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何须视如宝:美军航母能否阻止我军解放台湾?
新浪军事 2019年05月31日
在此前的《出鞘》中我们简单论证了美军是否有能力以地面力量介入未来有可能爆发的台海武统战争。在留言中,有不少网友提出了美军在西太平洋海域集结多个航母战斗群,以海空力量干涉台海战争的可能性。确实,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对外干涉的急先锋,但凡提及美国的干涉能力,其拥有的11艘航空母舰必然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是否有能力干涉台海战争。
关于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曾经有过一段不乏诙谐的描述:每当华盛顿听到“危机”这个词时,每个人都无一例外的会首先问这样一个问题——最近的航母在哪?很多人觉得克林顿的这句话体现出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强大,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与其说体现出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强大,不如说体现出了美国人对其航母战斗群的依赖。
1902年,英国人麦金德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岛”理论。在世界岛理论中,欧亚大陆因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众多的人口而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地带”,或者称“世界岛”;相对的,如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这样的地方,因为距离世界岛较为遥远,且远隔重洋,所以被称为“外岛”。而因为“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所以身处“外岛”,受地理阻隔难以将力量投射到“世界岛”的美国,在“控制世界”这个课题上是有先天不足的。
在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后冷战时代的地缘冲突中,美国在投射能力上的缺陷被暴露无遗。比如,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先是被一个东北亚小国打得差点在釜山“跳海”,后是在有其他16国联军支援,且自身“全力一搏”的状态下硬是被两个刚刚建国没几年的国家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上。再如,在自身国力远远超出俄罗斯的前提下,美国人居然被俄罗斯人在格鲁吉亚、叙利亚、克里米亚、东乌克兰等利益地区全方位无死角的碾压。
这种开局选择“天堂难度”种田,结果“一身神装”之后发现自己压根打不回世界岛的尴尬,为19-20世纪军事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海权论的诞生提供了土壤,也使得马汉上校这种“以海制陆”的理论迅速成为了美国“国策树”上最重要的一环。但反过来说,只要有任何一个国家打破了美国人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建立起的全球范围内的制海权,美国的世界霸权也就随之终结了。这也导致了美国人从来不敢直面自己的海军“不起作用”的可能性——尽管他们在格鲁吉亚、叙利亚、克里米亚和东乌克兰都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虽然是常识性问题,不过由于国内媒体在报道上经常出现偏差,所以这里我们还是要再明确一下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从技术上来说,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攻击力量,主要来自于其搭载的舰载机联队(Carrier Air Wing,CVW)。在美国,每一艘超级航母可以搭载一个CVW,而每一个CVW都由4个战术飞机中队、1个预警机中队、1个电子战中队、1个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1个直升机海上战斗中队和1个舰队后勤中队共9个中队组成。而这样的航母舰载机联队,总共有9个(所以网友假想的美帝11航母齐进的场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没那么多飞机……)。
在本世纪初,美国CVW中的战术飞机中队分为战斗机中队(VF)和战斗攻击机中队(VFA)两种,前者由10架F-14战斗机或12架F/A-18战斗机组成,后者则由12架F/A-18E/F战斗机组成。此后随着F-14战斗机的退役以及F/A-18E/F战斗机的普及,美国CVW中的战术飞机中队全部替换为了有10-12架超级大黄蜂的VFA。换句话说,目前每个CVW都有且只有40-48架F/A-18E/F战斗机。而“美国一艘超级航母能搭载80-100架战斗机”的通俗说法是错误且没有任何依据的。
在美国的11艘现役航空母舰中,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和布什号三艘正在干船坞中维修;杜鲁门号目前正处于半退役状态,正在等待川大统领直接退役或者按原计划开始大修的最终决定;最新入役的福特号则尚未形成战斗力。
除了这5艘“打死不能动”的航母以外,在其余的6艘航母中,卡尔文森号正在进行与F-35战斗机的磨合训练,一时半会还没有战斗力,想要恢复作战状态,可能需要30-90天的时间;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目前正在北大西洋海域执行训练任务,想要部署至西太平洋地区,可能需要数周时间。
换句话说目前美国在役的11艘航母中,仅常驻亚太的里根号能够在数天时间内奔赴作战地点,此外分别在波斯湾地区和美国东海岸执行任务的林肯号及罗斯福号有可能在十数天的时间内抵达;而其余的至多三艘航母至少还需要1个月的时间进行紧急部署。
这样的兵力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台海开战的头几天时间内,美军能向战区部署大约六分之一个台空军的海军航空兵力(后者三代及以上战术飞机数量约为300架上下)。这一数字将在两周后增加至二分之一个台空军,并最终在开战的一至三个月后增加至一整个台空军的兵力——如果前面来的飞机还没有送干净的话。如果说开战时就部署在台湾岛的一整个台空军都无法在解放军的打击下生存多久,那么美军这几分之一个台空军的兵力轮流上来添油,自然更不是什么大问题。
除了兵力不足以外,航空母舰相比于陆地机场最大的劣势在于其几乎没有什么抗损能力。由于空间和吨位极为有限,航空母舰的“功能”几乎全部堆叠于临近的空间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是飞行甲板、油库、弹药库、机库这些作为“机场”的功能性区域,还是核反应堆、蒸汽轮机这些作为“船”的功能性区域。任何一个区域一旦被攻击,很难保证不牵连到其他的功能性区域,并最终导致整艘航母彻底失去战斗力。哪怕最终没有被击沉,被击中的航母恐怕也得“伤筋动骨一百天”,回去大修个三五个月才能再度披挂上阵。或许有人会说,航母相对于陆地机场有所谓“机动性优势”,但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几艘航母不是在机动中被击沉的。
相比之下大陆甚至台湾省的陆地机场则没有这些“蛋疼”的问题。陆地机场、尤其是专用的军用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几乎不会受空间的限制,其油库、弹药库、机堡等重要设施可以布置的相当分散,且各个区域均可以置于极佳的防护之下。除非是在完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被对方的飞机在“贴脸距离”扔精确制导钻地炸弹,否则这些被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功能性区域很难被破坏。而相对容易破坏的机场跑道,修起来也十分简单,比如美国就曾经研究过在被炸的坑坑洼洼的机场跑道上铺设钢板或其他板材来恢复战术飞机起降能力的维修方法。
在战斗体系的构建上,岸基兵力同样狂甩航母好几条街。在岸上,远程预警雷达的功率和孔径远胜任何舰基雷达;岸基预警指挥机的雷达预警能力、战术指挥能力全方位无死角的吊打如今还只有八木天线阵列的、没有指挥能力的舰载飞行雷达;岸基特种飞机无论在数量还是功能上都远远胜过只能在小型平台上修修补补的舰载特种飞机,岸基区域防空导弹阵地、巡航导弹阵地、弹道导弹阵地等武器阵地隐蔽且不受平台容量限制……总的来说,建立在海上的作战体系,完全可以视作类似的岸基作战体系的阉割版,如果其在子系统上与岸基兵力没有代差(比如在伊拉克、叙利亚战场虐菜),只能被后者“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最后我们还是要照例和对岸那些宁可膝盖生了根,都要跪在美国人脚底板下奴颜婢膝的跳梁小丑说一句:真别以为你作死的时候美国人能来“救”你,毕竟美国人就算既有贼心又有贼胆,他也没那个贼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