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幸福的乐队很少,不幸的乐队各有各的不幸。
赔了付老板的钱后,大张伟一夜回到解放前。2004年,“花儿”跟EMI百代签约,明确了TeenPop的风格,向流行敞开怀抱。《我是你的罗密欧》拿了不少奖,但要说红那也算不上。网络歌曲和彩铃起来,大张伟算是见识了人民和人民币的力量,天天憋着要出一街歌。然后就有了《嘻唰唰》。
小样出来时,其他人傻了,说咱不是摇滚吗这算怎么回事?大张伟说:“石醒宇你不是想买车吗?这歌没有摇滚声,但有钱声儿。”
大老师不愧是“大数据”创作者里的先驱,一算一个准。那一年,《嘻唰唰》突破重围,洗脑歌词传遍中华大地,“花儿乐队”声名远扬,商演不断。很多人骂大张伟背叛了朋克,宋柯听歌时也不能理解:
“这才几年啊?怎么变成这样了?”
紧接着,《嘻唰唰》被曝抄袭。大老师的“大数据写歌法”明显有Bug,东拼西凑,侵犯版权。他自称听了十几个G的歌,是从那些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作品里提炼出来嫁接而成的作品。这话谁听了都觉得可笑。
网友追着他这一污点不放,深扒他抄袭的各种段落。大张伟出面道歉,见群众不依不饶,直接把《叫卖十三香》改成《穷开心》。
并表示:我就是一裁缝。
他确实红了,但红得有代价。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码。那些年,“花儿”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把钱挣到手的伙伴渐渐都乏了。音乐做到这份儿上,早就和摇滚没关系了。2009年,“花儿”开了解散演唱会。大张伟的乐队生涯,在泪眼朦胧中结束。


比起大老师如此干脆的“背叛朋克”和“自甘堕落”,在家驹带领下的Beyond显然要顽强太多,同时也挣扎太多。
这份挣扎,一直伴随着黄家驹生命结束。
在香港娱乐圈,唱歌、拍戏、上综艺,对艺人来说就是标配。像朴树朴师傅这种厌恶圈子文化的,那你就别吃饭了。Beyond走红后,少不了参加各种无聊聚会做各种脑残游戏,一些门面社交搞得他们不堪其扰,于是写了首《俾面派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黄家驹直言:“香港只有娱乐,没有乐坛。”


这句话是Beyond生存的尴尬之处。黄家驹坚持原创,到头来不如流行歌翻唱来得火。他们想通过创作让更多人认可的歌来获取话语权,再做回摇滚,显然太过天真。
公司拉他们上节目、拍电影,为的是赚歌迷的钱,不是扶持摇滚乐。1991年,Beyond和新宝艺做《犹豫》,看到批判乐坛的《俾面派对》成功,四子想做双唱片,加入更多摇滚,最终还是胎死腹中。
乐评人王晓峰说得好啊:“在香港,出一百个刘德华你都不会奇怪,但Beyond和黄家驹的出现,实在是匪夷所思。”
为了回归初心,最终,Beyond选择去日本发展。黄家驹是冲着日本的风格多样去的,觉得他们不止唱男欢女爱,能够帮Beyond扩大知名度。结果一去,四子都不开心。语言不通,整天闷在屋子里。没有活干的时候,黄家强天天打电动游戏,叶世荣学会了抽烟。


四个人背井离乡,情绪非常低迷。黄家驹以为,在日本开放的氛围里,可以做一些发自内心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妥协,去讨好流行。日本公司希望他们做一些风格绵软的作品,不要那么坚持自我。
黄家强问他哥:“那我们来日本图啥?还不如留在香港。”
无聊望见了犹豫,达到理想太不易。
最为荒诞的是,在音乐抱负还没来得及实现时,黄家驹却在参加日本综艺节目时不慎跌落而亡。他最厌恶的事,却要了他的命。
很难想象,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说出“疼,保重…”三个字时是什么心情。


那之前,叶世荣路过一家音像店,听到店里放的是日文版《海阔天空》。当时他很激动,觉得只要有家驹在,Beyond就有希望。然而,残酷的命运没有让黄家驹看到理想最后的结局。一切故事,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