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贴画位于香港东北部的马鞍山一面墙上,似乎是把冲在前线的抗议者比作文艺复兴时期一副油画中战斗场面的主角。在前景中,一名戴头盔的抗议者挥舞着一面黑色旗帜,上面绘着一朵死去的香港市花紫荆花。
下图中的海报张贴在香港北部葵芳区一个地下人行通道的天花板上。它描绘的是名叫陈奕淳(Chan Yi-chun,音)的抗议者,他上个月在与警方的冲突中被捕。
下方中间的画展示的是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一边抹眼泪一边将放在腿上的枪瞄准。这幅画反映了反政府阵营中的一种普遍情绪——虽然尚未得到证实,即尽管林郑月娥公开表现出同情大众,但私下里却鼓励警察对示威者使用暴力。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许多抗议作品描绘的是蒙面者,示威者以此掩盖自己的身份,比如下面大埔区的这幅作品。林郑月娥10月初动用紧急权力,禁止在抗议期间蒙面,引发了进一步的示威活动。
下面的图片展示了一面所谓的“列侬墙”,自6月份开始它在全市各处冒出来。这些墙得名于上世纪80年代布拉格的一面墙,当时年轻人在上面张贴信息,表达对统治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主义政权的不满。
下方的红色绘画里是8月一次抗议中眼睛受伤的女子,曾在当月晚些时候香港国际机场的一次集会上展示。
香港最大的列侬墙之一坐落在包括香港立法机关在内的政府建筑群附近。7月1日,这个前英国殖民地1997年回归中国周年纪念之际,一小群强硬派抗议者冲入并破坏了立法会。
一些中国政府的批评者还嘲讽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称他像卡通熊维尼。下面的街头拼贴摄于10月1日,习近平主持庆祝中共执政70周年的阅兵式后数小时。
抗议者还在一些人行道上贴上了习近平本人的黑白像。这个想法是让行人踩在他的脸上,象征性地抹去他的存在。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