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眼:一帮留守妇女如何在沙漠种活梭梭树
2019-04-22 腾讯图片
河西走廊是中华文明的摇篮,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祁连山雪水滋润着沿途一个个绿洲。民勤自汉代被划为武威郡,一直是边防屯垦的要塞。历史上经历汉、明、清三次大规模军垦移民,一次次人口增加,让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随着全球气温升高,自上世纪50年代来祁连山冰川融水逐步减小,加上下游用水量增大,民勤成为茫茫沙海中的“一叶扁舟”,一年四季风沙不断,沙尘暴频繁造访。【鹅眼:第218期,摄影:王翮 编辑:谷水】
2019年3月末,清晨7点钟,42岁的陈玉霞戴上口罩,包裹上头巾,背起一袋梭梭树苗,和同伴们开始了一天的植树。她们每天要在风沙中栽种100棵左右梭梭苗,不断弯腰重复着栽种动作。
民勤县总面积2385万亩,其中沙漠及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2142万亩,占整个县面积89.9%。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从东西北三面包围,民勤绿洲像楔子一样插进沙海,阻截了两大沙漠在此合拢的“企图”。
陈玉霞所种植的地块,属于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1964年建场,目前是甘肃省最大的国有治沙造林林场。林场建场初期,风沙淹塞道路,损毁庄稼,甚至填埋农舍,一度出现沙进人退、沙逼人走的局面。如今55年过去,过去曾经寸草不生的沙地,开始渐渐被植被所覆盖。
梭梭树属于灌木植物,是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神,成年的梭梭树根茎可以深入沙土中4米多,存活率高适应性强,可以固定10平方米左右的荒漠,防沙固土改善土壤结构。
由于沙漠气候的特殊性,梭梭树成活的时间只有每年3月-4月间,因此称为“春种”,植树队要在这两个月突击完成一年的植树造林任务。
陈玉霞和姐妹们种植梭梭树,远处的残垣断壁是明长城兵营遗址。像陈玉霞这样的“大妈”植树队,石羊河林场最多的时候有30支。她们大多是民勤本地村民,由于孩子大了,丈夫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她们便成了富余劳动力,是植树造林的主力军。
要想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梭梭树,首先是要固定沙子。先用自制的犁在沙地上划出纵横交错的沟,然后用麦草秸秆做成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既能防风固沙,又可以涵养水分。
将梭梭树植在其中,可以大大提高梭梭树的成活率,这样的治沙方法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
沙漠里种植梭梭树,一般是两人配合,一人挖坑,一人栽下梭梭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