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2

美国会拟立法要求运营商彻底弃用华为中兴,提供7亿美元分手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3 05: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5-23 05:06 AM 编辑

美国会拟立法要求运营商彻底弃用华为中兴,提供7亿美元分手费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5-23 14:56:03

w225.gif 【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今天凌晨,美国多位鹰派参议员启动立法程序,强制要求美国运营商弃用已购华为设备,并给出一笔至多7亿美元(约合48.4亿人民币)的“分手费”。

前美国国内对华为通信设备最为依赖的,就是农村中小运营商。后者曾公开表示其对华为的依赖,但同时表示,若不得不替换华为设备,美国政府必须给出一笔赔偿金。不过,7亿美元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最低心理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国会此举已经超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签署“行政令”的范围。如今美国在要求双向切断未来美企和华为的业务来往后,又突然计划给现有本土电信设备市场进行“去华为化”,要求美国运营商彻底摆脱对华为的依赖。


w224.jpg

据路透社23日消息,美国参议员内一个由两党组成的立法小组,拟出了一份价值至多7亿美元的补助法案。观察者网注意到,在参与立法的人士中有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民主党籍参议员马克•沃纳(Mark Warner)以及民主党籍参议员罗杰•维克(Roger Wicker)。这三人均曾公开声称华为对美国来说是“威胁”。


该法案还未最终生效,甚至没有进入投票环节。

而据《华尔街日报》的描述,这项法案包括三个内容:

要求美国5G无线网络中排除华为、中兴(及其子公司)的产品、服务;

要求已购买上述中企设备的美国运营商,弃用相关设备;

提供至多7亿美元的补助,帮助美企度过这段“过渡期”。


5月16日,特朗普宣称美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企停止采购相关企业的电信设备;次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后者向美企进行采购。两项规定,旨在双向切断华为产品的进出口渠道。

但美方并未对已购买华为设备的企业下达指示。对此《华尔街日报》认为,国会此举已经超出了白宫于上周发布的“行政令”的规定范围。

参议员汤姆•科顿在一份声明中宣称,像华为一样的外国企业制造着“威胁”,美国的通讯基建必须得到“保护”。

但美国农村中小企业认为并没有感到所谓“威胁”。代表10万用户的美国小型运营商组织“农村无线网络协会(RAW)”数据显示,中国通信设备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足1%,其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农村地区。RAW约有25%的成员都是华为、中兴的客户。

譬如华为客户、南达克他州小型电信商JVT。该公司总裁格罗夫特(James Groft)在今年2月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我从来没有公开看到过华为犯过什么错。”

5月20日,华为董事会成员陈黎芳还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取名《美国需要华为》。她指出,若封锁华为,在美国本土运营商未能触及的偏远农村地区,数以百万的民众将面临断网威胁;俄勒冈东部电信、怀俄明联合无线这样的独立小电信运营商也无法开展新服务。

w223.jpg

而实际上,美国中小运营商也曾考虑过最坏打算。

早在去年12月11日,RAW就上书美国国会,称已经依赖于华为价廉物美的设备、服务,若要过度,需要美国政府提供补助。该机构强调,运营商不仅仅是需要购置新的通信设备,更要花长时间进行安装、调试。待新的通信网络建成,最长可达10年之久。今年2月,该组织报价称需要8亿至10亿美元。

相比之下,这次美国国会给出的7亿美元补助,连上述美国运营商最低心理预期都没有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05: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5-23 05:32 AM 编辑

网评摘要:

觉美国已经被华为搞得神经质了。。中兴罚款真是白交了

动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华为这样一家中国民营企业。 这是典型的经济霸凌行为。

我们不能错估了形势,要看清对方,顶住,做好准备,走自己的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06: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5-23 06:41 AM 编辑

网评摘要:

是给中国科技进步的机会和动力。现在还有回旋的余地。希望中国自己搞好自己的事。记住这个教训。 痛定思痛。还是要靠自己。希望中国有一天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7 02:44 AM , Processed in 0.0703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