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1|回复: 4

[人世间] 封城后,留在武汉的母亲、病人和外卖小哥丨看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9 05: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城后,留在武汉的母亲、病人和外卖小哥丨看客

人间theLivings 2020-01-28

以下文章来源于看客inSight ,作者看客


BD35CEE1-1761-4BD5-AC66-929B83EB5B4E.jpeg

普通人的生活还好吗?




2020年1月23日凌晨两点,武汉宣布封城。许多人的生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我们采访了几位留守武汉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快递小哥,年轻妈妈,留校学生和刚做完手术的病人。


置身停摆的城市,每个人都努力维系着日常生活的运转。


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体,与城市命运勾连缠绕,描绘出这场疫情最厚重的底色。




三天三千五,搞还是不搞



@老弟

22岁,外卖骑手


老弟住的地方,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1.7公里。


封城那晚,他流了鼻血,把自己吓了一大跳,赶紧发朋友圈问:“一天没出门,该不会感染了吧??”


从那天开始,老弟就不怎么接单了。


他听说病毒怕高温,就躲在出租屋里,吹着31度的空调暖风,打游戏,“把自己封得死死的”。


“家是最安全的。网上不是还说吗,呆在家里就为国家做贡献了。”


老弟还去超市买了两百块钱的零食,雪碧红牛辣条花生罐头方便面。


他不敢叫外卖,“你敢吃吗?万一食物里有病毒怎么办?”


B43F0998-679E-464B-B9DE-CCC1A92B141E.jpeg

受访者供图


这是老弟干外卖的第三年。


封城那天,平台定点分发口罩,每人最多拿五个,但他在家睡觉,没去领。


后来他给自己买了10个一次性口罩,算了算,每天成本一块钱。


老弟觉得贵,又跑去买了两个N95,虽然28块一个,但据说洗后可重复使用。


谁知道回家一拆包装,发现自己买到了假货。


38511E38-B7C8-4969-8653-4F2EA590A796.png

受访者供图


25日,外卖平台发布了一条通知,要求骑手全程佩戴口罩,如遇身体不适,立即报告站长。

 

此外,平台还为骑手推出了“无接触配送”的服务选项 —— 外卖员可以将餐品送达指定地点,拍照并发给用户,待对方确认收到后,即可点击送达。


433F8B7C-0489-4737-A983-DF2F342706BB.jpeg

1月26日,平时热闹的江岸区街头变得有些空旷。阿伟 摄


据老弟回忆,19号似乎是个分界线。

 

从那天起,群里频繁出现疫情加重的消息,许多骑手开始自觉佩戴口罩。

 

单子也开始变多。

 

光20号和21号两天,老弟就挣了八百块。

 

正逢过年,骑手本来就少,疫情爆出后更没人接单了,配送费涨到最低12块。

 

另一个配送平台为了鼓励骑手,还发出了奖励活动。

 

老弟算了下,三天能赚三千五。

 

他有些纠结,“搞还是不搞啊。我要有套防护服就一定搞。”

 

不过,为了保命,老弟还是放弃了挣钱的念头。

 

只有除夕的早上,他出门跑了一小时的单,“想看看外边什么情况。”

 

那一小时,他接了四个单,都来自同一家炸鸡店,赚了五十块。

 

“武汉成空城了。一个人都没有,店铺也不开门。”

 

他也一直关注着骑手群的消息 —— 目前的大部分单子,都是各地网友点了送往医院的。

 

水、红牛、食物……也不说给谁,就备注个“放护士站”。

 

不过愿意接医院单的骑手太少了,“都是拿命去赚的钱。”

 

老弟不敢,他宁愿窝在家里吹空调,“我就想知道武汉什么时候能好,我什么时候能赚钱。”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5: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带孩子不崩溃,封城才崩溃



@小新

27岁,全职妈妈


这个春节,小新是和公婆、女儿一起度过的。

 

封城通知下发时,小新早已关机睡觉。

 

正在外地出差的老公,原本定了23日早晨的飞机,收到消息后立即赶往机场。

 

生死时速,连安检口都进了,却在登机口被拦下。

 

最后只能回到酒店,囤些泡面过节。

 

“不过他不回来,我们倒更放心。不团聚就不团聚了,安全就好。”


30A419AE-E856-485B-B2B6-9135726F1557.jpeg

小新家的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小新没想过离开武汉。

 

