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2|回复: 1

[疾病防治] 了解这些,让糖尿病离你和家人远一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7 07: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解这些,让糖尿病离你和家人远一些

 王立铭 得到 2019-08-16

2397A33C-41FC-4925-B085-17409DE9A423.jpeg

一提起糖尿病,很多人都很头疼,因为这种病一旦得上,就几乎无法逆转和缓解。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就变得非常重要。
从糖尿病开始酝酿到正式发病前,就是我们干预和阻止它的时间窗口。但怎么知道糖尿病是否在自己体内酝酿了呢?
关于这个话题,得到App《给忙碌者的糖尿病医学课》主理人王立铭,就给你解答,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人。


重视身体的预警信号

想早发现糖尿病,听起来似乎就只需定期检查那么简单,但其实怎么检查是很有讲究的。

这就要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说起。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就是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应该分别在6.1和7.8mmol/L以下。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者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那么就可以直接确诊为糖尿病。

但是如果血糖处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人之间呢?这个时候,我们一般称为“糖尿病前期”。

请注意,糖尿病前期可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在这个时候,人体已经出现了健康问题的苗头,正在逐渐向糖尿病发展。如果不采取措施,糖尿病前期的人中,一年内会有10%发展成糖尿病患者,超过50%在年内患上糖尿病。甚至可以说,只要活得足够长,糖尿病前期的人早晚会发展出糖尿病来。

但是反过来,如果在这个阶段积极采取措施,是完全有可能恢复健康,阻止身体滑向糖尿病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糖尿病前期固然不好,是一种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是糖尿病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它其实也是糖尿病真正到来前,身体对我们发出的非常珍贵的预警信号。


如何做到及早发现?

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当然就是尽早发现。只有尽早知道自己确实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才有时间采取行动。
你可能会说,这个容易啊,每年单位组织体检都有血糖检查,留神一下那个指标不就好了?
没错。空腹血糖当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问题在于,空腹血糖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值得信任的指标。在临床实践里,有超过70%的糖尿病前期状况,光靠查空腹血糖,是根本检测不出来的。
那怎么办呢?更可靠的办法,是做一个“糖耐量检查”。
检查时,人要在空腹状态先抽一次血,然后喝下一小杯高浓度的葡萄糖水——糖的含量超过两听罐装可乐。此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有时候还包括三小时,分别再次抽血化验血糖水平。
喝下去的糖水会迅速被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变成血糖。所以这个检查方法,等于是人为地创造了一种超高血糖的状态。这种状态当然会快速动员人体的胰岛素系统来降低血糖。所以,通过检测喝下糖水之后,几个小时内血糖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确定,一个人的胰岛素调节系统还能不能正常工作。
不过,糖耐量检查也有它的问题。这是一个做起来比较麻烦的检查,需要耽误整整一上午时间,还得抽四到五次血——顺便说一句,那一杯浓糖水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维。所以常规体检中,基本都不会包含这个项目。而让每个人自己抽时间去折腾自己,大多数人也会有偷懒或者嫌麻烦的心理。
怎么办呢?有两个折中的方案可以考虑。
第一,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高危人群”,应该保证每年做一次糖耐量的检查。
这包括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人、家族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是数值已经偏高的人等。
第二个折中的方案是,做一个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检查。
简单来说,就是既不空腹,也不喝糖水,而是正常吃了早饭之后,过2小时去抽血化验血糖。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粗糙的糖耐量检查。对于糖尿病风险不大的人来说,这也可以算一个牺牲了一些精确性,但省了很多时间的替代方案。

如何做到正确预防?

