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4|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401期:峡谷里,他们凌晨4点上学,每天往返7小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5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4-21 09:37 PM 编辑

峡谷里,他们凌晨4点上学,每天往返7小时 | 中国人的一天

原创: 陈杰 刘旻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4-18

12名小学生,家住在牛栏江大峡谷谷底,最近的小学却位于山顶。从家到学校,距离8公里,高度差为1100米。他们如何上学?每天凌晨4点起床,打着手电,摸黑攀爬大山,每天来回耗时7个小时。

第3401期
摄影/陈杰
文字/刘旻
剪辑/篝火故事
策划/中国人的一天 x 萤火计划
出品/新京报 x 腾讯新闻



1CA9B234-D992-487E-86A7-8C23D82C9D40.jpeg
2月25日开学第一天,6点30分,王方贤和弟弟王方云等12个小学生到达一颗直径一米多,高二十多米的大树下。这是他们上学路接近半程的标志物,他们还要再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花果小学。

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花果村大石头组的这些孩子每天凌晨4点起床,到大岩石山荒田沟谷口集结出发,在漆黑的夜里,打着手电,历时3到4个小时到达山顶的花果小学上学。整个路程约8公里,上升高度1100多米。每天用在上下学路途中的时间达7小时。


大石头组1999年撤销教学点,将20多个小学生并入山顶花果小学后,开始了艰难的上学路。遇险的事时有发生,不到一年,20多个学生,有16个辍学,继续上学的仅4人。

后来,村民种地开荒,路况稍好。同时,在政府推进适龄儿童入学“一个都不能少”工作。近一年多因部分住户易地搬迁到县城,孩子也随之迁走,剩下了目前的12个小学生。



8376BA74-8D7A-493D-875F-6AE62E692B91.jpeg
大石头组分上寨和下寨,6个孩子在上寨,6个在下寨。每天凌晨,两个寨子的12个学生会到两寨之间的大岩山荒田沟谷底集合,然后结伴上学。



29725E76-37EF-4D64-A577-A8DC0F75FEA5.jpeg
王方贤和弟弟王方云住在下寨最偏远的地方,所以起床比其它同学要早十几分钟。

13岁王方贤在花果小学读5年级,11岁的弟弟王方云读4年级。他们的妈妈10年前改嫁出走,爸爸在外地打工,所以兄弟俩长年和80岁的奶奶伍年妹生活在一起。



5DAC92D3-F795-48B7-8EAA-024A7E7FDFCA.jpeg
2月26日凌晨4点20分,王方贤兄弟俩起床洗漱,然后关灯出发到大岩山荒田沟谷底集合地点。

王方贤大伯王立书说,两个孩子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家里没有闹钟,每天凌晨2点半左右就起床,背上书包然后挨个敲同学家的门,喊同学一起上学。

后来,其它同学家长不胜其烦,给兄弟俩在外打工的爸爸王立聪打电话,才买了闹钟。



774E758C-9CCB-4005-8C6D-780B30D6DCD1.jpeg
凌晨4点50分,王方贤、王方云兄弟提前到达集合地点,气温大约在5度左右。



4B501D48-CD40-43D3-8CC1-483886EBF7ED.jpeg
随后,刘章桥四兄妹也到了,6人蹲在避风的地方,等候上寨的卯会朵3姐弟和刘桂仙3姐妹。因为是开学第一天,王方云还有点没适应过来,显得非常困倦。



9D5788F9-CC7C-4540-9332-9ED94B200F3B.jpeg
5点10分左右,12个小学生都到齐了。他们中最大的有15岁、读6年级,最小的9岁、读二年级。一般情况,村里的孩子到8岁才送到学校读书,因为8岁以下的孩子走这样的上学路非常困难。



B9BECAE2-438F-4085-B176-2920509ECC71.jpeg
在漆黑的路上行走,王方贤兄弟在前面打头阵,刘桂仙三姐妹在队尾。泥石流斜坡、巨石间窄缝、草丛、崖壁,孩子们马不停蹄往上往前。大石头组的孩子个个攀登能力超强,村里成年人都跟不上他们。



