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承载太多居住功能以外的意义:婚姻、事业……千年古都西安,一座人口将突破千万的“网红城市”,那些渴望在此落户的年轻人,面对买房摇号,发出了“居之不易”的感慨。出品/腾讯新闻
“我自认为是个充满霉运、‘越努力,越没用’的人。”
温泰华摇了一年号,要么离中标千里之外,要么摇到别人挑剩的房子。有一次摇到250号,隔着屏幕,他感觉是摇号软件在骂他。
但他还是去选房了,别人都在那聊选房,聊号码。他在小角落把号码藏起来,等了快三个小时,最后一看没房,只能悄咪咪地溜走。
据他的置业顾问说,以前摇到250号的人,基本就没来过。
温泰华,27岁,陕西宝鸡人,2018年研究生毕业,在西安一家新媒体公司从事编辑工作。
2017年9月,读研期间,温泰华去北京实习,一心想在北京发展。
他在三环边租了一间7平米左右,每月租金1400元的房子,“还没我家厕所大,很没有归属感。”
毕业时,西安有了人才引进政策,他离开北京,成为了新西安人。
相对一般买房人,温泰华经济压力小,父母为他付首付,希望他有个窝,早日结婚生子。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加入了摇号大军,进入不断看房、报名的循环。
近一年时间,他摇号失败十多次,信心崩盘。
“我想有个家,可我只有一个出租房,那不是家。偌大的西安,我为什么不能有个安身之地,何时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西安人?”
不需要摇号的房,要么价格高,要么位置偏,都不是他的选择范围。
温泰华感慨,“买房难”,难到每一个角落。
“比如,单身还要开证明。证明自己单身?这是啥意思嘛。”
西安的摇号政策,将购房者分为“刚需”和“普通”两类。
刚需指已婚、夫妻双方名下没有房产的家庭。刚需可提前摇号,且有两次摇号机会。
单身的温泰华不属于“刚需”,他自嘲:“想结婚了,因为想买房。“
温泰华做新媒体,工作不分时间地点,经常加班,经常失眠,他感觉身体有些透支了。
让他更沮丧的是,买房的事没有丝毫进展,他仍然在报名、登记、摇号中周而复始。
据2019年6月国家统计局消息显示,西安房价已连续上涨40个月,均价达14255元/平米,是当地人均月收入的一倍。
许多西安人后悔了,也恐慌了,之前还有空缺的楼盘,一瞬间就没有了,甚至一度出现“七千人摇四百套房”的现象。
而在高定价高面积户型的楼盘,则出现了“房子比来摇号的人多”的现象。
如果下班早,温泰华就联系中介看房子。
没有房,爱玩游戏的他,打游戏都提不起兴趣了。
“我走在街上,卖房的传单我都会认真看完;任何房屋中介、地产推销员的好友申请,我都会通过;工作在想买房的事,吃饭也会不停打开手机看地图,看哪里又有新楼盘;梦到买了想要的房子,醒来就失眠。”
摇号买房过程繁琐:准确时间登记,打印各种资料,排队核验资料。
单这三步就要三个多小时,接下来才能选房。
虽然每次都没中号,但温泰华还是会去看看能不能捡漏,这一看就浪费半天时间。
为买房报名、摇号,偷偷溜班,开小差不说,长时间的焦虑,让他对工作也难以专注。一来二去,他被老板批评几次了。他很苦恼,他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赶紧买房。
“最初我没想买房子,父母希望我尽快成家立业,我才去摇号。”
反而是买房接连受挫后,心内不甘的他,坚定了要在西安买套房的信念。
“考虑过买二手房,但也没挑到满意的,小区不行、购置税太高……最后还是决定买新房。”
摇号购房政策,在西安实行将近两年后,大部分购房者冷静了许多,但和温泰华一样焦虑的人仍然不少。
房价上涨、好楼盘减少,让他们更加着急。
如今单价一万左右的房子,仍然是购房者前仆后继的选择。温泰华尴尬的是,他既买不起高定价的流摇盘,也抢不到刚需的热销盘。
2019年8月,经历近1年摇号后,温泰华终于选到一处满意的房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普通98套房,我是278号。可能因为选大户型人少,轮到我刚好剩下6楼西户。我爸妈年轻时买的第一个房子,也是我小时候住的第一个房子就是6楼西户,所以这可能就是命吧。”
房价190万,首付57万,月供7800元。7800元的月供和一瞬间干瘪的钱包,让他有些恐慌。
工资6500元,加上各类奖金有12000元。一个年轻人生活在西安,租房、吃饭、交通费、份子钱以及一些日常的必要开销,剩下4200元实在是难以满足。
他说,“看来以后要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了!”
买房这事,终于尘埃落定了,不过温泰华要等三年后才能看到它。
“一想到我自己有房子了,我就忍不住想笑,欣喜若狂倒不至于,但是一想到供房,我又失眠了。”
买房成功后,他自信了很多,他常鼓励那些还在为买房焦虑的年轻人,“不要灰心,你会找到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