)为米-28NM研制的N025M雷达在2017年10月开始原型测试,该雷达具有新的硬件和软件,可提供更多操作模式,在空对空模式下也具有更快扫描速率,能跟踪更多的目标(10个),并提高了对目标和障碍物的定位精度。新雷达还具有完整的气象探测功能,并新增了带应答器和询问器的敌我识别(IFF)模式。该雷达能进行360度扫描,具有更强大的计算机,可同时操作在Ka和X两个波段(N025仅工作在Ka波段)上,这种双频功能提供大大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但N025M和N025一样不能直接将目标数据传输给武器,只能将坐标输入OPS-28M光电转塔,再由后者进行瞄准。如果米-28NM要以毫米波模式引导“菊花-VM”,还需在翼下挂载额外的雷达吊舱……

IMG_3639.JPG

米-28NE预生产型

  米-28NM的L370V28“维捷布斯克”自卫系统结合了L150-28M雷达告警接收器、L-140M激光告警接收器和L370-2紫外告警接收器、干扰弹发射系统以及L370V28-5L激光定向红外干扰转塔。这套自卫系统的研发充分借鉴了俄军直升机在叙利亚的实战经验。该机全新的KSS-28NM(S-406-2NM)通信系统完全兼容俄陆航指挥系统。

IMG_3640.JPG

安装在机腹的激光定向红外干扰转塔

  米-28NM在性能上的改进是通过更轻的机身结构、新型主旋翼和尾桨翼系统、新的主减速器和具有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单元(FADEC)的克里莫夫VK-2500P涡轴发动机实现的。新发动机增加了喘振保护模型,单发失效额定功率2800轴马力,起飞额定功率2500轴马力,巡航额定功率1700轴马力,发动机测试在2018年11月完成。该机还具有新型TA14-130-28辅助动力装置(APU)。

  经过米-24LL PSV高速验证直升机测试的旋翼叶片具有经过优化的翼形和叶尖设计,效率更高,结合功率增加的发动机后将使米-28NM的整体敏捷性和高温高原飞行性能大幅提高,最大速度提高10%(从米-28N的300公里/小时提升到324公里/小时),巡航速度提高13% 。

IMG_3641.JPG

来自米-24LL PSV的旋翼叶片将装备米-28NM和新米-28NE

  米-28NM的数据链接系统可以扩大网络中心战的作战范围,能通过无人机提供瞄准信息,机组人员还可以在最远50公里的距离上控制无人机。梁赞仪器厂(GRPZ)制造的NSTsI-V头盔显示器最终将集成在米-28NM的任务航电设备中。米-28NM的所有主要系统还简化了的维护,并具有更长的大修间隔时间。

IMG_3642.JPG

IMG_3643.JPG

米-28NM终于要有头盔显示器了

  米-28NM的标准武器是激光驾束和雷达制导的9M123M“菊花-VM”和激光驾束制导的9M120-1“攻击-VM”反坦克导弹,这两种导弹都是首次出现在米-28上。同时,过时的无线电驾驶制导反坦克导弹已从米-28NM的武器库中被删除,导致该机机鼻取消了“米老鼠”数据链天线罩。“菊花”和“攻击”导弹要求直升机配备新的LSN-296激光制导系统,该设备就安装在OPS-28M转塔内部,取代了之前的LD-294激光测距仪。

  9M123M“菊花-VM”(AT-15“弹跳者”)是“攻击”的进一步发展,其地面发射版本“菊花-S”于2005年开始服役。该导弹射程与“攻击”相同为6公里,但战斗部更大,能够穿透1100-1200毫米的轧制均质装甲。“菊花-VM”有两个制导通道:半自动激光驾束制导和毫米波雷达制导,因此米-28NM可同时引导两枚导弹攻击两个不同目标。使用雷达制导时,导弹可在夜间、恶劣天气条件下(雾、雨、雪或战场烟雾)作战。但由于米-28NM的N025M雷达并不能直接引导“菊花”,必须额外挂载一个大型翼下雷达吊舱,该雷达工作在100-150GHz频率或2-3mm波长,可探测并跟踪地面目标,然后自动将导弹引导飞向目标。

IMG_3644.JPG

IMG_3645.JPG

“菊花-VM”及其配套的雷达吊舱

  9M120-1“攻击-VM”反坦克导弹,用于取代过时的“攻击-V”。这种导弹比“菊花-VM”便宜得多,最大射程6公里。“攻击-VM”的反坦克型装备有7.4千克串联战斗部,突破反应装甲后的穿甲能力850毫米。此外还有高爆/温压和高爆/碎片战斗部版本,并通过近炸引信来提高杀伤力。高爆/碎片战斗部型号是9M120-1F-1,据说也可以有效打击空中目标,高爆/温压型是9M120-1F,专门用于攻击露天的或隐藏建筑物、掩体和洞穴中的武装人员。

  该机还可投掷100、250和500千克自由落体高爆弹或者ZAB系列凝固汽油弹,进一步提高了空地能力。米-28NM还可挂载4枚被容纳在“射手座-VM”发射管内的9M336“柳树”红外空空导弹,射程6公里。和“针-V”相比,“柳树”具有更高的杀伤概率和可靠性,并使用全新的氮气冷却高灵敏红外导引头,导引头同时工作在三个频段上,提高了抗干扰性能。

IMG_3646.JPG

9M336“柳树”也发展自便携式防空导弹

  米-28NM还集成了一种全新的多用途导弹,被称为LMUR(轻型多用途统一导弹)。该弹细节被严格保密,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数据被透露出来。根据米-28NM总设计师维塔利·谢尔比那的说法,LMUR是俄罗斯制造的第一种直升机载多用途导弹,可同时用于空空和空地作战。LMUR长约2.5米,直径约250毫米,重量在150至200千克之间,配备大威力战斗部,可以击毁主战坦克和小型船只,似乎配备了红外成像导引头。导弹代号“产品305”,是一种防区外发射武器,可用于攻击硬目标,例如装甲车和混凝土掩体,也可用于防空压制。该弹具有发射后锁定能力,飞行初始阶段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并由操作员通过数据链进行中途校正,射程可达25公里。米-28NM原型机在2019年3月在叙利亚的实战测试中首次发射了LMUR导弹。

IMG_3647.JPG

IMG_3648.JPG

疑似LMUR的模糊镜头

前景

  米-28NM于2018年在罗斯托夫开始低速生产。去年3月,唯一的米-28NM原型机“黄701”号奔赴叙利亚进行了实战测试,执行了昼夜作战任务。俄国防部在2017年12月订购了两架预生产型米-28NM用于评估和测试,这两架直升机原定于2018年底交付,但最终被推迟到2019年6月23日。在2019年5月于黑海沿岸城市契市矩形的军事和工业会议上,俄总统普命令工业界在2028年之前“为部队提供100架升级的米-28NM”直升机。为实现普京的愿望,俄罗斯国防部在当年6月27日在库宾卡举行的军队-2019论坛期间订购了98架米-28NM,计划在2020-2027年交付。

IMG_3649.JPG

米-28NM正面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5 05:41 AM , Processed in 0.0711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