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477期:日本男孩好不容易学会垃圾分类 来到上海发现白学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4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男孩好不容易学会垃圾分类 来到上海发现白学了
2019-07-01  中国人的一天

5月, 垃圾桶变少了,扔垃圾开始限时;6月,全城“备战”,垃圾成了人们日常聊天的高频话题;7月1日, 上海将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

5月, 垃圾桶变少了,扔垃圾开始限时;6月,全城“备战”,垃圾成了人们日常聊天的高频话题;7月1日, 上海将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

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多年,分类标准有过多次变化,此番《条例》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种。

这次垃圾分类全市范围的推行,有奖有罚,让上海居民对此都格外上心。我们探访了几位上海居民和他们的垃圾桶,请他们按照四分法将自己的垃圾分类。

摄影&撰文/庄方 剪辑/Lucius

执行/篝火故事

出品/腾讯新闻


小两口

小白是潮汕女孩,横田来自日本茨城,他们今年6月刚刚在上海领证结婚。


1.jpg
小白和横田租住在上海长宁的老小区,两人都经常加班,很晚回家。横田每天早上七点出门,小白上班晚一些,承包了日常扔垃圾的任务。他们平时把纸箱和塑料瓶攒起来,拿给楼下回收废品的人。他们所在的小区还没有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但两人已经发现垃圾桶变少了些。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为严格的国家。横田从小就被妈妈看着扔垃圾,如果扔错了会立刻纠正。2015年横田被公司派到上海工作,来中国前,他完全不知道其他国家并不像日本那样严格分类。发现上海不用垃圾分类时,他吓了一跳,接着也慢慢“入乡随俗”。

现在,横田又要找回那套“定点定时分类”处理垃圾的习惯。他特意给在日本的妈妈打了电话,重温日本的规定。横田面对上海的分类要求还是有些困惑,在上海,垃圾将被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在日本,他习惯的分类方式是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2.jpg
小白和横田的家里有两个垃圾桶,还有一个用来存放可回收垃圾的纸箱。

老家茨城和东京分类要求还不一样。在横田的老家,因为是独栋住宅,三类垃圾要在对应的日子放到门口的垃圾桶里,会有人来收走,不可燃和可回收一周可以扔一次,可燃主要是厨余,一周回收两次,其他时候只能把垃圾“关在家里的大垃圾桶里”,不可以放在房子外面。

来上海前,横田在东京工作,扔垃圾是必须记在心上的事情。因为是住在公寓里,每户都有自己对应的垃圾桶,家里的垃圾绝对不能带到街上或者公司去扔。在可以扔某种垃圾的日子,要在当天早上八点之前扔到垃圾桶里,否则就只能等到下一次回收。幸亏横田每天七点半出门上班,他说妹妹在东京上班时就经常错过时间,垃圾要在家屯到下一周。公寓里,几户人家的垃圾扔到一起等待会儿后,如果其中有分类不对的,一整桶垃圾都会被拒绝回收,直到错误被纠正。


3.jpg
周末小白和横田会在家里做饭,横田负责下厨,这周末他用鸡蛋和蔬菜做了简单的意面。因为在家的时间有限,产生的湿垃圾并不算多。

横田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作,6月中旬,物业已经要求他们开始垃圾分类,准备了四个垃圾桶,把分类要求发到了每个公司、办公室里。

单身女子

庄方家在福州,多年前在上海买房定居。现在一个人住,父母偶尔会过来同住。


4.jpg
她住在上海普陀区一处高层小区,小区有二十多栋楼,主要的垃圾站只有一处。两个月前,庄方每天下午都能在垃圾站门口碰到志愿者,开始跟住户讲干湿垃圾分开放。随后垃圾站贴出了告示,每天扔垃圾的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


5.jpg
限时扔垃圾让庄方有些困扰,她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出门的时间不确定。有时一两天都宅在家,有时早出晚归,赶不上扔垃圾的时间。现在她习惯了出门前看一眼时间,如果在扔垃圾的“窗口期”,就赶紧把家里的垃圾桶全部清空。