假设通过检查,我们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这种似病非病的状态,那预防糖尿病的战役就要立刻打响了,也就是及时采取行动,防止自己最终滑向糖尿病。

具体该怎么做呢?最容易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预。简单来说,就是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
“管住嘴,迈开腿”,这句俗话估计你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听到管住嘴、迈开腿,都会下意识的有点畏难情绪。这是让我们拼命节食或者只吃水煮蔬菜吗?是让我们每天跑一万米,周末再来个铁人三项吗?我们做不到啊。别紧张,这里说的生活方式干预,其实是很温和的。
想要说明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必须提到全世界范围内三项重量级的大规模研究,分别是中国的大庆研究、美国的DPP研究(糖尿病预防研究,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简称DPP)和芬兰的DPS研究(糖尿病预防研究,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简称DPS)。这三项研究的结论也基本一致——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只需要坚持改善生活方式,就有很大的可能预防糖尿病的出现。
我们就以中国的大庆研究为例,说说这些研究到底发现了什么。这项研究是在中国大庆油田地区开展的,所以被称为“大庆研究”。
从1986年开始,医生们首先通过大规模的糖耐量检查,从大庆地区超过10万人中找到了500多位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然后给他们分组,开展了长达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鼓励大家多吃蔬菜、少吃糖、少喝酒等饮食方面的干预,也包括每天半小时左右的轻度体力活动,比如散步和打扫房间,还包括鼓励肥胖的人减肥。
在6年的干预措施结束后,研究者们在2006年、2009年和2016年分别重新研究和分析了这些人的健康情况,得到的结论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让这些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降低了接近一半,而且这个效果一直持续到了30年后。各种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大幅度的降低。
和大庆研究类似,稍晚开始的美国DPP研究和芬兰DPS研究,也证明了“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调节非常有效。
在预防糖尿病的战役中,除了改变生活方式,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采用吗?
答案是:有的。既然有一系列药物能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那同样的药物在糖尿病前期可能也能起到作用。就拿二甲双胍为例,美国的DPP研究就发现:吃二甲双胍片也可以大大延缓甚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只不过效果不如改变生活方式那么好。
因此在不少国家的糖尿病预防指南中,都强调如果单纯改变生活方式效果不够好,可以结合使用药物。

中国人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上面这些国际通用的方法,我还得提醒你一点——在预防糖尿病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可能需要一些特别的处理方式。
这是为什么呢?
在西方世界,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体重超重,甚至肥胖的人。相比之下,中国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本就不超重,所以减肥就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上,只对少部分确实肥胖的患者有效。
为什么不同人群的糖尿病会有不同的表现,至今仍然没有答案。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是,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大,也就是说,我们吃太多主食了。统计显示,中国人能量摄入的60%是碳水化合物,而美国人这个数字只有50%。
而且,中国人常吃的米饭、面条、馒头、大饼,都是精加工过的淀粉。而淀粉本质上,就是联成一串的葡萄糖分子。这些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分解、吸收,变成血糖。所以吃一顿典型的中国饭,相比啃一块牛排或者全麦面包,一个人的血糖水平往往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波动。而这种剧烈的血糖波动,可能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这样一来,中国人想要预防糖尿病,除了国际通用的增加运动、控制饮食之外,调整饮食结构,少吃精制淀粉,多吃杂粮和粗粮,就显得更加重要。
预防糖尿病的时候,中国人甚至在药物选择上都有不同之处。
比如说,有一种1990年代上市的糖尿病药物,叫“阿卡波糖”。它的作用机制,是在肠道里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这种药物在欧美使用得并不多,因为效果一般,而且副作用大。但是在中国,2017年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证明,阿卡波糖能够显著的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还是要从饮食结构里找。既然阿卡波糖这种药物的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收,那么它当然可能在吃大米、白面比较多的中国人中更有作用。
总之,想要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中国人需要特殊的干预方式。
当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等指导原则对于健康人也一样管用。如果你想提高健康水平,饮食、运动、体重也都是可以持续关注和控制的东西。


总   结

1. 血糖出现问题的早期,如果发现及时,是有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可能的。除了空腹血糖检查之外,糖耐量检查会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2. 如果确认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就要尽早开始改善生活方式。管理饮食和运动,辅助药物治疗并坚持下去,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3. 对于中国人来说,预防糖尿病还需要考虑特殊的国情,特别要注意少吃精制淀粉,尽量多吃粗粮和杂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8-19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中国人来说,预防糖尿病还需要考虑特殊的国情,特别要注意少吃精制淀粉,尽量多吃粗粮和杂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1 05:11 PM , Processed in 0.0379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