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答疑:女王级的双舰岛对舰载机起降有多大影响?
2020年06月28日 18:33
星河:双舰岛设计真的会形成甲板不规则风影响飞机起降吗?
这个问题需要从很多个维度上去解释,首先定性地说,双舰岛肯定会产生湍流,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湍流确实会影响飞机的起降。但这个问题既不是双舰岛独有,也不是英国航母独有。事实上不管是双舰岛还是单舰岛,甚至是没有舰岛单单看飞行甲板自身,航母几乎必然会产生不稳定湍流。而只要条件合适,这些湍流也必然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降。之所以在英国航母上这个问题会被无限放大,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国内自媒体的炒作和正规媒体的无脑跟风。或许这是这些人的自尊心在作祟吧。
言归正传,负责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编写舰载机部队模拟训练软件,并为伊利莎白女王级航母的空气动力学优化提供建议的,英国空气动力学研究顶级机构——利物浦大学就对该课题进行过专门研究。研究使用缩比模型和等比模型试验了不同风向下女王级航母不规则结构产生的湍流对舰载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和滚动降落的影响。研究表明,女王级的舰艏结构有优秀的空气动力学外形,能够使正面吹来的气流平稳的沿甲板流动,几乎不会产生湍流。
与之相对,双舰岛在逆风、侧风、横风时都会产生较大的湍流。在逆风、左舷风、右舷风3种情况下,产生湍流的方向为向舰岛正后方、飞行甲板右侧及右舷外、飞行甲板左侧。除此之外,在航母处于侧风和横风时,飞行甲板的左右两舷由于空气动力学外形不佳,也会产生较强的湍流,且其强度不逊于双舰岛产生的湍流。
此外,女王级采用STOVL的航空运作模式,舰载机的回收流程与CATOBAR/STOBAR航母有很大区别,两者在回收舰载机时受到的湍流影响不可一概而论:后者通常使用较大角度的斜角甲板进行舰载机的回收,以航母航行方向为基准,其舰载机的进近航线为从右后到左前,由于这一进近航线斜着穿越了舰岛正后方,因此其受舰岛湍流的影响较大。
相对的,女王级航母一共有两种回收方式共6个降落点。在使用垂直降落时,前5个降落点的降落流程为舰载机先在航母左舷与航母并行,并逐渐向右平移至甲板左侧的降落点上空进行降落。6号降落点位于航母飞行甲板的右侧,舰岛后面的位置,因此其降落流程也与左舷的5个降落点相反,为从右舷外侧平移到甲板方向。可以看出,左舷的5个降落点的进近航线均不经过舰岛后方,因此当舰艇逆风时,舰岛本身产生的湍流对其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6号降落点在舰岛正后方,受湍流影响较大,因此这个降落点的利用率也最低。不过即便如此,可以长时间、多次进行姿态调整(左右横跳)的垂直降落战机对湍流的敏感度依旧小于常规起降战机。
在舰艇遭遇从左舷吹来的侧风、横风时,其左侧5个降落点及其舷外进近位置几乎都不会受到湍流影响,仅在6号降落点降落时会受到些许影响。而在舰艇遭遇右舷以25°角吹来的侧风时,全部6个降落点都会受到湍流影响,不过这种影响较小。而在舰艇遭遇右舷以45°~90°吹来的侧风。横风时,整个甲板将包裹在湍流中,这将对舰载机的回收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过相信对于航母运作有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航母在进行舰载机起降作业时,通常都会调转船头进行逆风航行,因此,上述两种侧风、横风情况出现的频率其实非常低。
而女王级的滚动回收则与CATOBAR/STOBAR航母有些许类似,舰载机均是从舰艇的后方进近。不过与后者不同,女王级在滚动回收舰载机时,舰载机的进近航线并非倾斜的,而是平行于航母前进方向的。其建立进近航线的基准线为航母起飞甲板的距离线。这条线位于飞行甲板左侧,远离舰岛位置,因此在逆风时不会受到舰岛湍流对其横向速度的影响。其在降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主要为接近航母舰尾时,会遇到一个下降气流。不过这个下降气流的速度很小,对舰载机降落并没有什么影响,同时这个下降气流也并非通过双舰岛系统产生的。综上所述,女王级的双舰岛确实会产生湍流,这种湍流也确实会在某种条件下影响舰载机的起降,但这是现代航母的共同特点,并非女王级所独有,且考虑到其独特的起降方式,其舰载机在起降时受到的湍流影响甚至可能是所有现役航母中最小的。
街角的晚风:看到航母摇晃度对战斗机起飞降落的安全影响,联想到一个问题,战斗机挂弹也是要考虑左右平衡的吗?空战及其他战斗任务,发射弹药也要左右齐射2枚,考虑平衡吗?
首先战斗机挂弹确实要考虑平衡,投掷重量较大的弹药时,也确实更倾向于左右对称的投掷。不过这倒并不是什么铁律,因为战斗机本身是有配平能力的。比如飞机如果因为自身的平衡问题而有一个向左横滚的倾向,那么我们只需要让副翼、和水平尾翼差动,把这个倾向修正回来即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飞机两侧不对称挂载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