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1

[军事] 《校场》2020-05-11:T-14阿玛塔坦克真的在叙利亚战场被击毁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5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8-15 08:27 AM 编辑

校场:T-14阿玛塔坦克真的在叙利亚战场被击毁了吗?
新浪军事  2020年05月11日


1.png
微信网友 麦田 :最近网上关于T14进驻叙利亚的消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有传言还被击毁一辆。。。。能不能分析下?



2.png
T-14坦克赴叙利亚这件事本身应该是真的,因为这个我们可以找到正规的媒体报道。这则消息的源出处是俄罗斯工业贸易部负责任丹尼斯·曼图罗夫接受俄罗斯电视1台采访时说的。他具体的说法是:T-14阿玛塔坦克已经在叙利亚使用过了,我们观察了这款坦克在战场环境下的表现。



3.png
其实对于俄罗斯的新型武器来说,去趟叙利亚闻闻硝烟味大概是其从工程品到产品转变的一个必经之路,比如之前还叫T-50的苏-57就去过叙利亚战场“镀金”。不过这种“镀金”首先是一个宣传的噱头,其次是要测试武器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正如曼图罗夫说的:他们希望能在明年拿到T-14坦克的出口证书,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这款坦克的预购订单。



4.png
至于T-14被击毁的消息,恐怕就没那么真实了。这条消息的来源是一个名叫Репортёр的俄罗斯记者,他的说法是3辆T-14坦克在拉塔基亚附近的战斗中被TOW-2B导弹击中,其中一辆被摧毁。但这名记者并没有提供如录像、照片一类的直接证据。此外叙利亚的武装组织也都没有发表过类似的视频照片或者负责声明。因此这个消息大概率是假的。



5.png
微信网友 东城闲步:我国的电磁轨道炮已经在舰上实验,美国的激光炮也上舰实验了。请问这两种炮谁更有前景呢?我们的激光炮研制到什么程度了?



6.png
这两种炮应用场景有很大区别,毕竟我们都知道“雾霾能防激光”。虽然本身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其背后的道理却是显而易见的,光存在散射、衍射、反射等多种物理现象,这就导致其实际作战效能受外界因素干扰非常巨大。因此激光武器往往只适用于较高空域甚至太空中。



7.png
当然,如果我们把对这种武器的要求降低,不要求其成为一种主战装备,仅仅要求其能够在低强度、低烈度作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那么其应用的门槛就降低了很多。这也是美国AN/SEQ-3激光炮的设计思想。美军对这种激光炮的定位非常简单,就是一款“能够对付低慢小无人机和武装快艇的廉价武器”。其作战原理是通过激光的定点灼烧破坏无人机的气动外形或发动机使其坠毁,烧毁武装小艇上的弹药使其殉爆或烧毁其发动机使其丧失动力等。美军认为,相比于传统的小口径火炮,激光炮每一次发射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可能的濒海反恐/反海盗作战中,这种武器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8.png
与美军这款激光炮类似的还有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反武装皮卡激光炮,其作战思路之一是通过烧断武装皮卡搭载的重机枪的弹链来解除其武装。



9.png
而相比于激光炮,电磁炮其实更像传统的化学能火炮,工作方式都是驱动弹丸,区别只是动力来源不同。所以海军对于电磁炮的期望其实就是取代现役的化学能舰炮,承担对地火力支援、近距离反舰和防空的职能。不过电磁炮的应用难点也正在这里:他需要发射炮弹,但是适用于电磁炮的炮弹实在是太难研发了。



10.png
传统化学能火炮,如125毫米坦克炮、155毫米榴弹炮、406毫米舰炮等发射装药炮弹时,炮弹的初速一般都在1000m/s以下。这是因为过大的膛压、过高的加速度会破坏炮弹,造成“臭弹”甚至炸膛。而这一问题在电磁炮上则会更加严重:据美国论文提供的数据,32MJ级别的电磁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的加速度高达20000G以上;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摩擦热,这同样会对引信、制导原件甚至弹体本身造成极大的影响。此外,电磁炮发射时,炮弹还会遭受巨大、迅速且强烈的电磁场变化。高G、高温、强电磁场变化等多种因素耦合,使电磁炮炮弹的开发,尤其是炮弹引信和制导组件的开发面临了极大的困难。也正因如此,美军之前进行的电磁炮测试都只能用实心坨当炮弹。而本着“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思想,美军也开始把电磁炮研究的重心转向了近防火炮,因为这种火炮并不需要发射会炸的炮弹,只要能打实心坨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15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png
相比之下,我军上舰测试的是一款主炮级别的大型电磁炮,这意味着我军对这款电磁炮的期待还是让其在未来的全电推进舰艇上取代现役的化学能主炮,承担防空、反舰、对地支援的任务。进一步而言,这也意味着我军可能已经能够解决电磁炮炮弹的技术问题了。不过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等待055A型导弹驱逐舰的登场才能略知一二。



12.png
微信网友 中可:轻机枪开火单手扣板机就行了,重机枪为什么要用双手?



