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伊朗核设施火灾真是以色列病毒所为吗?
新浪军事 2020年07月24日 09:56
在前不久的伊朗核设施火灾事件中,被新冠疫情搞得焦头烂额的伊朗并没有作出过多的回应,与苏莱曼尼死亡时相比,伊朗官方显得低调,似乎更愿意用冷处理让这一事件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这次核设施爆炸事故外,伊朗多地的工厂也发生了类似的大小不等的事故。作为伊朗的死敌,以色列也被外界怀疑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制造者。虽然伊朗和以色列在官方层面上都保持了相当的沉默,但所有人都知道,类似的事件在未来,仍然很有可能再度出现。而屡次被折腾的伊朗,真的会一直吃“哑巴亏”吗?
如今提到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伊朗前总统内贾德的名言:“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确实,伊朗在与周边逊尼派阿拉伯国家长期为敌的同时,也并没有把同样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极度紧张的以色列当成朋友,而是世界上少数把“与以色列之外的其它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准则的国家。
然而在两国有目共睹的紧张关系之下,其实以色列和伊朗也曾经秘密建立过合作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就曾通过空运的方式,利用波音707向伊朗运送过一批后者急需的美制武器零部件,这让当时伊朗空军的部分美制F-4战斗机能够得到了及时的维修。而在伊朗空军对伊拉克核设施的打击——“枯萎之剑”行动中,以色列同样在暗中给予了情报支援,为伊朗提供了与目标相关的影像资料,甚至对打击目标的优先次序也给出了建议。在伊朗空军那批巴列维时代的老飞行员的努力下,“枯萎之剑”行动虽然没有如同后来“巴比伦行动”一般亮眼的战绩,但也对伊拉克核设施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拖延。
以色列对伊朗的援助,与后来美国的“伊朗门”事件一样,都是双方各取所需,而不是突然对伊朗善心大发。面对咄咄逼人的伊拉克军队,尽管伊朗军队依靠性能占优的美制装备在战争初期成功地阻挡了对手,但随着美制装备的不断消耗,伊朗军队的战斗力也几乎被耗尽。以色列出手帮助伊朗,正是为了妨碍伊拉克军队继续扩大战果,避免伊拉克在战胜后在中东一家独大,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正因为如此,在两伊战争结束后,类似的交流就完全停止了——不过神通广大的以色列特工(不限于摩萨德)依然不断在伊朗小试牛刀。
就从这次伊朗核设施发生的离奇火灾来说,有3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伊朗官员声称工厂起火的原因是其遭到了网络攻击。据此,也有很多人认为火灾的“凶手”是以色列利用U盘散布的“震网”病毒。与当年伊拉克高调声称要发展核武器,高调建设奥希拉克核设施不同,伊朗核设施在建设上显然吸取了伊拉克的惨痛教训,将大部分核设施修建在位于地下15米深处。如果以色列试图派出战斗机远程奔袭伊朗核设施的话,由于任务距离远超当年的“巴比伦行动”,在机队编组、指挥协调上会更加困难,并且在长途飞行中基本没法做到不打草惊蛇。即使以军飞机成功投下炸弹,对位于地下的伊朗核设施也难以造成实质性损害。
然而百密必有一疏,看似高枕无忧的伊朗核设施虽然难以从外部被攻破,但由于内部设备基本全靠进口或仿制,因此在升级维护的过程中也就给了对手以可乘之机。目前,伊朗核设施中的离心机基本由伊朗仿制的老式法国离心机组成,而对应的控制系统则是采用了德国西门子的工控计算机。由于伊朗并不具备自行生产工控计算机的能力,虽然西门子公司并没有直接参与植入病毒,但是在这些计算机必不可少的维护过程中,由U盘携带的“震网”病毒便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入了伊朗的核设施。
为了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大多数工厂的工控计算机基本也都是与互联网物理隔绝的,伊朗采用的西门子S7-300工控计算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其也只有最基本的反病毒手段,因此在遭遇“震网”病毒攻击时,伊朗核设施的控制系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混乱。大量本就性能过时的离心机在病毒的操控下,频繁地超高速运转,使离心机报废。在感染震网病毒后,伊朗损坏的离心机从每年800台,一路飙升到两个月2000台,如此巨大的消耗自然会大大拖延伊朗的铀浓缩进度。
