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凌晨两点,武汉宣布封城。许多人的生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我们采访了几位留守武汉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快递小哥,年轻妈妈,留校学生和刚做完手术的病人。
置身停摆的城市,每个人都努力维系着日常生活的运转。
正是这些平凡的个体,与城市命运勾连缠绕,描绘出这场疫情最厚重的底色。
老弟住的地方,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1.7公里。
封城那晚,他流了鼻血,把自己吓了一大跳,赶紧发朋友圈问:“一天没出门,该不会感染了吧??”
从那天开始,老弟就不怎么接单了。
他听说病毒怕高温,就躲在出租屋里,吹着31度的空调暖风,打游戏,“把自己封得死死的”。
“家是最安全的。网上不是还说吗,呆在家里就为国家做贡献了。”
老弟还去超市买了两百块钱的零食,雪碧红牛辣条花生罐头方便面。
他不敢叫外卖,“你敢吃吗?万一食物里有病毒怎么办?”
这是老弟干外卖的第三年。
封城那天,平台定点分发口罩,每人最多拿五个,但他在家睡觉,没去领。
后来他给自己买了10个一次性口罩,算了算,每天成本一块钱。
老弟觉得贵,又跑去买了两个N95,虽然28块一个,但据说洗后可重复使用。
谁知道回家一拆包装,发现自己买到了假货。
25日,外卖平台发布了一条通知,要求骑手全程佩戴口罩,如遇身体不适,立即报告站长。
此外,平台还为骑手推出了“无接触配送”的服务选项 —— 外卖员可以将餐品送达指定地点,拍照并发给用户,待对方确认收到后,即可点击送达。
1月26日,平时热闹的江岸区街头变得有些空旷。阿伟 摄
据老弟回忆,19号似乎是个分界线。
从那天起,群里频繁出现疫情加重的消息,许多骑手开始自觉佩戴口罩。
单子也开始变多。
光20号和21号两天,老弟就挣了八百块。
正逢过年,骑手本来就少,疫情爆出后更没人接单了,配送费涨到最低12块。
另一个配送平台为了鼓励骑手,还发出了奖励活动。
老弟算了下,三天能赚三千五。
他有些纠结,“搞还是不搞啊。我要有套防护服就一定搞。”
不过,为了保命,老弟还是放弃了挣钱的念头。
只有除夕的早上,他出门跑了一小时的单,“想看看外边什么情况。”
那一小时,他接了四个单,都来自同一家炸鸡店,赚了五十块。
“武汉成空城了。一个人都没有,店铺也不开门。”
他也一直关注着骑手群的消息 —— 目前的大部分单子,都是各地网友点了送往医院的。
水、红牛、食物……也不说给谁,就备注个“放护士站”。
不过愿意接医院单的骑手太少了,“都是拿命去赚的钱。”
老弟不敢,他宁愿窝在家里吹空调,“我就想知道武汉什么时候能好,我什么时候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