13.png
题中重机枪的“双手扳机”一般称为D型握把,其本身并不是扳机,扳机一般会设置在两个D型握把中间的区域。这种“枪屁股”的设计是被马克沁机枪发扬光大的。由于最初的马克沁机枪是装在小手推车上的,手推车后面还有个“驻锄”,机枪阵地设置好以后,枪本身非常稳,不需要考虑后坐力的问题。因此,当时的马克沁机枪通常都是坐着操作的。这时候,为了让其能够灵活、精准的旋转,使用双手操控是比较合适的。后来虽然手推车少了,大型三脚架多了甚至还能直接装在车上、船上,但重机枪设计的基本逻辑却并未因此而改变。



14.png
至于轻机枪,则通常不会安装在又重又大的三脚架上,而是在枪管上安装用于支撑枪身重量的两脚架。显然,这无法解决机枪射击时的后坐力问题。因此,轻机枪必须像步枪一样抵肩发射。而抵肩发射则势必只能用一只手抓着握把。



15.png
当然,这种设计其实也并不绝对。比如美军M1917机枪就是采用了单手握把的安装在三脚架上的机枪。猜测是勃朗宁设计这款机枪的时候觉得这枪比较短小精悍,单手操作会比较方便。而这一设计也影响了后来的M1919,后者差不多相当于把M1917从水冷变成了风冷。



16.png
但在二战中,美军渐渐发现,M1919相对来讲比较轻便,可以手持射击(当然,对于约翰·巴斯隆这样的猛汉来说1917也行)。那么为什么不给M1919加个枪托和两脚架,让他当通用机枪呢?因此就产生了M1919A6这个变种。



17.png
而时至今日,很多12.7毫米的重机枪也因为各种原因,开始有了抵肩射击的需求。因此也出现了不少安装枪托的重机枪,如我国的89重机和导致我国煞费苦心搞出89重机的俄罗斯NSV重机枪等。



18.png
微信网友 Ender D Aim:简单问下,请问目前例如B1,图160这样的超音速不隐身轰炸机的核威慑力如何?B2这种隐身轰炸机呢?是否是不可防御或是难以防御?



19.png
其实不管是超音速突防也好隐身突防也罢,本质上都是要压缩敌人的反应时间,让自己能够在被敌军截击之前抵达发射阵位发射武器。只不过超音速突防技术难度和成本都比较高,而隐身的话只要过了某个技术门槛,至少成本是要略低一些的(之前《出鞘》里我们对比过XB70和B-2相对于当时航母的造价)。



20.png
但是相应的,两种突防手段也都有对抗的方法。比如让截击机用007工作制始终在天上带弹执勤,就可以省下发现目标后的准备、起飞、爬升的时间,增加拦截成功率;比如使用射程超长的“电线杆”在更远的距离上进行截击;比如部署大型米波预警雷达,可以用超长的波长抵消隐身飞机的隐身效率,增加己方面对隐身飞机时的反应时间等等。



21.png
此外,相对于隐身突防,超音速突防还有个快来快走的特点。举个例子,美军一共服役过两种能够在“鹰之墙”后的2分钟时间窗口里拆除任意战术目标(包括防核掩体)的飞机,一个是B1B、另一个是F-111。之所以能够这么潇洒,说白了就两个原因,一个是载弹量大、另一个就是快。



22.png
微信网友 五角羊:问一下,问什么现在舰艇很少使用鱼雷反舰了,远距离的话可以使用火箭助推鱼雷,能解释一下吗?



23-compressed.jpg
主要还是水的阻力太大了。保证鱼雷射程足够长的话,甚至可能比水面舰艇跑的还慢;而想要提升鱼雷的速度的话,射程又会变得比较难看。此外,鱼雷的速度再快也不如导弹快,这就导致拦截鱼雷的难度要比拦截导弹小得多的多。至于火箭助飞,虽然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要知道,用一样的火箭发动机,导弹只需要挂一个两三百公斤重的战斗部;而火箭助飞鱼雷,想要挂一样重量的战斗部,至少还要加上一两吨重的死重,两者的射程不可同日而语。很可能发射火箭助飞鱼雷的一方还没抵达发射阵位,就被对方用反舰导弹“射爆”了。当然,水面舰艇的重型鱼雷倒也并没有完全消失,比如印度人就一直在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15 01:36 PM , Processed in 0.0463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