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将开启全新的十年,也是全球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转型,中国从赶超型经济体向创新性经济体大转型的关键十年。这样的转型会对个人、企业、社会和全球化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面对大转型需要怎样的前瞻?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能引发不小的焦虑。 这时候需要重温管理大师汉迪对幸福的定义:“Happiness is having something to work on, someone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幸福就是有事情可以去做,有人可以去爱,有未来可以期许)。未来或许是复杂未知的,但人的应对之道却可能非常简单而直白。
按照哈佛大学教授祖波夫(Shoshana Zuboff)在新书《偷窥资本主义时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中担心的那样,美国把互联网的隐私监管推给脸书这样的大型平台,强调平台的责任,但是平台却扮演了全知全能的角色,肆无忌惮地依赖追踪用户隐私形成的洞察牟利;在中国则是放任发展的模式,有时会偏向让渡一部分隐私以谋求更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内获得全球技术领先。 欧洲很难在数字创新上跟上,转而强调“以人为本”,在隐私领域内比中美要保守地多,在前年通过的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法案GDPR上就明确体现了出来。一些欧洲专家提出数字人文主义(Digital Humanism),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走出隐私保护的第三条道路,明确提出要保护一个人的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也就是身体之外在虚拟世界留下的一连串数字尾气。 就好像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控制汇率和利率的情况下还保证资本跨境流动一样,网络也不可能在保持快速和开放的同时仍然确保安全。在快速、开放和安全这三点中,必须要牺牲一点。随着隐私保护意识增强,2020年会出现强调安全而牺牲开放的全新互联网接入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年付费999美元私密互联网服务,让用户数字身份不被平台获取和追踪,确保他们的数字尾气不被任何人捕捉到。
三、不能只关注创新创业,还需要启蒙和传承
2019年的榜单很多,最火的莫过于福布斯“30 under 30”(30岁下30人)榜单的发布会,几乎有上千人获奖,按照六度空间的理论,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人获奖。近些年来无论是“30 under 30”还是“40 under 40”榜单,都在吹捧一种创新和创业的生活方式,并为在年轻阶段就创业赚到一桶金的人鼓吹呐喊。 不过,老龄化却是全世界面临的新问题。2020年,全世界70亿人口中,会第一次出现30岁之上的人比30岁之下的人更多。随着老龄化的增长和老年人在人口中占比增加,以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还有退休年龄的不断推后,老年人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会从简单的退休者,被供养者的角色,部分转变成经济动力的一部分。老年人对消费贡献已经越来越高,被称之为“银发经济”。“50 over 50”榜单(50岁以上50人)就希望去推崇中老年人的另一项重要特质——他们作为智者在启蒙和传承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50 over 50”不是一个表彰创业的榜单,虽然这并不排除中老年创业者大获成功,柳传志和任正非在创业的时候都接近了50岁。这一榜单希望强调的是如何发挥经验和智慧的价值。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有着两种不同的智慧。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新鲜力量都集中在年轻时,年轻人拥有更多创新与突破的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老年人有经验的智慧,这种经验不是简单地自夸“我吃过的饭比你吃的盐更多”,而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老年人更能理解如何“新瓶装旧酒”,把经验运用于全新的跨界的领域中去,同时也更适于为复杂的问题提供解读。
所以“50 over 50”的榜单,不是财富的榜单,也不是创业的榜单,而是智慧的榜单,是智者的竞赛以表彰那些年轻人的导师,去推崇传承经验与文化,也去推动更广泛的启蒙。
黑色的猴子代表杂念,黑色的大象则是心,修行的僧人一开始只能追在大象和猴子身后,可见他修行的心,并不自主,而是被各种杂念所驱使,普通人更不必说。所以修行的第一要义就是修心,而修心就要降伏大象,驱走猴子。收服自己的心,是人生修炼的第一步,也暗合去年我的十大预测中提出的从FOMO(Fear of Missing Out)到JOMO(Joy of Missing Out)的巨大转变。心定,自然不会再患得患失;心定,才会真正珍惜当下,才会珍惜自己选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