6.jpg
作为一个福州人,庄方热爱做饭,只要在家基本会自己动手下厨,但一人食往往做饭一小时,吃饭十分钟,因此也有一半时间在家是靠外卖解决的。

到了六月,她开始严格学习分类表。其实在此之前庄方已经比较注意分类,主要是会将可回收的纸盒、塑料瓶、玻璃瓶积攒起来,集中拿给小区收废品的人。现在让她比较困惑的是一些塑料餐盒或者纸质食品包装,她觉得可以算作可回收垃圾,但是现在大多当做干垃圾处理。

在庄方看来,现在很多时候购物都碰上过度包装,快递、淘宝卖家和电商,其实都可以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塑料垃圾产生。

男子和猫

刘阳在上海待了十几年,从事戏剧方面的工作。他租住在长宁一处80年代的老公房,两室一厅,因为租的早,房租尚算便宜,他住一间,留给猫和自己活动一间。


7.jpg
刘阳养了两只白猫,猫在家里的存在感显然比他更强。猫粮、猫厕所都是双份,现在正值掉毛的季节,家里的门帘、桌布、洗干净的衣服上都沾了白色的猫毛。而这些东西迟早都会转化成需要处理的垃圾。


8.jpg
大概一个多月以前,小区开始有志愿者在垃圾站旁边要求分类,在指定时间会要求干湿分开扔,志愿者不在的时候垃圾站就会被锁起来,很多人选择放在垃圾站门口。

到了6月,猫奴们纷纷开始讨论猫砂怎么处理,官方还专门回应了。刘阳研究了自己家的猫砂,是遇水就变成粉末的那种,因此用过的他会直接扔进马桶冲掉。


10.jpg
拍照的前一天,刘阳刚刚清理了两位猫主子的厕所,猫砂全部扔出来换新的,猫厕所全刷了一遍,这种猫砂就算是干垃圾。掉毛季节,他每天都尽量给猫梳毛,这也是干垃圾。

刘阳爱攒酒瓶子,喜欢的收藏在家里,其他的装在纸箱里统一拿给收废品的人。他在厨房弄了一个小塑料盒,专门收集厨余,以及每天都会产生的咖啡渣。

对于垃圾分类,他还算适应,回想起自己因为排戏去日本住的几个月,饮料瓶要洗干净,瓶身和瓶盖分开扔。和那段日本生活相比,他觉得上海现在的难度还不算太大。

一家三口

朱小红一家三口,女儿小树今年5岁,正读幼儿园。


11.jpg
妈妈通常是最早起床的人,她先在家忙半个小时候,到了7点,女儿和爸爸都起床了。爸妈会轮流送女儿去坐幼儿园的校车。朱先生朝九晚五,送完女儿自己也赶着去上班了,妈妈在家兼职工作,下午三点四十准时去小区门口,等待女儿的校车。在实施限时扔垃圾之前,他们家通常是晚上十点之后,小朋友睡觉,家里收拾妥当之后下楼扔垃圾。


12.jpg
大约两个月前,他们的小区开始定时扔垃圾,家里的一天的时间表也需要再安排一番。早上忙着送孩子上学,常常顾不上,晚上有时收拾妥当厨房已经八九点,会错过扔垃圾的时间。

因为妈妈大部分时间能够在家工作,照顾孩子,家里每天都要开火做饭,厨余基本每天生产一桶,干垃圾也不少,零食、包装、纸巾和快递等等,所以基本每天都需要扔垃圾,爸爸妈妈谁有空谁就下楼拿去垃圾站。


13.jpg
最近让他们比较困惑的是,在电商购买的包装肉类中有湿的棉片,以及保鲜膜,他们觉得是湿垃圾,跟朋友讨论一番后才知道是干垃圾。现在对于妈妈来说,一边处理食材做饭,一边就得想着这个属于什么垃圾,家里的垃圾桶也越备越多。

