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8岁老爷子说,这件事他还要做100年!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9-02
这个夏天,我们征集到了许多动人的捐赠人故事,它也许打破常人对“慈善”的想象。热衷“做好事”、不吝捐赠的,不只有慈善家,更有许多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胡明今年88周岁,祖籍辽宁本溪,曾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当编辑。他是腾讯公益的资深月捐用户,也是中国最早的月捐人之一。10年间,胡明几乎把身边认识的每一位有善心的人,都说服加入了月捐计划。这些月捐人中年龄最长90岁,最小7岁。
99公益日特别策划
摄影/侯嘉豪 龙宇 剪辑/陈佳静
统筹/伊豆 编辑/阿傅 刘静
出品/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胡明捐款支出的存折
十年前,胡明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写着月捐10块钱的小广告,那一年,微博刚刚兴起,微信还没出世,网上捐助业务都还没开通。“附近的好几个银行我都去了,结果都没办成,后来我找到扶贫基金会才办成了。”当时胡明怕钱不够扣,就一次性存了3000多元。(点击【爱的教育校园行】,参与月捐活动,开展爱的教育。)
10年,说服了1000个月捐人
受胡明鼓舞加入月捐计划的7岁小朋友。他和妈妈商量,每年把自己压岁钱的一部分用来参与月捐
胡明不仅自己坚持月捐,他还主动成为劝募志愿者。其中有他的家人,也有朋友、老乡、同学。胡明几乎把身边认识的每一位有善心的人,都说服加入了月捐计划。
受胡明鼓舞加入月捐计划84岁的李长玉,参加月捐已经满九年了
胡明在讲述月捐人故事
有一次,一位月捐人几个月都没有捐款,胡明打电话过去,才知道月捐人已经去世。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月捐人的妈妈表示还会继续捐款,因为这是女儿的心愿。“这位月捐人去世之前说那句话,我到现在也忘不了,她说我存折里的钱家里人不能动,直到钱捐完为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胡老每每谈到这些月捐人的故事时都很感动。
胡明同参与月捐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公益心得
“我家里四口人,都参加月捐。”只要有机会,胡明就会劝说身边都人参加月捐。有一次,胡明作为劝募志愿者回辽宁开会,会议结束后他带着50个人到银行办理月捐手续,当时整整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胡明对当时情形记忆颇深。
胡明委托朋友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月捐
2017年,胡明加入青爱工程的线上公益捐赠项目。他第一次在青爱基金会捐助了一个贫困学生2300元。随后,在胡明的带动下,青爱基金会也在腾讯公益平台开通了月捐功能,现在差不多每月有几万人在捐善款。
他自己也先后五次来到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捐出5100元善款用以资助特困学生。
胡明获得的荣誉证书
截止到目前,按10元每月的额度计算,胡明的月捐计划可以持续到130岁,他也是北京青爱基金会里年龄最大、捐款时间最长的月捐人。
不怕钱少,就怕坚持不了
胡明认为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成功
在胡明眼里,坚持是一项美德,“不坚持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无论你干什么,你在哪干活都没关系,只要能坚持下去。”
胡明的书法作品“月捐十元”
中国人不容易接受月捐的观念,胡明就到各种场合讲解推广,甚至专门出了两本书。胡明估计,十年来,他动员了超过1000个人加入月捐。
一个月10块,一年才120块,有人质疑这点钱解决不了问题。可胡明却不这样认为,可别小看这10块钱,一生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
胡明坚持每天练字
退休后,胡明闲赋在家,平日里主要看书写字,偶尔教社区里的老人作画。
十余年来,胡明坚持在甘东社区定期举办读书会
胡明喜爱读书,“读书有三让,让人保持思想的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这是读书的好处。”每天早上6点,胡明准时起床,然后就在家读书、看书,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读书会结束后的大合影
“现在喜欢做的事,一个是教社区朋友们学书画,另一个就是月捐活动、做点慈善的工作。”从2009年到现在,胡明坚持了10年月捐。
胡明与公益机构工作人员合影
谈及未来,胡明希望能把月捐坚持下去,“我就想这个事儿是个好事,应该做下去。所以说直到现在也不后悔。我都88岁了,再两年90岁了,一定要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