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8-12 09:08 PM 编辑
在人间 | 响水伤痕
凤凰图片 2019-08-08
江苏响水陈家港镇化工园区西临灌河,三面被农田围绕,东边不到一公里处,排列着十几个村庄。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左右,工业园区内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这场被国家地震台检测到震级为 2.2级、震源深度为0的大爆炸,波及周边16家企业及数个村落,造成至少78人死亡,600多人受伤。爆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附近建筑物的玻璃被震碎,街道上的车辆扭曲变形,路面一片狼藉。
眼前,爆炸后留下的巨坑已被土填平,土表长满青草,几辆挖掘机正在拆除高耸的精馏塔,爆炸的伤痕在慢慢淡去。化工园区四周的田野里,麦子割后又种上了水稻。爆炸过去四个多月,陈家港镇看上去已经恢复了平静。死者的家属和伤者在过去几个月里经历过什么?他们又如何背负着被震碎一地的生活继续前行?图为2019年7月11日陈家港镇化工园区航拍图。图文 | 刘博文 编辑 | 周娜 实习生 | 张树志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李小平,27岁,云南楚雄人,从爆炸后住院至今。被爆炸冲击波炸碎的玻璃碎片在李小平脸上、身上留下无数伤疤,玻璃碎片伤到李小平双臂神经,至今几乎没有好转迹象。此外,几百颗玻璃碎渣可能会终身留在李小平身体里——李小平的左脸有200多块玻璃碎渣、双腿里有上百块玻璃碎渣未被取出。图为李小平2019年7月11日,2019年2月8日的照片。
爆炸发生时,李小平正在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内的江苏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上班,她在向楼下跑时被气浪和碎玻璃击伤。同厂工作的丈夫杨应荣在爆炸中头部受伤,爬起来后就开始寻找妻子。在车间里,他找到满身是血的李小平。当时,李小平身上嵌着很多玻璃,杨应荣不敢挪动,就立刻去外面找人找车。120当时已经很难打通,现场还没有救护车抵达,很多受伤的人往大路上逃。杨应荣再往回走时,消防员已拉起警戒线并劝他不要返回,以防再次爆炸。杨应荣挣脱消防员冲进警戒线,他说当时想就算是死了也要背老婆出来。
丈夫离开后,受伤的同事在失血过多的李小平身边,不停问她关于孩子的问题:“有几个小孩”,“多大了”,这使她一直想睡却没有睡着。等杨应荣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条床单。杨应荣在废墟上清出一条通道,然后把妻子挪到床单上,背起来就往大路上跑。在响陈路上,消防员们帮他找来一辆救护车。此时天色已暗,医生拨开不省人事的李小平的眼皮,杨应荣看到她的眼珠变成了灰色。
3月21日那晚,李小平在手术台上躺了7个多小时,六七个医生在给她处理伤口。那一天,之江化工厂有33人遇难,许多李小平熟识的同事在爆炸中离世。左图为李小平的面部CT三维重建影像能够看到其面部的玻璃碎渣。右图中杨应荣检查李小平脸上的伤口。医生告诉他们玻璃碎片有可能会慢慢被肌肉排出。
在过去的数次手术中,医生用金属器械碰触玻璃发出的微小声响寻找碎片,一次成功的手术只能取出一两块玻璃碎片。
李小平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爆炸后的昏迷中,“看见”自己在太平间,见到了阎王,还看见一些同事走向阴间。在脱离生命危险之后,无尽的恐惧和痛苦袭来,李小平一度埋怨丈夫不该把自己救出来,应该让自己一次性“了结”。图为李小平的腿部X光平面影像能够看到其面部的玻璃碎渣。右图拍摄于7月11日,住院治疗近4个月,李小平腿部伤痕仍然非常明显。
丈夫冒着生命危险的救援与细心照料,大女儿每天发来的鼓励语音,让她感到些许安慰。“他(丈夫)一直不离不弃也不吭声,还对我照顾有加”,“小孩也在支持妈妈,她们说妈妈你一定要快快好起来”。李小平说,是这些不幸中的幸福,在支撑着自己,一点点换回对生活的信心。 左图为2019年7月11日李小平在病床上翻看手机里一家人的合影。右图为2018年2月1日,一家人在云南楚雄合影,李小平大女儿8岁,小女儿2岁。
6月中旬,医院停止给李小平提供免费餐食。杨应荣因为伤轻,已经和厂方解除劳动关系,获得按每年工龄折合一个月工资的补偿。李小平还没有和厂方解除劳动关系,每个月能领基本工资4000元,这笔钱让夫妇俩目前的生活得以维持。
但截至发稿前,李小平还未收到6、7月份的工资。李小平说问过公司,公司回复说“等”,“现在厂方给我们的感觉是在耍赖,什么事都推给政府,说政府没赔他们钱,他们也没有钱给我们”。李小平担心公司是否就此也和自己解除劳动合同,停止发放工资。
爆炸后,李小平卧床多日,腿部肌肉萎缩,加上腿部上百片未取出的玻璃碎片产生的刺痛,让她不能下床走路。杨应荣正准备把妻子抱到轮椅上,外出散步。
李小平的身体恢复非常缓慢,出院遥遥无期。杨应荣作为六口之家里唯一能工作挣钱的人,要陪在妻子身边相当长一段时间。他虽然心里着急,但在妻子面前总表现出轻松幽默的一面。
杨应荣推轮椅带李小平到户外散步。杨应荣对李小平的深情帮助感到欣慰,伤痕累累的她正在慢慢恢复生活的信心。
事故发生前,杨应荣和李小平夫妇本计划在响水再干最后一年,等把老家盖房欠的债还清,就回云南楚雄生活。他们已经在响水工作了五年,想回去亲自带两个女儿。孩子跟着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生活,没人辅导学习,将来可能会重蹈贫困的覆辙。他们没有把孩子们带到响水,是怕化工厂的空气对孩子身体发育不好。然而现在,挣钱还债,回家就业,辅导孩子,原有计划都被无限期搁置起来。
目前杨应荣最关心的还是妻子的治疗康复,他担心妻子的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了,“这边医院要是治疗不好,能不能转到南京、上海这些地方去看?” 杨应荣之前向工作组反应过这个问题,对方说可以转,需要先自费,把票据留着。但更具体的问题杨应荣一直没有弄清楚,也没有获得书面的文件:转院后向哪个地方报销?报销额度多大?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是否可以垫付……不确定能否报销,杨应荣不敢举债治病。图为吃剩的外卖,为了节约开支,杨应荣把吃了一半的外卖放在窗台上留到晚上继续吃。
在走廊吸烟是24小时陪护妻子的杨应荣一个人独处的时间。爆炸以来,杨应荣吸烟比之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