“离开又能怎么样呢,病毒已经扩散出去了,况且家就在这里,怎么逃呢。不添乱就好。”

 

女儿叮当有着浓密的睫毛和眉毛,脸蛋白嫩嫩的,像个小馒头。

 

两岁的小朋友虽然能懂一点道理,但她不喜欢的事,是坚决不做的 —— 比如戴口罩。

 

不管是示范、鼓励、奖励还是命令,都没用。

 

小新没辙,只能让她勤洗手,好好宅着别出门。

 

禁足也要费一番功夫,得耐心告诉她,“外边现在有可怕的病毒,会让叮当生病的。生病了要打针吃药。”

 

幸好公公婆婆都通情达理,看着儿媳妇在群里的资讯轰炸,口罩都戴起来了。

 

对年轻的小新来说,照顾小孩和老人都不太费心。秩序混乱,才是最糟糕的。

 

“真要外逃的,收到消息半夜就逃出去了。真正措手不及的,是我们这些普通市民。”

 

一大早,公公婆婆就出门屯菜了。超市里人挤人,两位老人看见什么就抢什么。

 

最后花了三四百,买了两袋蔬菜和面食,起码能撑一星期。

 

隔壁的盒马超市也被搬空了,好在下午就补货,让他们对吃食安心了点。


927F3DDC-EF7C-456E-897A-245CF741E1AE.jpeg

家里屯的食物。受访者供图


新闻专业出身的小新,担起了为家人甄别信息的责任,无奈获得信息的渠道太少。

 

拿自己小区来说,物业在业主群说做了消毒,但用的什么消毒液,消毒频率是多少,小区里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又有多少?

 

“什么都不知道,加剧了恐慌。”

 

好消息也是有的,比如物资在向疫区输送,武汉“小汤山”正在建设,各地医疗队伍也前去支援。

 

一家人只能静静等待着,春暖花开的那天。


6EA27761-3385-4E3B-A966-0A2BD76E62C3.jpeg

年夜饭剩下的腊鱼,老人家不舍得丢,“说不定明天就没吃的了,省一点”。受访者供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5: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做完一场全麻手术



@知寒

21岁,大四学生


疫情在社交平台爆发时,知寒刚做完一场全麻手术。

 

她清楚记得,20号回到家后,她拿起手机,铺天盖地都是武汉的消息。


“比sars还厉害”

“潜伏期时长不定”

”全国的病例都是从武汉出去的“


仿佛身处风暴中央,却没有听到一丝风声。

 

知寒一下就爆炸了,让爸妈赶紧出门买口罩。但跑了好几家药房,只能买到最普通的纺布口罩。

 

知寒特别后怕 —— 动手术前,她和家人去了好几个医院的门诊,根本没戴口罩。


229A4ECD-B454-4757-A04C-D8C61F9795EC.jpeg

知寒形容,出院后,外面恍若翻了天。受访者供图


过了两天,封城的消息传来,知寒还在睡梦中。

 

她从来没想过跑。“我是武汉人,大学也在武汉,我刚做完手术需要在家躺着。”

 

但就是慌,因为毫无准备,措手不及。

 

好在家里有车,爸妈还能开去超市囤货,顺道送去外公外婆家。

 

知寒还问妈妈,有没有看见60块一颗的大白菜,回答是没有,供给都正常。


E8CFB31E-0466-4D3B-94F1-E34A187EDA41.jpeg

带着口罩去超市囤货的市民。受访者供图


一线医生崩溃大哭的视频在各个群里转了又转,看得人心都提起来。

 

知寒每天刷着高强度的官方通报、专家访谈、民间解析……试图从某个字眼里读出情况好转的证明。

 

“但总有一种看不到头的感觉。”

 

许多同学都来安慰她,不会把整个城市都放弃的,不会让你饿死在家里的,别瞎操心。

 

“但我本来就容易把情况想得很糟糕。”

 

这一刻的武汉,似乎每个人都有熟识的医生或患者,每个人都和死亡无限接近。

 

拆线换药成了最大的麻烦。

 

去医院本来就危险,路上暴露的时间也危险,但又不能不去。


574062F6-852D-420F-8E8F-8D9159A1CF0E.jpeg

知寒去医院换药,一路上几乎没看到行人。受访者供图


除了换药,知寒再也没出过门,只能在家等着下一个“重大通知”,走一步看一步。

 

