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改也还是道尔:我军红旗-17系列导弹能否再战20年?
新浪军事 2019年05月21日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我军红旗-17防空导弹系统的最新改进型——红旗-17A防空导弹系统进行试射的图片。这款“自用版FM-2000”,在未来也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轮式机械化合成旅的制式旅属防空导弹。而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陆军与苏俄“道尔”系列防空导弹的“前缘”恐怕还要“再续”一阵子。
说起苏俄道尔近程导弹家族,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老”。毕竟这款导弹开发于1975年,服役于1983年。自其服役至今已经接近40年,而即使以我国于1996年引进第一批道尔-M1导弹系统开始计算,这型导弹在我军中也已经服役了23年。
在我国红旗-10、美国“海拉姆”、SL-AMRAAM等新型近程面对空导弹纷纷亮相之后,这型导弹的年岁确实有些偏大了,一些军迷对这型导弹的性能产生怀疑也确实在所难免。通常而言,军迷们对这一系列导弹的质疑通常在以下两点,即导弹本身的动力问题和道尔导弹系统相对“落后”的指令制导方式。
这里我们所说的导弹动力问题,主要是指导弹的最高飞行速度,最大射高和最大射程等参数。一般而言当导弹选择更加动力时间更加绵长、比冲更小的发动机时,其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都会相对好看一些,但最高飞行速度也会因此而降低,这会给目标充足的时间进行闪避。而当导弹选择动力时间更短、比冲更大的发动机时,其最大飞行速度也会相应提升,这可以降低目标的反应时间提升导弹的命中率,但导弹的射程和射高都会有所下降。
在动力性能方面,道尔-M1导弹系统使用的9M331导弹直径为239毫米、长度为2898毫米,弹重167公斤。其中战斗部质量为14.8公斤,占整个弹体质量的约9%。在面板数据方面,其有效射程约为12公里、射高6公里、最大飞行速度约为800米/秒折合海平面2.35马赫。而我国基于道尔-M1研发的FM-2000防空导弹系统由于在弹体上有所优化,作战斜距达到了约15公里。
作为对比,美国最新外贸型中近程防空导弹SLAMRAAM(斯拉姆拉姆,即陆基版的AIM-120C)弹体直径约为180毫米,长约3.7米,弹重152公斤,战斗部重量为18公斤,占整个弹重的约11%。根据挪威官方数据显示,这种导弹最大射程约为25公里,最大飞行速度约为2.7马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最大射程并非有效射程,而是抛射弹道的最大射程。其实际对固定翼飞机的有效射程约为15公里,略大于9M331导弹和FM-2000导弹。
其实SLAMRAAM之所以能以更小的弹体达到更大的有效射程,除了其诞生时代较晚,采用了更加轻便的复合材料弹体与固体推进剂以外,更重要的是其火箭发动机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推力管理技术(其实就是在固体燃料药柱上做文章来改变发动机在不同时间的推力)。这可以使导弹在动力射程前段保持较低的飞行速度,通过降低空气阻力的方法来提升射程。
换句话说,以目前我国的导弹制造技术,同样也可以在红旗-17导弹的基础上通过推力控制的方法来提升我国现役道尔系防空导弹的射程。不过对固体燃料药柱的精加工同时也意味着导弹制造成本的上升。这也导致“增程红旗-17”可能未必比新研制一款导弹便宜太多。
在导弹导引方式方面,道尔家族全系列导弹均采用了指令制导模式。其工作流程大致为:预警雷达发现目标,然后将目标信息传递给火控雷达,并由后者对目标进行持续跟踪。在导弹发射后,RCS发动机会把导弹推向火控雷达方向,使其进入火控雷达波束。此后,火控雷达将使用无线电指令引导导弹拦截目标。
在历史上,指令制导是最早发展成熟的对空导弹制导方式之一,如苏联萨姆-2型以及我国从萨姆-2型改进而来的红旗-2型地空导弹;法德联合研制的罗兰-1、罗兰-3地空导弹;英国星光地空导弹等早期地对空导弹都采用了这种制导方式。
这主要是由于在地空导弹诞生早期,主动雷达导引头受技术所限,体积较大,很难安装到相对小巧的弹体中;半主动雷达制导则很难克服树木、建筑等低空障碍物的影响,可靠性堪忧;而后来成为单兵防空导弹主流制导方式的红外制导则因容易意外锁定太阳、月亮、云层等强红外辐射源而难堪大任。
相比之下,现代中、近程防空导弹的制导方式选择就更加多样化,比如美国SLAMRAAM和欧洲紫菀-15就选择了主动雷达制导;与SLAMRAAM同样改进自空空导弹的ESSM则继承了AIM-7麻雀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制导;更先进者如美国拉姆、我国红旗-10则选择了红外成像+被动雷达复合制导的导引方式。
通常而言,指令制导精度较低、响应速度较慢,在面对像战斗机这样的高速、高机动目标时命中率并不算理想。此外,由于目标信息的获取、刷新全部由车载雷达完成,所以一旦导弹与发射车失去联系,导弹必然会失的。但在另一方面,只要导弹与发射车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不出问题,这种导弹基本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比如红外导引头莫名其妙的锁定了太阳什么的)。而即使遇到火控雷达无法发现的隐身目标,发射车还可以选择通过备份的光学瞄准系统,用“目力”继续引导导弹。而这也是目前指令制导导弹除了便宜以外的最大优势。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在雷达导引头和红外成像导引头已经基本“白菜化”的今天,红旗-17导弹的制导方式确实已经颇为落后——目前除了俄罗斯卡什坦、铠甲等近防武器外,世界上已经少有现代化近程地空导弹采用相似的制导方式了。不过这一问题倒是不难解决,未来如果有需要,我们完全可以把红旗-17导弹头部巨大的引信替换成主动雷达导引头,甚至直接根据其发射筒规格设计一款新的载弹。这样一来可以在不对整个系统进行大改的前提下将红旗-17导弹系统由指令制导改装成为捷联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这样的现代化制导方式,使整个导弹系统永葆青春。
总的来说,不管是履带式的红旗-17还是轮式的红旗-17A,在性能上目前都只能算得上可堪一用。如果想要让其挑起未来20年我军合成旅防空的大梁,我们可能还是要对其进行充分改进。但这样一来,我们就又回到了上面所说的问题,即:究竟是继续深入改造红旗-17性价比更高?还是学习美国SLAMRAAM,在霹雳-12、霹雳-15等现役先进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基础上新研发一款旅级防空导弹系统更加划算?希望我军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这道选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