然而“震网”病毒的危害也就仅限于此,其基本工作逻辑为拦截主控程序的正常指令,对设备“瞎指挥”。然后“欺上瞒下”,对主控程序报告设备一切正常。但无论离心机怎么转,哪怕把轴承转到过热碎裂、把电机烧坏,都不可能导致工厂火灾。因此,这次伊朗核设施大火不排除工厂内部安全隐患导致的可能性。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三名伊朗官员的说法,大概率是在“甩锅”转嫁矛盾。而就算是以色列人干的,也基本不可能是通过“病毒”,而更有可能是间谍破坏等手段。
但抛开这次的火灾起因不谈,单说以色列有没有针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的想法,那肯定是有的。作为一个面积仅有2.2万平方公里的西亚小国,以色列对伊朗等国拥核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就连相隔数千公里的巴基斯坦在研发核武器时,也曾经成为以色列的目标——以色列曾经在1984年计划以印度为跳板,攻击巴基斯坦的伊胡达核设施。但与“巴比伦行动”不同的是,喜欢打嘴炮的印度多次表现出攻击巴基斯坦核设施的意图,令后者以及美国大为紧张,最终这项计划因为失去可操作性而被取消。
而面对装备了大量中程弹道导弹的伊朗,以色列的恐惧更是显而易见。然而,作为一支全部以战术飞机构成的空中力量,以色列空军虽然有过多次经典的远程奔袭战例,但面对伊朗仍然鞭长莫及。目前以色列空军装备的最强战机就是24架定制版的F-35I战斗机,是目前装备四代机第三多的国家。尽管F-35I在服役后不久的多次实战中展现了自己的价值,但如果要执行空袭伊朗的任务,F-35I1100公里上下的作战半径依然有点力不从心。
而以色列其余的远程打击手段,则是以“耶利哥”弹道导弹和“海豚”级常规潜艇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为主。作为一个似有若无的有核国家,以色列手中的这些远程打击力量主要以绝望下的核打击任务为主,虽然高度保密的状态对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有着强大的威慑力,但显然不是打击伊朗核设施的现实选项。因此在手头的常规打击手段暂时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类似“震网”病毒一类的破坏手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仍然会成为以色列的首选。这些年来伊朗因为类似的小动作吃了不少亏,同时由于工业水平过于孱弱,伊朗在短期内基本不可能研发出成熟可用的国产工控计算机系统。因此即使其在未来有所警惕,依然难以完全避免类似的病毒攻击再次上演。
两国之间类似的摩擦也不仅限于“核设施”这一项。野心不小的伊朗不断利用从前的黎巴嫩、如今的叙利亚的混乱局势,向以色列的周边部署了大批“军事顾问”。但伊朗虽然在战略上呈现咄咄逼人之势,在具体的保密和行动计划上却常常显得粗枝大叶,经常有飞机刚卸下物资就遭到以军空袭的情况发生,同时伊朗部署在叙利亚的“圣城旅”等精锐部队也在以色列空军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两国在叙利亚的博弈充分说明了双方在情报力量、组织能力上的差距。更绝的是,由于伊朗始终不承认在叙利亚存在驻军,因此面对这样的打击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些明争暗斗也基本奠定了未来伊以冲突的基调,以色列横竖看伊朗不顺眼,但是畏于伊朗的报复手段,总还是不能把军事冲突挑到明面上。伊朗目前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关系孤立,也不大可能主动去军事挑衅以色列这样的强敌。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两国的冲突大概率还会局限于“摩萨德”、“圣城旅”这样的暗线,而不太可能重现类似美军炸死苏莱曼尼、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设施这样的直接军事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