她安慰自己,总算有时间刷电影了。

 

如今支撑着武汉人的,也许只剩下“这场劫难终究会过去”的信念。


790DB5D0-9FA8-4B94-8399-42AB27F9CDE1.jpeg

知寒家窗外,可以看到严阵以待的医院。受访者供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5: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了个搞笑群,只发段子



@小谢

24岁,公司职员


小谢原本有两次离开武汉的机会。

 

第一次是21号的卧铺票,他担心火车站客流量大,易感染,就把票退了。

 

22号下午,小谢去了一趟超市,买了一袋米、六袋面和一些零食,估摸着能撑半个月。

 

第二次是封城前。小谢向来晚睡,看到新闻后,他立刻打开了购票软件,还有一趟回家的车。

 

那时已经很晚了,街头却迎来骚动,想离开的人正在赶往高速、机场或火车站,哪儿的票都行,能离开就好。

 

而小谢躺在三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思绪芜杂 ——

 

回家吗?

 

万一身上携带着病毒传染给父母怎么办。

 

不回吗?

 

不知尽头的封城,让他想到加缪的《鼠疫》: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未来已经成为那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虚无缥缈。”

 

思来想去,还是父母的安全重要。


570F893B-182D-4B87-86AD-11D3F4312D63.jpeg

1月26日,武汉,一辆停在路边的救护车。阿伟 摄


夜晚是最难受的,恐惧感挥之不去。

 

“我有很多朋友还在武汉,以及湖北其他的城市,还有的朋友小区都有人确诊了。”

 

焦虑还体现在发布朋友圈的频率上。

 

往常,小谢两三天都不发一条朋友圈。26号那天,他连续发了8条。

 

为了转移注意力,小谢只在每天起床后看一会新闻,其他时间都拿去看书。

 

他甚至建了个玩笑娱乐群,不谈疫情,只扔段子,但效果有限 ——

 

“只有疫情真正控制住了,才不焦虑。”


071D1783-19A0-422E-90D5-BA2C0CE43EB4.jpe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05: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的流浪猫,没人喂了



@小和

20岁,大三学生


23号早上,小和还在睡觉,朋友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十点钟要封城了。

 

小和吓了一跳,虽然这些天一直刷新闻,但只有封城,让她切实感受了事态的严峻性。

 

她立刻退了晚上的机票,发现还有一班九点的高铁,就匆匆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但真的打包好行李后,她又冷静下来了。

 

最终,她给爸爸打了一通电话,说武汉封城了,走不了。

 

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后来听宿管阿姨说,很多同学凌晨两点多就提着行李,连夜走了。


7D658FC4-ED71-4327-B394-45FC14372B45.jpeg

空荡荡的校园。受访者供图


小和赶紧去了趟药店,排在前头的阿姨想买十包口罩,店员劝她少买些,留一点给别人。

 

但大多数人的想法依然是“能多买就多买”。

 

面对不明朗的未来,只能从和囤积的食品和防护用品中,获得些许安全感。


31E33BE6-A873-4E98-BF52-6303CD80F4F7.jpeg

小和买的抗病毒口服液和消毒液。受访者供图


两天前,小和在宿舍门口遇到一只黑色的小猫,看上去很饿,一直缠着她要吃的。

 

小和临时掰了点小面包,小猫不吃。

 

她在朋友圈询问了一圈购买猫粮的途径,无果。

 

毕竟这个时候了,人人自顾不暇,谁还会关心一只流浪猫呢?

 

再后来,小猫也不见踪影。


AB7A3682-E189-437A-9332-E050995CE2B5.jpeg

小和的朋友圈


现在,小和每次出门回来都疯狂洗手,宿管阿姨也会每天组织留校学生测量体温。

 

亲朋好友纷纷打来电话,叮嘱她注意安全。

 

通过朋友的镜头,小和看见了家乡的烟火。

 

她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只能独自等待着,阴霾散去的那一天。


FADC236A-7BB4-48A9-8548-8E6455E9EE00.jpeg

小和在宿舍看春晚。受访者供图




今年春节,你是如何度过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中被访者均使用化名。



头图 阿伟  |  采访 东北旺 慧诗 新雅  |  编辑 小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2 08:28 AM , Processed in 0.0474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