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8|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415期:10位个体户肖像:工作时间超越996 守在方寸之地养家糊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 06: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位个体户肖像:工作时间超越996 守在方寸之地养家糊口 | 中国人的一天

嘉兴日报 田建明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5-01


C8970920-4707-4F06-AF3E-C24568CB9F47.jpeg

一个人,一间屋,一个锤子,一把剪刀,不大的空间,简单的器具,便可养家糊口,便可丰富生活。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方寸之地的店铺是这些个体户养家糊口的唯一经济来源。


第 3415 期

摄影 / 嘉兴日报 田建明    编辑 / 夏天


“工作996,生病ICU。”这句调侃的话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口头禅。

面对996,一些打工者心存怨念,一些个体户不以为然。对于很对个体户来说,在工作时间上早已超过了所谓的996。他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守护方寸之地的店铺,养家糊口。劳动节期间,让我们聆听这些个体户或者手艺人的故事。



49807D9D-D7A6-4801-BF23-1A409BDEE0BC.jpeg

铁匠朱富根兄弟。朱富根64岁,打铁46年。工作时间: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打农具,下午5点多钟息。

朱富根与弟弟朱永根在浙江省海宁市开了个打铁铺。朱富根17岁开始学打铁,至今已46年。

“老一辈的人曾说:摇船、打铁、做豆腐是人世间最苦的三大行当。但也就是靠着这个行当养了我全家。现在农业实现机械化,购买农具的农民少了,厂里工资高,带了三个徒弟,二个徒弟都改行到厂里去上班了。如果我不打农具,周边村民要买农具,就要出远门,所以我不放弃这行业,做习惯了,顺心就行。”朱富根说。



0E90674A-7A64-493B-9C00-625945984C32.jpeg

小卖铺商贩卞修军,35岁,工作时间:早上6点至晚上12点。

卞修军开小卖铺之前,在工地上打工,后来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让他不得不放弃了工地工作。

现在这个店开了六年了,早上6点开门迎客,晚上12点休息。“没办法啊,现在电商冲击大,我在社区也不得不开启了送货上门业务,现在老婆怀了二胎,更要努力干,996不重要,赚钱养家才重要。”卞修军说。



5840754B-07CD-4E12-82DC-9D75C7B2E867.jpeg

裱画师池兴华,43岁,工作时间:早上9点至晚上9点 。

池兴华在嘉兴市区开一家画廊。平日里,老婆在店铺经营,他在别处的工作间裱画。

自幼喜欢书画的他,24岁开始学习传统裱画手艺,“学习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近距离欣赏名师的画作,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一入行却被裱画这门手艺深深吸引,并成为自己的职业。

“传统裱画是用拍刷沾着浆糊,把整幅画上浆,贴在墙上自然阴干之后,再加以装饰,半个月时间里,手工浆糊会与画上的笔墨互相渗透,呈现出漂亮的墨色效果。”池兴华介绍。“传统装裱需要极大的耐性,曾经收了三个徒弟都转行了,但是他还在乐于其中,既是爱好也是养家,就不会觉得累。”他说。



A5B299BE-8AE9-4F2B-AD74-C153139AEA60.jpeg

传统理发师颜国瑞,55岁,工作时间:早上9点至晚上9点。

颜国瑞18岁那年接父亲的班,在一家国营理发店做理发师。1997年下岗后开了这间店。

“目前光顾传统理发店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回头客,除了理发,还附送精细的刮胡、剪鼻毛等服务,价格低廉。很多老人都习惯这种传统的理发模式,但老顾客也在逐渐老去。传统的理发师也越来越少,孩子明确表示不会干我这行。” 颜国瑞介绍。

