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2

知否,知否,“转基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11-1 03:02 PM 编辑

来源:
2019/11/1  15:49                                   
  Know No, No, "GMO"  知否,知否,“转基因”


                             
    a18.jpg



      中美贸易战中方出了一张不买美国一粒大豆牌,经13轮较量,近日中国突然采购美国2,000万吨大豆,让人大跌眼睛,不知葫芦里在卖什么?政治家玩“过家家”让你看的,老百姓不必在意。然而,美国那个大豆全是“转基因”的,中国人心中有疑惑但又不在乎,人人都吃,唯有特供例外。可欧洲国家却说NO,不吃、不种、不售。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需要有长期的科学安全跟踪研究数据证明其安全性。欧洲人在生命安全领域的小心谨慎不无道理,如果你知道,最早的转基因作物含有烟草和蜘蛛的基因,好棒的玉米,连虫都不吃,你说能好吗?
                                                                        
   
  说起“转基因”,有太多的专业问题,要弄清楚的话,起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转基因技术,另一个是转基因产品。尽管我们不干这个,但它与我们的健康悉悉相关,还是要有一点常识为好。


    What is a gene? 基因是什么?
  
    基因就是记载着生物遗传密码的载体(核酸——它分为两大类:核糖核酸 (RNA) 以及脱氧核糖核酸 (DNA)),各种生物都按照这部载体中的密码来建造自己的结构和运行自己特有的功能和代谢类型。除了部分病毒,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都记载于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
                                      
                                 
    a30.jpg


    1· Transgene Technology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如今,改变动植物性状的人工技术往往被称为转基因技术(狭义),而对微生物的操作则一般被称为遗传工程技术(狭义)。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不同: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上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可打破不同物种间天然杂交的屏障,扩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围;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2 . Traditional hybridtechnology    传统杂交技术

    传统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把外来的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里,通过有性生殖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小麦遗传工程,传统的育种学家把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和野生小麦杂交,再用它的后代和栽培小麦杂交,成功把山羊草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小麦里面,实现了跨物种的杂交、基因转移。


   3 .  In-situ hybridization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为显示特定的核酸序列必须具备3个重要条件:组织、细胞或染色体的固定、具有能与特定片段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即探针)、有与探针结合的标记物。广泛应用到基因定位、性别鉴定和基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领域。目前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在棉花、麦类和树木等的遗传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畜牧上原位杂交技术主要用于基因定位和基因图谱的构建以及转基因的检测和性别鉴定等方面。  

    杂交技术可以看成是转基因技术的前身,让A品种和B品种杂交,孕育出来的C品种,可能会很厉害;但是由于基因遗传的规律过于复杂,很难控制杂交后代的特性,因此杂交出来的C品种,也可能会很锉;所以现有的生物技术发生了改良,使得这种操作更为精准、可控。

     
注意: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是两码事!转基因技术的危害未知,而杂交技术是没有危害性的!


    4 .   Gene editing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或过程。依赖于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酶——“分子剪刀”,在基因组中特定位置产生位点特异性双链断裂(DSB),诱导生物体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重组(HR)来修复DSB,因为这个修复过程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靶向突变。这种靶向突变就是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以其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定点基因组编辑,为纠正或改变DNA提供了一把精确的手术刀,在基因研究、基因治疗和遗传改良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CRISPR的简易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其精确性和效率,CRISPR和TALEN都有望成为大规模生产中的选择。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就像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逐步替代转基因技术一样,基因编辑技术未来也会被更高效的新技术替代。


    I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harmful to humans?    转基因食物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害?

  
    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GMC)因有抗寒、抗旱、抗虫等能力而为粮食缺少的国家所推崇。但反对者表示:对转基因食物进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无法有效评估人类进食转基因食物几十年后或者更久以后的风险;而且转基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来说是“外来生物”——这种外来品种的基因通过自我繁殖及与近亲品种杂交,传播到传统生物中,并导致传统生物的基因污染——其危害是不可逆。

a8.jpg


    这些推测可信性是很值得怀疑的,到现在为止,还并没有任何一个课题组通过一个有空白对照的多次平行实验证明转基因有害。当然也没有人就敢说转基因产品一定无害,也没有证据,但我们从科学的认知来讲,认为转基因是科学的。对于未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百分之百保证。这有点像蘑菇,你说蘑菇能吃不能吃,蘑菇也能吃,但是蘑菇也有吃死人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目前国际市场中的转基因食品,都已经通过了安全评估,并且对人基本没有什么潜在的健康风险;外,在批准了转基因食品的国家中,并没有发现其对人体健康有什么不良影响。”然而,为什么有些专家还是在谈生态问题,老百姓还是在担心身体健康呢?

   Misleading public opinion舆论误导

    当前对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指责和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其实是在某些组织的有意误导之下,而普通公众对生物学知识的缺乏,容易受到蛊。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a15.jpg


       1· “绿色和平”组织,反对生物技术、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有害。许多人把这些极端组织视为社会正义的化身,信任它们的程度超过了信任国际权威机构。 不幸的是普通公众通常缺乏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所必需的科学素质。

       2· 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的消费团体反对进口销售世界种植转基因食品,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说明这种食物具有潜在危险性。

      3· 相关事件报道不客观。一次事件,就能固化了转基因不安全的印象。

    · 所谓的动物异常事件: 大老鼠基本绝迹、母猪爱生死胎、狗肚子里都是水,羊也出现异常情况······《国际先驱导报》日前发表署名文章称,山西、吉林等出现以上动物异常,与这些动物吃过食物——“先玉335”有关,而该报记者调查发现,“先玉335”与 转基因技术有着种种联系。但经农业部门专家现场勘察,山西和吉林并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而且“先玉335” 也不是转基因品种。报道反应的 动物异常情况与事实不符,所述的因果关系缺失科学依据。【1】

