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10-18 11:40 AM 编辑
云南哪种米线最好吃?
罐罐米线 ▲ 罐罐米线,图源@食帖
云南人相当热衷创新烹饪工具,砂锅、汽锅、铜锅……煮米线类似瓦罐的陶土小罐罐只是基础操作。 在罐罐里加入米线、高汤、薄荷、臭豆腐,再放到烤架上咕咚咕咚炖着; 要熟了,撒上调味料和大把辣椒粉——概括起来,无非是麻、辣、烫三个字呀。 老云南人口都重, 十块钱的罐罐米线小资地满足味蕾,又暖又美。 豆花米线
▲ 豆花米线
豆花米线作为 「晌午餐」 的最典型代表在昆明的米线江湖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冒着热气儿的豆花、酱汁和调料把米线严严实实地盖住,一股混搭的清香味儿撩拨着肚子里的馋虫,还没动筷便已沉醉。 叶子米线 ▲ 叶子米线,图源微博@敢于胡乱
猪肉皮晾干油炸,温水发开,切成长片入汤煮透,是为云南人口中的「叶子」。
云南人对猪有特别的感情,当然也有特别的待遇,各式边角料都做了帽子。 叶子米线,肉皮Q弹,配上最常见香料薄荷,最紧要的是肉皮吸的一汪汤汁。 撒撇米线
▲ 撒撇米线,图源@德宏角落
撒撇, 生肉捣烂成泥 ,放上韭菜、香柳、芫荽、小米辣、涮涮辣等舒十种香料配成的蘸水。原料 不同 ,有猪撒、牛撒、鱼撒、蚂蚁撒、柠檬撒等。 撒撇是德宏美食的代表。很多人刚开始听到撒撇都是拒绝的,但是当鼓起勇气尝过之后,还是接受不了。 咸、酸、苦、辣的蘸水、配合各种蔬菜内脏和米线,充满大山深处的狂野。 过手米线 ▲ 过手米线,图源@寻味星球
敢于胡乱老师说, 过手米线是吮指之欢。
德宏州地理位置偏南,气候湿热,盛产红米和红米线。 红米线在汤锅里煮熟晾凉,更加爽滑筋道,在手中捏 一团,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包着一大口送进嘴里。
小锅米线 ▲ 小锅米线
小锅米线是昆明之光。 每天早上能吃一碗小锅米线,简直是每个昆明人的毕生梦想。 一家店总共也就不到十个个灶眼,一人一锅,想吃要等。 长把铜锅里「嘟嘟嘟」炖着骨汤,依食客要求放进肉末、酸浆米线、酸腌菜、韭菜、臭豆腐等,最后再浇一勺辣椒油出锅。 云南早餐选择很多,豆花米线、炒米线、炒饵块、卤饵丝……唯独小锅米线最费时费力,符合昆明人慢腾腾的性格。 草芽米线
▲ 草芽米线,图源@一个人漫游 在各种蔬果都很丰富的云南, 草芽也是极为珍贵的食材。 草芽出水沾不得空气,要马上转存于桶底水中,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抵达厨房和餐桌。 有种说法是过桥米线源自建水,而原教旨主义的过桥米线就必须加草芽。 草芽米线也只有建水才能吃到,也不常吃。 滚汤汆鲜草芽,既有鸡肉大骨的鲜美油腻,也兼有水生植物本身清香和水灵劲儿。 凉米线
▲ 凉米线
凉米线煮开后过冷水,一碗夏天的清凉酸爽。 帽子还是老式样: 韭菜、杂酱,玉溪人还会盖上黄澄澄的豌豆粉。 临了勾上的调料,才是提振精神的绝招: 一勺自制的酸醋 、辣油、麻油、蒜水、花生末。 云南人的凉米线、北方人的凉皮儿,在夏天都是一样的酸爽过瘾。 杂酱米线 ▲ 杂酱米线
北京人的家常是一碗杂酱面,而昆明人的家常则是杂酱米线。 杂酱米线最不起眼,图得是家常方便。 不用小锅米线一般费劲地煮,肉末早就提前加各种香料煸炒成了肉杂酱。 一把小葱或薄荷切碎,几根韭菜鲜嫩翠绿, 全依赖一勺红油满满、各家不同的肉杂酱吊出灵魂。 要问昆明人哪家的杂酱米线好吃,大概都会说: 自己家的好吃。 大酥牛肉米线▲ 或许是大酥牛肉米线,也可能只是普通的杂酱
大酥牛肉这名头和大煮干丝如出一辙,是云南清真菜的看家手艺。 回民到了云南,依旧擅长处理牛羊肉。所谓「大酥」,可想见就是这牛肉的特点。 肋条黄牛肉炖得酥烂软粑, 配上大量的薄荷叶与辣椒提香解腻 ;米线似乎不太讲究,但要配上醇厚浓郁的牛筒骨原汤。端上桌来一眼就能看得到的鲜香。 稀豆粉米线
▲ 炒稀豆粉米线
稀豆粉米线是临沧人的创意,好像油条浸豆浆一样神奇。 米线、高汤、稀豆粉、帽子依次加入,稀豆粉裹挟着洁白晶莹的米线,吸溜入嘴不管不顾地沾上一嘴唇的稀豆粉,才是正确吃法。 肠旺米线 ▲ 肠旺米线
肠旺米线,大概是远赴云南思乡心切的贵州人创意。
肥肠+血旺,一个软嫩易碎,一个嚼劲十足, 两种内脏一边一半。 云南人同样热爱下水,肠旺米线在当地也很有市场。 卤鸡米线
▲ 卤鸡米线
卤鸡米线的理念类似广东人的碟头饭。 米线焯水,倒入高汤,摆上切片的卤鸡,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调料自选,别站在老板前浪费时间,辣椒油、酸菜、芹菜、香春、杂碎……毕竟功夫都在卤鸡里。 汆肉米线
▲ 汆肉米线,图源@悠哉游哉100
汆肉是这碗米线的灵魂。 过热水是为汆。 大海碗摆在热水大锅里,拿出来还是高温; 里脊肉片薄,置于碗底,浇上滚烫的猪肉原汤汆熟 ,之后才是细细的米线和各式配菜,吃得就是一口鲜嫩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