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90后的纸短情长
九零后赶上了短信的黄金时代。 进入初中,几乎班里每个同学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  那时的手机王者无疑是诺基亚,红色的5200曾是女同学的最爱。
开机动画要选,手机铃声要换,同学的号码要一条条打进去。
那时候手机里能存的歌不多,至少有一首周杰伦的《稻香》。 “读初中时,总是羡慕那些穿着大码校服,拿着手机地发短信,零花钱也多一些的高中生,后来我也成为了大街上最酷的崽。”
 孝顺的你,还会给你妈整上《两只蝴蝶》《求佛》《秋天不回来》等最炫彩铃。
你妈给你买手机,是为了check你每天的行踪,而你却拿它来搞对象。 变声期的荷尔蒙量大质优,有人为了泡妞,练就了一流的盲打技能。 上课时,你看到隔壁桌的挫男左手持笔,面色安详,若有所思。
而他的右手正在抽屉里一顿操作猛如虎。解锁、打开短信、输入联系人、编辑、发送,一气呵成。 教室很静,网速很慢,但心跳得比过山车还快。
 拥有九宫格的他打字已经成了光速。
那些充满行动力的女同学,总会抢先一步打听到心上人的电话,然后在深夜10点,屏气呼吸,虔诚地点击发送。 十多分钟后,你措手不及地收到第一条回复:“你是谁?” 果然,NOKIA Connecting People,你成功通过2G网络,和暧昧对象交换彼此的真心。
 “你怎么有我的手机号码?” 图源:《黑糖玛奇朵》
从此仿佛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校门口前代充话费的小卖部老板,见证了你高贵的爱情。 一晚发掉50元话费的属于标准富农,处于温饱线上以下的少男少女只能偷偷用爸爸的掌中宝搞地道战。 “她问在哪等,我说8 dian,xue xiao men kou,bu yong hui fu。”
 电影《无间道》截图
发过的内容早已成了记忆盲区,你只记得为了不错过那人的短信,全然不顾“手机辐射容易致残”的传言,将手机放在离枕头最近的地方。 由于字数限制,你不得不在70个字中布局谋篇,字字斟酌,连标点符号都反复掂量。 还有永远不够的存储空间,收件箱满了就只能挑挑拣拣。 “我会把其他人的先删掉,只留下那一个最重要的号码。等到它也满了,再从字数短的开始删。”
一段恋爱谈下来,最重要的纪念物就是那删到不能再删的100条短信。
 包月套餐永远不够,超过限额短信就要一毛钱,于是时代的弄潮儿学会了用飞信。
虽然90后在因特网上被诟病为桀骜不驯的垮掉一代,但在现实世界,大家还是挺含蓄的。 面对喜欢的人儿,不说“爱你”,不说”今晚月色很美”,只说“晚安”。 两个字,便能换来一整晚的偷笑。
 许多云暖男会在深夜群发此条。
晚上睡觉前互相道晚安,第二天一早又叫起床。 睡梦中的震动配合着滴滴声,你眯着眼睛打开短信 —— “懒猪!起床了。” 比三大杯冰美式还提神。 不过,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 “那时非智能手机还没有屏幕密码锁,有一次洗完澡出来,发现我爸在翻我的信息。当时感觉时间都凝滞了,仿佛裸奔。” 爱情路上的拦路虎不只爸妈,还有你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终于,所有的爱恨情仇浓缩成了那个撕心裂肺的夜晚,你将存下的短信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足足哭湿了两个枕头。 然后狠心清空。

紧接着,时间飞逝。 2010年,iPhone4的诞生,成功打败了诺基亚机皇N97。几年后,仿佛一夜之间,微信就普及了。 短信也跟着被淘汰掉,从此无人问津。
 然而诈骗犯还在坚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赛博时代,依然坚持和你短信交流的,只有信用卡还款、电信诈骗犯、10086、花式验证码、快递小哥和澳门赌场,
以及那个被你微信拉黑的可怜男友。
 这时候,短信就派上了用场。
兜里的手机换过无数次,直板、滑盖、iPhone;社交账号也换了无数个,微博、微信、抖音,你和这个世界变换着各种姿势沟通。 曾经的那部Nokia,早已带着30万像素的高中丑照,被扔进了抽屉角落,曾经倒背如流的号码成了空号。 你再也找不到废墟的入口。
 《志明与春娇》中,春娇回复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