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牧民高老和他的一百多头牛
新浪图片 2019年06月12日
45岁的牧民高老(藏族男子常用名)刚刚从农行贷款10万元,一口气新买了40多头牛,目前,他家共有135头大牛和十几头小牛犊。这在十几年前,是他不敢想象的事情。摄影/蒲东峰
高老家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勒秀镇麻木索那村。这里由几个漂亮的自然村落组成,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是放牧牛羊的大好草场。
高老家世代牧民,他非常擅长养牛。以他的经验,牛在放牧期间一定要多多运动,才能更加健壮,基本不会生病。这样养出来的肉牛肉质才好,奶牛产奶更多。
放牧期间,高老总是骑着马,看见哪头牛趴在草地上不愿动,他就驱马上前,把它赶起来。2009年以前,高老家只有十几头牛,家里七八口人,吃穿住行、孩子的学费都靠那十几头牛,日子很不好过。
牛羊产奶、产仔是牧民的收入来源,牧民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拥有更多的牛羊。但手里没钱,就不能买更多的牛;没有更多的牛,就没法挣钱,这是个死循环。高老说,直到2009年,他们家才打开死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2009年,合作市农行开始对贫困的农、牧户发放“五户联保”扶贫贷款。高老第一次申请了3万元,他用这三万元买了20多头牦牛,牦牛产仔、挤奶,他家的生活随之改善;三年后,他分期还完贷款,2015年10月,农行合作市支行又开始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他家续贷了五万元,又买了20多头牛;2018年脱贫后,他家还清了以前的扶贫贷款,今年又从农行贷了10万元“五户联保”贷款,从青海买了40多头牛,他家牛圈一下子有了135头大牛。因为新买了不少牛,他要给它们喷上颜料涂上标记。
高老的二儿子三木智抱着一头小牛犊走出牛圈晒太阳。目前,他们除了135头大牛外,还有十几头小牛犊,它们太小,还不能跟着妈妈们到牧场去,只能在门口等着妈妈们回来。
高老说,以前他们喂小牛犊可不方便了,得用大可乐瓶子打个孔,小牛犊吃起来也费劲。现在,他们在村里就可以买到专门的奶瓶奶嘴,方便多了。
家里有客人来了,高老和妻子卡毛吉便忙着给客人准备奶茶。桌子上摆放着酥油、糌粑、曲拉、砂糖等藏族传统美食。卡毛吉说,没有从农行贷款买牛之前的那些年,虽然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但孩子们想吃酥油、糌粑、肉食都得等到逢年过节。现在,随时想吃都有。
高老家目前有40多头奶牛产奶,妻子卡毛吉每天需要挤三次奶,每次每头牛能挤奶3、4斤,一天四五百斤牛奶,产出的酥油、曲拉、酸奶,自己一家人再也吃不完了,大部分都交给在拉萨做生意的大儿子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