因为做的都是回头客的老年人生意,他基本上是按需工作,到了年关期间,曾经有营业至凌晨时分的记录。“都是老朋友,来了就得理,忙的时候没什么下班不下班的。” 他说。



4D12E614-E913-46FD-8D29-7ECF35554EB0.jpeg

小吃店老板封琦,34岁,工作时间:早上5点至夜里12点。

早餐,午餐,晚餐和宵夜。嘉兴市南溪西路,封琦的小吃店几乎囊括了普通食客各个时间点用餐需求。

他说:“以前做汽车行业,做了很多年,但是自己比较喜欢厨艺,尤其喜欢做卤味,后来跟朋友深入学习厨艺,就开了间小吃店,现在朋友比较多,他们经常晚上在我这里聚餐,也是陪我工作。现在儿女双全,自己努力一点,也是想为他们将来的好生活多积累一些。趁年轻,多吃苦不算什么,不要老大徒伤悲就好。”



7D600E0B-C4F0-4F35-B2D2-68EB217E3054.jpeg

糖画师朱钊,53岁,在一些旅游景点摆摊做糖画。工作时间:早上9点至晚上9点。

朱钊出生于江苏淮安的糖艺世家。自己从艺三十多年,曾在上海世博会现场表演,被多家媒体报道。

“上世纪90年代,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只要我挑担子一出现,小朋友们就会搬个板凳围着自己,一看就是一个上午。”朱钊借着旅游景点的人气,生意还算过得去,但他总觉得少了当初的热闹。“孩子说,大学毕业要找‘正经’的工作,不像我不分白天黑夜,哪人多往哪去。 ”他说。



311833AF-D874-41C4-9508-A7B52BD12C70.jpeg

鞋匠范玉芳,52岁,在嘉兴开一间手工制鞋店。工作时间接近996,根据接单的多少自由调整休息时间。

18岁那年,范玉芳从江苏镇江来到嘉兴一家鞋厂工作,开始了制鞋生涯。1996年下岗后开店。她说,“最近老年人定制打拳鞋比较多,真皮可以保证透气舒适,价格也符合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范玉芳守着制鞋店,供养了孩子读大学。



140A769B-9884-4794-8BB2-8064775758C0.jpeg

银匠缪小强,55岁,工作时间:早上9点至晚上9点。

缪小强在嘉兴市月河老街有间银铺。民国初年,他的爷爷在瓶山公园附近开了一家银铺,建国后一度关停,改革开放后,父亲重新开店,并把手艺传给缪小强。现在用的模子也是祖辈传下来的。

这些年订做银饰的客户越来越少,他批发一些成品银饰放在店里招揽顾客。靠着这门手艺辛勤工作,他供养了儿子读了大学,找了工作,目前正盘算着给儿子买房娶妻。



667584B5-04C1-40B5-BB64-C62A64E4D346.jpeg

棕绷师傅叶再马,58岁,工作时间:早上9点至晚上9点。

叶再马平时或在车库一个人默默工作,或外出上门服务。18岁那年,一位老艺人到叶再马台州老家上门修棕绷床,他因此痴迷,拜师学艺。棕绷床只能手工制作,床面用棕丝搓成线,再拧成绳,密密麻麻地在木框架上串编而成,有良好的韧性,软硬适中,防潮通气,原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卧具。上世纪末,随着“席梦思”的流行,棕绷床逐渐淡出普通人家。

“1990年,我到嘉兴时,这里有30多个台州棕绷艺人。现在市区就剩我们三、四个人了。”叶再马如今还兼职跑三轮车拉客赚钱,供养了两个孩子上学成才。



81549F6D-AA8C-4EFF-8E30-522BCA4832D0.jpeg

钟表匠沈其官,71岁,工作时间:早上9点至晚上9点,偶尔会加班到夜里11点。

沈其官在嘉兴市有家钟表铺。26岁那年,沈其官师从亲戚学习修表手艺,便开始在市区摆摊修表。1981年成为市里首批拿到营业执照的个体户,这家钟表铺一直延续到现在。

“上世纪后期,以上海牌手表为主,洋牌子不多,工具也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上海牌专用开表器即可。现在手机可以看时间,手表倒成了奢侈品,一些大品牌都有自己的保修点,个体修表师越来越少。”沈其官也在转型,售卖经营的工作交给儿子打理,他坐在几平米的隔间专心修表,独享属于自己的空间。


出品 / 腾讯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3 03:58 PM , Processed in 0.0455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