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墙党的大胜利:日本网友偷拍空自基地暴露哪些信息
新浪军事 2019年08月08日
据日本《每日新闻》6日报道,日本航空自卫队小松基地遭到日本网友从围墙外偷拍,基地内的F-15J/DJ战机被拍下后,在国外视频网站上公开流传。但是该基地内人员却表示,由于拍摄者位于基地墙外,因此无法追究法律责任。作为航空自卫队目前的主力战斗机,F-15J/DJ的动向无疑吸引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那么日本网友在空自基地究竟拍到了哪些内容,其中暗含着怎样的信息,本期《出鞘》带您解读。
此次被偷拍的小松基地位于日本北陆地区的石川县小松市,紧邻日本海;其所属机场——小松飞行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最早于1943年,由日本帝国海军北陆方向基地舞鹤镇守府兴建。然而,由于苏联彼时主要精力都放在欧洲战场,而日本也无暇在日本海方向展开军事行动,小松基地实际上在整个二战期间并未发挥多少作用。战后,随着日本帝国海军的土崩瓦解,小松飞行场也变成民用机场,由全日空首先开设小松-大阪民航航线。
冷战时期,由于面对苏联的强大军事压力,日本航空自卫队于1961年选择在北陆地区的小松飞行场设立军事基地,小松飞行场在不影响民航运输的情况下再次恢复军事用途。北陆地区恰好位于日本在日本海方向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在此部署航空队可配合位于青森县的三泽基地和北海道的千岁基地,对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实施拦截,拱卫首都东京城市圈。
小松基地成立后,日本首先将第4、第8飞行队的F-86战机移驻小松基地。并于1965年引进F-104战机后,在小松基地组建第205飞行队,装备新型F-104战机。日本三菱公司于1968年引进F-4EJ生产线,1971年投产。日本自产的F-4EJ优先满足北部三泽基地和千岁基地的换装后(毕竟这两个基地是冷战时期日本直面苏联战机和轰炸机的最前线),1976年,小松基地成立第303飞行队,装备F-4EJ战机,并于五年后成立同样装备F-4EJ的第306飞行队。
从这次小松基地被拍到的F-15J战机垂尾上的徽标来看,该机正隶属于第6航空团第303飞行队,该飞行队在装备F-4EJ战机10年后的1986年,正式换装F-15J。第303飞行队从冷战时期至今,主要负责执行日本海方向防空识别区的安保工作,针对进入日本海的外国军机进行监视。不过,该飞行队仅换装两年就发生了日本空自成立至今最为严重的事故。1988年6月29日,第303飞行队两架F-15J在空中相撞,两名飞行员全部丧生。
在中国军机有能力进入日本海长航演习之前,第303飞行队大体以拦截苏联/俄罗斯定期巡航的图-95MS轰炸机、伊尔-38反潜机为主。不过近些年随着中国军机在日本海的活动日益频繁,这支飞行队所承受的压力则越来越重。从1986年至今30多年该飞行队再未换装过新战机,但战备压力却与日俱增。自2010年之后,包括中国海空军轰-6K轰炸机、图-154电子侦察机、甚至高新系列特种飞机都成了第303飞行队不时需要打交道的对象,而且次数一年比一年频繁。从我军角度来说,第303飞行队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老朋友”了,毕竟作为“御用摄影师”之一,还是很尽职尽责的。
7月23日,中俄空军出动轰-6K轰炸机和图-95MS轰炸机各两架,进行了中俄史上首次联合战略巡航行动。尽管这次行动由于俄军在日本海海域进行空情支援的A-50预警机“不小心”飞进了日韩争议的独(竹)岛领空,而让这一地区在那些天刷足了存在感。但实际上,中俄轰炸机在进入日本海中心海域后,对于日本的威胁才真正达到了最高峰。毕竟在这个位置,不管是实战中轰-6K挂载的AKD-20还是图-95MS挂载的Kh-101巡航导弹,射程都足够覆盖日本全境。而空自作战范围覆盖日本海海域最广的的航空基地,正是小松基地。因此,日本空自当天公布所拍下的中俄军机照片,也不排除是第303飞行队的作品。