为了减少垃圾的量,妈妈开始考虑减少家里的纸巾使用,买菜也尽量记得带上布袋子。虽然女儿还小,但是已经开始跟她讲这样做的好处。

实际上,有时候是小树教给爸爸妈妈怎么垃圾分类。幼儿园有环保小卫士的知识普及的教育,比如家长帮忙拍一些随手关灯,洗手用小流量的水,尽量坐公共交通等等的照片上传给幼儿园,老师会记录下来,每个月老师会发环保小卫士的小奖章。小树现在认为,减少城市垃圾是保卫地球。

三代同堂

海涛一家住在上海普陀区,三代同堂。儿子今年三年级,夫妻俩工作都比较忙,两家的老人会轮流来上海帮忙带孩子。


15.jpg
一个月前,小区开始上门发垃圾分类的宣传手册,每个楼栋门口都贴了分类的告示。小区唯一的垃圾站,半个月开始改造,换成了四个颜色分明的垃圾桶,外墙也重新装饰了,还画上了宣传垃圾分类的壁画。

定时扔垃圾已经一个多月了,因为一家五口每天生产的垃圾量比较大,以前是随时出门就顺手扔垃圾,现在改成了定时晚上扔,吃完饭赶紧收拾,赶在晚上9点前把当天的厨余扔掉。


16.jpg
海涛的父母目前在上海照顾孙子,家里买菜做饭扔垃圾以前大多是他们承包,现在也得跟上垃圾分类的潮流。最近海涛开始锻炼厨艺,经常在家做饭,垃圾分类开始之后,他和父母买菜尽量带大口袋,家里少收塑料袋,并且赶在正式垃圾分类前把大件家具的包装和坏了的小家电都处理掉了,孩子慢慢长大,家里东西更新换代很快,大件怎么处理他们还很困惑。

家里的垃圾桶也有变化,之前是分散放在各个房间,现在集中起来,成了一个家里的“垃圾站”,先在家中进行分类。


17.jpg
常常是9岁的儿子教爷爷奶奶分类,儿子每天都要喝酸奶,他喝完主动跟爷爷奶奶说,酸奶的纸杯子洗一洗是可回收,吸管和酸奶盖子是干垃圾。儿子在学校有上过垃圾分类的课,老师让他们在家多实践,对他来说像做游戏一样有意思,积极性特别高。

老夫妻

江阿姨和丈夫是老上海人,孩子结婚了,他们和一只四岁的小狗住在一起。


18.jpg
丈夫身体不好,行动不是很方便,江阿姨负责家里的家务以及买菜做饭。四年前他们抱回了这只小狗,希望借着遛狗,让自己多出去走走。


19.jpg
一个多月前,居委会给他们家送来了湿垃圾筒,还有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现在小区里已经开始按照四个类别扔垃圾,志愿者会在旁边指导,如果放的不对会帮忙重新扔。湿垃圾打开袋子倒到桶里,旁边另一个桶专门放装过湿垃圾的塑料袋。


20.jpg
刚开始分类,比较容易犯错的是药罐子。江阿姨和丈夫每天都要喝药,开始习惯把药瓶跟其他垃圾放在一起,后来志愿者特地告诉他们这个应该放到有害垃圾里。

在上海人的朋友圈里,小狗的粪便怎么处理一度引起了争议,环卫部门的答复是:狗屎目前不属于干、湿、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中的任何一类,请市民将狗屎倒入家中马桶,冲掉。这实践起来对于每个主人都有难度。江阿姨现在的做法是早晚遛狗的时候,把狗屎捡起来,附近正好有街边的厕所,她会扔在厕所的桶里。至于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她也拿捏不准。

虽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垃圾分类做起来有点费事,但是江阿姨和老伴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慢慢来就会越来越顺手,“以后扔错了还要罚款呢,说明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阿姨说。

当下的中国城市,大量没有分类的垃圾被焚烧,或者在城市周围被填埋。“垃圾围城”、空无污染成为城市居民必须面对的问题。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此类问题,提升环境质量。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女孩从“购物狂”到“零废弃”:一周只产六件干垃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2 09:48 AM , Processed in 0.0581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