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 | 4个北京男孩的暑假
凤凰图片 2019-08-29
Tim、校校、朗朗和Lucas是四位北京中产家庭的孩子,年龄在8-11岁,分别就读于优质的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三到五年级。他们每个人去过三到五个国家,足球、游泳、棒球、骑马……是他们的基本运动方式。他们的父母是高知人群,供其读公立学校的教育投入每年8万-12万,读私立学校的每年要25万-30万。 也许有人认为高昂的教育支出会给这些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而孩子一定会觉得累,产生逆反心理,而事实却是另一种答案。 图为2019年8月17日,围棋考级结束后,Tim在考场附近游乐场跳蹦蹦床。 图文 | 焦冬子 编辑 | 周娜 实习生 | 张树志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早上6点40分,北京,Tim在闹铃和妈妈的呼唤中不得不使劲揉开惺忪的睡眼。 8月17日,距离开学还有一天,对Tim来说,这是整个暑假里最特别的日子。头天晚上他忙活到12点才睡,今天一早6:40就起床,匆忙洗漱。七点钟,司机已在小区门口等待,妈妈要带他到四十五公里外的怀柔参加一场围棋考级。一上车Tim就倒在了妈妈的腿上,接着睡。
前往考场的路上,妈妈抱着妹妹睡,Tim枕在妈妈腿上睡觉,夏日早起的一家三口睡在一起。 前一天上午妈妈带Tim去了石景山的一家知名书院,打卡十家知名书院是Tim的暑假作业之一。下午的围棋课四点半结束,到晚上吃饭前这段时间是他一天中难得的休闲时光:妈妈在给他煮拉面,妹妹自己看书,阿姨在打扫卫生,他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窝在沙发上看皮卡丘。
前一晚去上围棋课前,Tim闹起了情绪:“给我累瘫了,明天还要考试!”。一旁的Tim妈妈一边故意用着孩子的口吻说着“我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苦啊?”一边上前把Tim搂在自己怀里:“我就知道你可以完成考验,肯定可以的啦……”。为了第二天的考试,Tim还是乖乖的去上课了。
八点半开考,Tim一家八点十一分抵达考场。因北京市内名额有限,三百多名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和家长从四面八方赶来六环外的怀柔考区,考场外已汇集成一团不大不小的漩涡,Tim和妈妈一下车就被卷入其中,排队、填表、领证……Tim没来得及吃早餐,直接进场。一边走,妈妈一边安抚着Tim,“你肯定可以考好的,知道吗?没关系的,因为你这几天都很努力”。图为2019年8月17日,Tim和妈妈在围棋级位赛现场。
早上7点30分,北京,校校换好鞋子,等妈妈一起出发。 11岁的校校在海淀区一所公立学校念五年级,对他来说暑假期间每天7点起床,能比平日上学的时候多睡上半个小时,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补习班离家四公里,一般是爸爸开车或妈妈打车送他去上课,早饭就在补习班楼下的便利店解决,寿司饭团、炸鸡腿和一瓶牛奶,配上闷热的天气,满满当当的一天又开始了。校校上午有数学、英语、书法课,傍晚有足球课。
图为2019年7月22日,校校在补习班上书法课。
这些课程并不是他全部任务,学校的暑假作业也不少。 古诗打卡24首,英文游记,还要读书写读书笔记等等,校校读的是《林肯传》。假期作文校校写了《我的外公》,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调查笔记、列采访提纲,再去找外公访谈、听录音,再在电脑上修改,像个专业的小记者。 校校最喜欢编程,他从四岁开始学乐高拼插,十岁接触python语言编程。三年级暑假参加了三四个比赛,在WER2016世界锦标赛的积木机器人赛获得小学级一等奖,那个假期爸爸带着校校全国跑着打比赛,“两个人都累得爬不起来了!” 图为2019年8月20日,校校正在采访姥爷(受访者供图)。
今年暑假校校和妈妈协商,7月抓紧学习,各种课程集中排在7月,8月真正放假、旅游,自己安排时间。图为2019年7月22日,在补习班课间,校校趴在沙发上休息。
上午8点30分,北京,朗朗的一对一编程网课开始,持续两个小时。八岁的朗朗在一所公立小学,开学念三年级,他刚刚结束从长春到俄罗斯的短期旅行,妈妈留在了长春,朗朗通过“无成人陪伴”航空托运,独自回到北京。 面对陌生人,朗朗并没有表现出不安和怯懦,而是像小主人一样,带我们到开着空调的房间,笑眯眯地坐定,“这里凉快,我们坐这里吧!” 因为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理科硕士,家人比较重视,朗朗从四五岁就开始接触编程。“这些课程早晚都要学的,如果现在不学的话将来要花更多时间,不如现在学呢。”九岁的软萌男孩说出这样的话着实让人吃了一惊。2019年7月27日,朗朗在卧室内玩自己编程的小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