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每天给20多个高中生做饭洗衣服 十年送走百人上大学
2019-06-07 中国人的一天
毛坦厂中学现在声名在外,临近高考,来自德国n-tv电视台的记者正在校门口报道,这里不时有媒体过来采访,其中不乏外国人的身影。在过去十余年间,毛坦厂镇因高考而兴,原本大山深处僻静的小镇,如今像是一个热闹的小城市,仅毛坦厂中学在校生就达2.5万人,其中复读生约有1.2万。2018年,该校一本上线率为66%,“高考神话”吸引着考生、家长、小贩、中介、托管乃至地产开发商……形形色色的人云集于此,一波又一波,寻找着自己的梦想。
摄影&视频/韩振 剪辑/徐强
编辑/谷水
出品/腾讯新闻
在毛坦厂中学北门外,一条约一公里长的大街上,穿着校服的学生匆匆走过,头顶天际线上是“滴水穿石何所惧,蟾宫摘桂正当时”等一串红色高考励志横幅,显示着这个小镇的主旋律。街道两边的店铺,招牌上“状元”、“学府”、“985”,跟高考、教育相关的字眼,比比皆是。
这些年来,毛坦厂中学的高考效应一直是当地经济最大的增长动力,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向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逆流。每天饭点时分,校门口许许多多家长带着小板凳送饭的场面,便是当地特色一景。她们中有的是父母,有的是爷爷奶奶。
学校住宿不足,许多父母就在当地租房“陪读”,不少民宅上都贴着租房广告,全镇80%左右的住户是陪读家长,更有地产商专门针对陪读家长开发了小公寓楼供出租。
那些没有时间陪读的考生家长也不用担心,毛坦厂镇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后勤服务,全托、代陪读,包吃包住,专人洗衣,定时叫醒……考生只需要在学校按点打卡学习,其它问题几乎都不用管。
今年已经72岁的王万发老人是一名中学退休教师,有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家在安徽六安市金安区,到毛坦厂中学有25公里左右的路程。2009年,因为大孙子到毛坦厂中学上高中,儿子媳妇都忙着工作,退休在家的王奶奶便主动要求到毛坦厂陪孙子上学,从此成了一名陪读家长。
在王奶奶陪读期间,先后有亲戚朋友过来找她,让她也帮着照顾在毛坦厂上学的孩子。“这些家长,有的是常期在外打工,有的是在外做生意,因为抽不出时间过来照顾孩子,听说我在这边陪读,所以就让我帮忙照顾。”
当时顾及情面,心地善良的王奶奶不好意思拒绝亲友的请求,只好点头默许。让她没想到的是,开了这个“口子”后,从此前来找她帮忙照顾孩子的人就不曾中断过。
2012年,王奶奶的孙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但陪读生涯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毛坦厂中学就读的学生,从每天早晨6点10分进校上早读,到晚上22点50分自习下课,全天除了吃饭时间和6个小时睡觉,几乎全在教室里。王奶奶的生活作息,还要比学生更早更晚一些,从2009年开始代陪读以来,她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3个小时左右。
早晨5点多起床,6点去菜市场买菜,这已经是老人每天的常态。现在王奶奶照顾着24个孩子的日常生活,每个孩子每年收费4000块钱,主要负责吃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和日常安全的管理。
从集市上回来,上早自习的孩子们已经出门,王奶奶开始整理房间,有些孩子没时间整理的床铺,王奶奶也会帮他们收拾下。
20多个孩子,19个房间。忙完屋内,王奶奶又把楼上楼下的地板拖了一遍。虽说她和孩子住的也是镇上出租的民房,但爱干净的王奶奶,把里里外外都打理得整洁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