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20-3-12 08:32 AM 编辑
记者被女医生一个眼神吸引,跟拍30多天,直到她累晕在重症病房 中国人的一天 2020-03-12
新冠肺炎肆虐下,全民战疫进行中。因为疫情,我们对彼此暂时疏远,却更确信命运彼此相连。无数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汇聚善的力量,以生命保护生命,以小我成就大我,以医者仁心,守护爱和希望。《中国人的一天》“战疫天使”系列,今天推出第5期,聚焦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晕倒在重症病房的女医生黄霞。 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肺炎应急病区,黄霞在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前做防护准备。
摄影/新华社 王全超编辑/小为 联合出品/腾讯新闻 腾讯公益 屏蔽父母微信 早在1月19日,关心时事的黄霞就有预感,这个春节会很忙碌。丈夫不在重庆万州,她担心自己照顾不了父母和儿子,当天下午以回老家过年的名义,把他们送回了老家梁平。 随后,黄霞的朋友圈就屏蔽了父母。
疫情发生后,黄志朝发现女儿黄霞很久没发朋友圈了,打电话很少接,接了也是三言两语就挂了,“就像失踪了一样。” 直到看到重庆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报道,他才知道女儿上了抗疫一线。 黄霞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的主治医师。面对疫情,1月22日,她申请调到医院新组建的重症肺炎应急病区,参与临床救治。 黄霞在相关领域拥有10年经验,当天即被任命为应急病区副主任。
“她都瞒着我们,每次她都说没事没事”,得知黄霞在重症肺炎应急病区担任主管医生后,老人更加担心,时常打电话抱怨她“总是报喜不报忧”。 记者被一个眼神吸引
1月29日,三峡中心医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作为主治医生,37岁的黄霞代表医院向媒体介绍患者的康复过程。 在一线参与报道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当时被黄霞坚毅的眼神吸引,在与医院及本人沟通后,他开始跟拍这位37岁的女医生,记录她的战“疫”工作。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是渝东北片区救治中心,负责接收周边9个区县的确诊患者。主治医生黄霞,每天都会到重症隔离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夜晚,黄霞与同事讨论治疗方案,有时会发生“争吵”。
“刚开始收治病人时,医生一对多,有点照顾不过来”,黄霞说,“有些病人也害怕,排斥治疗,把戴好的呼吸面罩扯下”。黄霞坦言,在爆发初期,所有人对病毒的理解都不全面。她和同事们反复给病人做思想工作,细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治疗,并不断调整优化适宜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引导他们消除对呼吸机的恐惧,从而配合治疗。 工作间歇,黄霞与同事轮流吃午饭。临时接到抢救任务,黄霞赶往隔离病房参与抢救。
2月初的一个夜晚,刚交接班次的黄霞在休息室打盹。隔离病区打来电话,“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口唇紫绀……”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通知护士准备呼吸机和相关物品!”挂掉电话,在同事的协助下快速做好防护,黄霞奔向病房,开始组织抢救。 实施气管插管,行深静脉置管,使用药物维持血压、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黄霞带领团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凌晨3点多,黄霞走出病房。距离她参加第二天早上的交接班会议还有四个小时。 深夜晕倒在重症病房 2月中旬,重症病区收到的重症、危重症病人累计达到40多人。中心医院组织一线医护人员轮休一周,为后续战斗积攒能量。但医生少、病人多,人员紧缺仍是医院面临的难题。黄霞和好几个同事没有响应轮休号召,继续倒班。
在医院跟拍报道的记者王全超很清楚,黄霞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天。他几次提醒黄霞,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从2月16日深夜11点做准备工作,到17日凌晨2点走进病房,直到早上6点“人工肺”正常转机,黄霞才与大家一道走出病房。 17日上午稍稍休息,她又回到病房。 18日,本该黄霞休息。但眼睛一睁,她又去了病房。 2月19日晚,在重症隔离病房接连抢救两个危重患者以后,黄霞突然感觉头晕、作呕,腿也开始发软,几乎瘫倒在地。 午休的黄霞
帮她摘下护目镜和口罩的那一刻,两位护士都哭了:印痕压在她苍白疲惫的脸上,口鼻被呕吐物覆盖,喘不过气来……同事赶紧给黄霞吸氧,她这才慢慢恢复了状态。 “可能是在全副武装下高强度的工作引起缺氧,导致急性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力增高”,应急病区主任崔勇分析说。 病房里的黄霞
王全超接到电话时很惊讶,“她现在不应该在休息?”工作人员回复:“他们医生自己不休息,特别是重症科专业的。” 不得已,医院强制她休息一周。但三天后,黄霞经过短暂休整又出现在了重症肺炎应急病区。 穿上防护服,戴稳护目镜,紧了紧手套,推开通往隔离病房的木门,身材娇小的黄霞恢复了“战士”的元气。 黄霞影像出现在重庆大剧院外墙。摄影/黄伟
2月28日,重庆50处地标建筑闪耀着10名“火线上的生命守护者”的光影故事,黄霞就是其中之一。黄志朝与老伴看到女儿的故事,落泪了。 黄霞(前排右三)与同事合影
黄霞告诉记者王全超,功劳不能只算在她身上,而且战疫行动还未完全结束。 “我一直反复说这是团队的力量,我们的团队,除了一线医护人员,还有检验、影像、彩超、院感、行政后勤、信息、设备、食堂......是每一个人默默付出的努力维持着新冠肺炎这个战场上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 后记:你守护患者 我们守护你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腾讯始终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忠实后盾。1月24日-2月7日,腾讯先后三次设立和追加“战疫基金”,总额达到15亿元。 为致敬一线战疫天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发起“战疫天使守护计划”,在国家基本福利制度的基础上,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生活保障金,以及为工作过程中染病的医护人员提供家庭关怀。 腾讯基金会战疫人物基金已为金银潭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医护人员,提供12万元/人的保障金,该笔保障金于2月20日拨付至医护人员账户。 你用勇气守护患者,我们以善意守护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