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眼:产假大比拼,美国无薪产假愁坏妈妈,俄罗斯3年长假最舒坦
2019-03-28 腾讯图片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唯一政府不保障“有薪产假”的国家,这使生育成为该国成千上万育龄妇女及双薪中产家庭的压力来源。29岁的劳伦·霍夫曼是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大学的项目经理,2018年12月产下二胎,今年3月初就不得不重返工作岗位。【鹅眼:第214期,摄影: CALLAGHAN O'HARE 编辑:Yyh】
劳伦的大儿子阿萨两岁,还没断奶。她原本希望产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恢复身体之余,也能照顾好二宝米迦,但现实世界却不如想象中美好。美国法律只保证3个月不带薪产假,尽管工作岗位可以获得保证,但收入锐减却是另一个问题。劳伦觉得,如果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也有助减轻工作压力。
为迎接二宝米迦,劳伦产后本想申请休8周产假,但雇佣合约却只给她5周的“半薪产假”。收入减半对德州的中产双薪小家庭来说有点沉重,但夫妇俩一咬牙,仍决定“休好休满”。夫妇两人无奈之下动用了多年积蓄,申请短期伤残保险的半薪支持,才又拼凑了2周半的半薪假。借助拼假,也就只有两个月时间。以两人的经济条件,再请无薪假肯定会有财务危机。图为2019年2月12日,是劳伦产假的最后一天,夫妇俩一起给几周大的小儿子米迦洗澡。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签署《家庭与医疗休假法案》,规定生育或领养子女的父母都可享有12周无薪休假。但该法律仅限于50人以上的公司,而且要求雇员在该公司工作时间超过12个月、实际工作1250小时以上。此后,美国各州自行制定了补充规定,有25个州以不同形式采纳了联邦法律。另外,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等地规定,雇员需每月购买短期残障保险,产假由短期残障保险支付工资和医疗费。产妇和配偶最多可以各领取6周残障保险,工资越高的人金额越多。
虽说怀孕妈妈最多可以申请12周产假,但法案并未规定雇主“必须支付产假薪水”或负担特殊的保险费用,因此申请产假的产妇极少数能享有全薪的生育保障。在宝宝米迦才刚一个多月大时,妈妈劳伦就必须得回去工作了。
在产后第一天上班前,劳伦准备出门要穿的衣服。在美国,大部分的新手妈妈都只能打起精神、以最快的速度重返岗位。但每位妈妈和家庭的恢复期并不一致,这种不顾身心压力硬扛工作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产后抑郁症、新生儿缺少照顾等家庭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
回到单位上班前,劳伦冻结了几袋母乳,以备不时之需。产假后很快又投入工作,让同时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劳伦手忙脚乱,但生计迫使她不得不顶住压力。放下工作专职照顾孩子,许多像劳伦这样的双薪家庭都负担不起。
劳伦产后休假两个月,但复出后却得面临大笔账单和家务赤字。每天晚上,劳伦要陪伴大小两个孩子睡觉,转过天来又得不知疲倦地开启新一天。
工作日早上,对劳伦来说就像打仗一样,睡眼惺忪起床,出门前哺乳,上班时还得找空档挤奶,晚上回家后只能勉强赶上饭点,得先喂饱孩子后才能吃饭,家务事成堆,天天都是疲于奔命。
重返工作岗位,劳伦正努力找回工作角色,重新适应环境,逐步进入工作常态。现在,劳伦要同时承受工作压力,与对孩子照顾不周的内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