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2

[人世间] 【鹅眼】第220期:30年采矿青山绿水变深坑,转型旅游开发又成烂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5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鹅眼:30年采矿青山绿水变深坑,转型旅游开发又成烂尾
2019-04-30  腾讯图片

大地伤疤

1.jpg
巨野县核桃园镇与济宁市嘉祥县接壤,是菏泽市仅有的低山丘陵地带,这里山石资源丰富,石灰岩储量较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地人靠山吃山,石材加工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30多年过去,山川破碎,到处千疮百孔,有的山不仅从地平线上消失,还深入地下几十米,形成大坑。本组图片拍摄于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鹅眼:第220期,摄影:D,编辑:谷水】



2.jpg
这并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采石后留下的残存山体,人在石柱前显得非常渺小,但却是他们一点一点把山挖成这样。



3.jpg
盛夏时节,鲁西南黄河冲积大平原上满目翠绿,田园景观美不胜收,然而地表一个个巨大的矿坑,尤其碍眼。




原本突兀在平原上的低山丘陵不见了踪影,巨大的矿坑已经连成一片,泉水从石缝里涌出形成水面,最深处达数十米。



4.jpg
因富含矿物质的因素,水面呈现蓝绿色,看着总有点头皮发麻的感觉。



5.jpg
白虎山原来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由于长时间无序开采,形成了一个南北长2.93公里,东西最狭窄处92米,最宽处1.5公里的不规则大坑,2015年实施封山禁采以后,地下泉水喷涌而出,形成现在近600亩的水域面积,最深处有40米,四周是悬崖峭壁。



6.jpg
核桃园镇张街村南侧的一处矿坑,已经挖到了村庄边缘,池塘深度大约20多米,不远处的田野上矗立着多个石灰窑。



7.jpg
巨野的山虽不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赋予这些小山丰富的文化。核桃园镇金山海拔133.2米,相传因“凿石得金而名”,是目前菏泽地区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山峰,与泰山、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山上有西汉废帝刘贺(海昏侯)开凿未用的墓冢,后因李世民曾入洞纳凉,被称为“秦王避暑洞”,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誉,现为山东省级文保单位。然而这座颇富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却被数个采石留下的大坑包围。



8.jpg
环山多个矿坑,让金山看上去如同一个孤岛。



9.jpg
2019年3月,夜色之下,金山脚下矿坑运载石子的大货车排成长队,灯火通明。从2015年开始,巨野县政府对核桃园镇实行全面封山禁采,随后有商家来此进行旅游开发,清理原有的矿坑卖石头。据当地人讲,卖石头比开发旅游赚钱快。



10.jpg
在邻近嘉祥县九顶山,山顶建有一座姜太公庙,最高处还有一个钓鱼台光明亭,相传是观世音菩萨点化而成,时常有善男信女来此跪拜。



12.jpg
但在光明亭的侧面,采石已经将山体挖去大半,形成一个垂直近百米的断崖。



13.jpg
更有些矿坑,成为垃圾堆放点。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财富金字塔

14.jpg
由于城市和工业建设的发展,对建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在这种供需关系的驱使下,当地的矿产企业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核桃园镇仿佛在一夜间冒出来许许多多的石子粉碎机、建起无数的石灰窑。



15.jpg
特别是2000年以后,当地形成了山石开采、石子粉碎、石灰煅烧、石雕石刻、水泥制造、建筑陶瓷、汽车运输一条龙生产线,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16.jpg
采石给当地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2017年1月,一家商场店庆,庆贺横幅挂满外墙。



17.jpg
采石产业也从最低级的石子、石灰加工,进化到牌坊、石像雕刻,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提高和精神信仰的寄托。



18.jpg
一些先富裕起来的人,推倒老房,建起气派的新房,然而不少人却发现,蓝天不经意间成了稀罕物,石灰窑整日吞云吐雾,空气弥漫着浑浊。每天早晨屋顶上、路上到处都是白灰,出门都得戴口罩。



19.jpg
靠毁山采石积累的财富,最终只是少数人获益,环境日渐恶化,街道依然泥泞。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修复,并非想象中的容易


20.jpg
随着山体损毁、粉尘污染、地质隐患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当地政府在2015年实施了封山禁采等措施。那些靠山而生的一系列矿产企业,也都在这个时期关闭了。当年兴盛时使用的设备及运输车辆、厂房等均被遗弃,诉说着昔日开采的规模之大。



21.jpg
残破的山体,耸立的石灰窑、水泥塔,成为田野上一时抹不去的景观。



22.jpg
2000年后的机械化开采,山体被切割成整齐的碎块,大山变小山,小山开成了深深的大坑。

采石业让部分人积累了财富,但同时抑制了其他产业发展,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随着旧有发展模式的不能持续和环保意识的觉醒,如今有的废弃矿坑中建起了光伏电站,有的残破的山体正进行复绿,还有一些因积水而形成池塘的矿坑也在改造成旅游景点。



23.jpg
2019年3月,山东省嘉祥县黄村,废弃矿山中的太阳能发电厂。



24.jpg
破碎山体上进行的复绿工程。



25.jpg
九顶山下采石坑,这里的矿山在实施封山禁采后,2017年有投资方在此实施废弃矿坑治理和旅游开发项目。然而在对山体进行了安全故障排除与部分生态修复后,开发项目因未知原因而停工,矿坑中的几栋还未建成的房屋也已经停工一年多了。



26.jpg
一年多过去,九顶山下的旅游开发项目,依然处于停滞状态。



27.jpg
巨野县核桃园镇青龙山矿坑,正在施工建造的观景台,这里将被改造成约2000亩的水上乐园。目前,当地已经筹集本地及外地社会资本31亿元进行旅游开发和生态修复。



28.jpg
济宁金乡县羊山地质公园,这里是附近较早改造为旅游景点的矿坑,画面中的桥名为“诗仙桥”,桥下的一处石碑上写着李白曾在此巧遇好友,当场赋诗。

环境被破坏,生活仍要继续,人们被迫在疮痍中寻找原有的生活状态,城市化在提高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为了未来的稀缺品。



29.jpg
巨野县核桃园镇吴平坊村,过去的矿坑如今被改造成驾校,附近的村民有时会在这里散步。



30.jpg
巨野县核桃园镇李街村,村里的孩子在矿坑池塘边嬉戏。



31.jpg
并不是所有矿坑都能得到及时治理,这些积水的矿坑,往年发生过不少溺水事故。



32.jpg
嘉祥县南李楼村,在一处矿坑上发展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33.jpg
核桃园镇大街,宣传标语写着,“举全镇之力,建文化旅游镇”。

人们在按照着自己的方式改造自然,但这片土地却承受着改变背后的痛苦。人和自然,本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但人却一直想要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矿产资源。当城市开始快速发展,人类想要更好生活的欲望也变得更加强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一些资源城市因矿而兴,但经过长时间的过度开发,矿产资源枯竭后,这些地方又将面临经济衰退、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等问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3 02:14 AM , Processed in 0.0701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