驻扎在小松基地的另一支飞行队,第306飞行队则相对风光得多。这支飞行队尽管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战备值班任务,但其更主要的任务是选拔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优秀飞行员进行战术战法研究,其作用类似中国空军的沧州和鼎新两大飞训基地。第306飞行队1997年换装F-15J,比303飞行队晚了11年,但该飞行队的F-15J战机目前已全部经过火控系统升级,可挂载日本自研的AAM-4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AAM-5近距格斗弹等最新型机载武器。日本航空自卫队官网在介绍中,特别强调了该飞行队系“皇牌精英”部队(原文为トップガン 即英文单词top gun)。当然,这里和某部美国空战电影并无任何联系,第306飞行队中也没有阿汤哥和F-14战机。
第306飞行队尽管由于任务需要,与中俄空军打交道的次数不如第303飞行队,但大场面显然并没错过。2016年12月10日,中国东部战区空军出动包括苏-30MKK在内的十多架战机飞越宫古水道,前往西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日本空自那霸基地先后10架F-15战斗机紧急起飞进行拦截。期间,一架机身编号939的F-15J抵近我军机群,从事后我军公布的视频看,甚至可以清楚地看清对方的飞行员。而这架939号F-15J恰好隶属第306飞行队,由于当天正值那霸航空基地举行航空祭活动,这架F-15J从小松基地临时赶到冲绳参加活动,却正巧赶上这次针对中国空军战机的紧急起飞拦截,留下迄今为止中国军方公开的日本空自“御用摄影师”本尊最清晰的影像。
除了这两支航空自卫队的战斗部队外,这位日本网友还偶然拍下了日本空自唯一一支假想敌部队——飞行教导群的F-15J/DJ战机,这支部队自2016年起从新田原基地调至小松基地。日本空自飞行教导群从1990年开始装备双座型F-15DJ战机,是全世界首个使用双发重型战斗机的假想敌部队。飞行教导群的每一架战机均有特殊涂装,模拟苏联/俄罗斯的各类地形迷彩涂装风格,其主要任务则是模拟苏-27系列战机的飞行特征,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模拟中国空军歼-11、歼-16系列。在2005年美国空军重组第65假想敌中队(装备F-15C/D)前,飞行教导群一直作为参加美日空军联合演习的常客,扮演苏-27战机与美国海空军战机展开对抗。
在这名网友拍摄视频的末尾,出现了四座形状特殊的机堡,其中一座机堡内,有一架F-15J战机正进行整备。日本《每日新闻》特别提及,该机库是为日本领空被侵犯时战机紧急出动而准备的,机密性极高。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日本自卫队航空基地确实每天安排4架战机值班,这4架战机随时处于满油挂弹状态,接到命令后要在5分钟内升空。每次任务出动一组两架战机,需要大规模拦截行动时两组战机交替升空,一组燃料耗尽返航时另一组起飞。
小松基地内被拍摄到的机堡从外观上看,其内部管道密布,通风性能较好,外部活动大门厚度约为半米,拱形混凝土主体厚约2至3米。可以说,从机堡细节来看,其防护性足够抵御非钻地炸弹、巡航导弹等武器的第一波打击,从而保全机库内的战机,在第一波打击结束后迅速升空作战。从卫星地图上看,这四座机堡位于整个机场的东北角落,与其他战机机库有一定距离,地堡外的匝道直接连通跑道尽头,十分方便机堡内待命的战机快速升空投入作战,而这一布置方式也显示了空自对于实战细节的重视。
从硬件上看,小松基地尽管被用作军民两用,但其整体布局和战备状态并不逊于任何军事基地。作为本州岛面向日本海方向唯一的航空基地,小松基地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强化部署的可能。由于该基地内设施相对完善,机库具备隐身战机日常维护的条件,且目前部署在此的第303飞行队所属F-15J战机年事已高,不排除未来优先在小松基地部署F-35战机的可能性。
与位于日本本州岛最北部,主要针对俄罗斯的三泽基地不同,F-35若部署至小松基地,意味着中国军机进入日本海巡航演练时,将直面隐身战机的威胁。当然,对于日益壮大的中国空军来说,与F-35提早在和平时期多打交道,尽管是一种挑战,更多的也是一种机遇。毕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F-35系列都将成为中国海空军最大的假想敌,有机会提前摸清对手的底细,并不是什么坏事。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