    · 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事件:巴西坚果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蛋白质2S albumin。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编码蛋白质2S albumin的基因转入大豆中。事后,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1】
  
    · “普斯泰(Pusztai)”事件:1998年秋天,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阿帕得·普斯泰(Arpad Pusztai)通过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他在实验中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食大鼠,随后,大鼠“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言一出,即引起国际轰动,在绿色和平等环保NGO的推动下,欧洲掀起反转基因食物热潮。普斯泰的实验遭到了质疑。英国皇家学会对“普斯泰事件”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该实验展开同行评审。1999年5月,评审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包含6方面的失误和缺陷,实验结果无一致性。随后Rowett研究所宣布普斯泰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1】
  
    · 转基因玉米事件:法国分子内分泌学家Seralini及其同事在2009年第7期《国际生物科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讨论给老鼠喂食三种孟山都(Monsanto)公司转基因玉米的实验和分析结论。文中指出,老鼠在食用转基因玉米三个月后,其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兽医学教授约尔根·泽特克(Juergen Zentek)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发现转基因玉米对老鼠的生殖能力存有潜在危险。国际专家(Drs. John DeSesso和James Lamb)事后专门审查及评议了泽特克博士的研究,认定其中存在严重错误和缺陷,该研究并不能支持任何关于食用转基因玉米MON810和NK603可能对生殖产生不良影响的结论。泽特克具有缺陷的研究造成了对转基因玉米安全性的判断失误,而其研究结果的迅速、广泛传播,则可能造成了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误解。【1】

     帝王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Losey)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称其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杂草叶片饲喂帝王蝶幼虫,发现这些幼虫生长缓慢,并且死亡率高达44%。洛希认为这一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作物同样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不久之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结论认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帝王蝶并无威胁,原因是:(1)玉米花粉大而重,因此扩散不远。在田间,距玉米田5米远的马利筋杂草上,每平方厘米草叶上只发现有一粒玉米花粉。(2)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会大量产卵。(3)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抗虫基因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但田间帝王蝶数量却很大。【1】

  
  
   别意会这些没有确凿依据的报道不会给人们造成刻版印象,那你就错了 !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难被迟到的纠正改变,而且“好事不流传,恶事传千里”,因此只需要一次就足以造成群众认知度下降的结果。


                                      
    a14.jpg


    Potential hazards   潜在危害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人体长期食用,究竟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会不会对下一代造成威胁?这些都没有得到证实。


    如:瘦肉精最初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几十年以后的今天,其危害逐渐显露出来了。所以,现在只要是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国家,统统都禁止使用瘦肉精,没有例外!这类食品添加剂的例子很多,短期食用,危害看不出来,但是长期食用,危害将逐渐显露出来。所以对于作为主食的转基因食品,我们更要慎之又慎!对安全性的研究和论证应该比食品添加剂更严谨才对!

    1· 转基因食品里新出现的成分可能对人体有不明的危害,而且这个危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验证:

             ①        过敏问题:过敏问题属于免疫变态性反应,外源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研究显示,在以往,已经发现转基因大豆、花生的过敏反应,由此造成了人们的恐慌 ;

a28.jpg

  Allergies过敏问题


             ②        毒性问题:绝对安全的食物是不存在的,在转基因食品中,部分基因可能会通过各类途径产生毒素,给人体造成伤害。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生物有机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疾病。虽然几率较小,但如出现可以广泛传播并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a29.jpg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致癌物名单


            ③营养问题: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变了可能导致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 造成体内营养素紊乱,人为改变了蛋白质组成的食物是否被能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

                 
不过,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怎么让农业管理成本降下来,以降低农产品价格,现阶段上市的多数的转基因作物,并没有考虑“更有营养”这方面的好处。


        2· 以非自然的方式创造出的新物种,可能会危害其它物种的DNA,破坏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当转基因植物产生花粉时,野生物携带基因化的种子会交叉授花基因化的作物,所有的作物、都会通过交叉授花易受污染. 根据托伊列特大学希特伊廷博士的研究,转基因作物的花粉飘散到河流中时会阻碍很多生物的生长。比如一种编号BYBY1314的扇贝,在花粉浓度0.1g/cm3的水体中,就出现大面积的不孕不育现象; 一种沙壁地衣荻苖,很容易受到部分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干扰,其后代出现一定的抗药性,但相对失去耐旱能力。


       3· 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转基因作物的抵抗能力可能会促使病毒进化得更强大,最终可能出现更危险的超级病毒 ——转基因植物会产生杀虫毒素,这种毒素会随着植物的根部进入到土壤中,对土壤的环境和微生物造成了不良影响,继而影响植物种群多样性 ;这种破坏效应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处于食物链更高层次的动物,直到危及到更多动物甚至我们人类。

a13.jpg Finally: Let's just say, 最后:就说一句,

   不要太介意啦!自己权衡, 不过要是给孩子吃的,最好选择非转基因。因为孩子没有选择权,不要把风险转让。


摘录文献:

1.  转基因技术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  转基因食品有害吗_百度文库
3·  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害吗? 百度知道
4·  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转基因的观点,来自于知乎 楚霏梵 2019-08-02 16:53
5·  转基因食品是否绝对地对人体无害,绝对地没问题? 知乎 于 2019-06-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07: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11-2 08:00 AM 编辑

注意:

国新上市苹果污染要回收 a1.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11-3 04:32 PM 编辑

人造肉是不是转基因?

c702.jpg

一种是培养动物细胞合成肉--
一种是大豆仿制肉 - -转基因大豆做的人造肉当然转基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5 12:19 PM , Processed in 0.078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