F1381C74-9CAF-428B-8770-F2EA1FFAFBFD.jpeg
到6点30分,他们到达接近半程的路段,标志就是一颗直径一米多,高二十多米的大树。大家坐在大树下休息。这个点是他们平时上学4个固定休息点之一,在这里的休息时间最长,大约为10分钟。



CECA5F99-9884-43F9-B715-05D1E1C384A8.jpeg
持续攀登了近一个小时陡坡,孩子们也疲惫不堪,领头的王方贤仰倒在地上休息。

有一年王方贤兄弟在放学半路上摔倒,弟弟王方云跌破了头,流了很多血,无法行走,恰好孩子的爸爸王立聪从打工的地方回来料理田地,接到其它同学报信,王立聪才将孩子背回来。所幸孩子无大碍,休息几天后,又继续上学了。



30107F84-EDF9-484E-A4EF-794BBA1F2C4B.jpeg
12个孩子在休息点分成两组,挤在一起休息。越到山顶,温度越低,按他们长期经验,休息时尤其注意避风和保暖。



75F05B64-83D4-4F13-8347-41F7EAD15EF3.jpeg
上学放学最怕的是雨季和下雪。雨季有泥石流和飞石,路面泥泞打滑,下雪时打滑更严重,下山尤其困难。所以,雨季和下雪时家长会护送,如果雨雪大了,路上太危险,家长就打电话给学校请假。



EB16E921-9453-4896-9D5B-886DF2F22171.jpeg
7点左右,孩子们聚集在一处狭窄的平路上休息,这时天已经蒙蒙亮起来。因为地处斜坡,没有避风处,孩子们只能短暂调整一下急促的呼吸,放松一下酸痛的大腿,然后继续攀登。



010491D4-A0B1-4242-8739-DAC456A82B1B.jpeg
天亮了,大家收起手电。过了小树林,房子渐渐多了,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



9D8E3F79-A82D-49B8-8BA7-2E0185B46F10.jpeg
大概7点20左右,大家到达最后一个休息点,是一片喀斯特地貌的裸露石头。快到学校了,孩子们显得轻松起来,或坐或躺,聊得话也多了起来,还彼此打趣。



3F73C4C3-41F9-4429-B20C-881D63994942.jpeg
7点50分左右,孩子们踏上了环山公路,虽然坡度比较陡,但和甩在身后的山路相比,孩子们已经觉得非常轻松了。



58BB3175-D764-4DA1-8DD3-DB109A52BF0B.jpeg
历时约4小时,8点25分孩子们终于达到学校。下午放学时,他们也是走同样的路,因为是下坡,用时在3小时左右。每天往返家与学校耗时7小时。



0309072E-29F0-4794-998F-A243C9BEF6C6.jpeg
位于山顶的花果小学建于2006年,三面陡坡环绕,海拔大约在2300米。截止2019年2月25日,花果小学有174名小学生,均居住在周边海拔相对低的山谷或山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家距离学校有3公里以上。按当地要求,学校学生达到300人才配备宿舍楼,而花果小学学生数量还没有达到标准。目前,花果小学还有10名教师,大部分来自外地,居住和办公均挤在一座只有几间房的两层小楼里。




F429650D-ACD9-4514-A506-2D98070EF84E.jpeg
学校有1至6年级6个班,但只有5个教室,分给了2到6年级,一年级23个学生挤在大约18平方米的一个小办公室里上课。每个教室的天花板脱落都非常严重,教学设施也陈旧。学校在建的综合楼原计划2017年建成使用,但因种种原因工期拖延,预计2019年底才能竣工。

大石头组的6年级学生刘桂仙说,“从家里到学校,爬山累了,上课时精神不好,会打瞌睡,非常影响学习”。



D35DB57C-B76F-40BC-8412-6FE405DDD505.jpeg
大石头组对岸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槽槽组,两条百米溜索将两省的两个组连接起来。

当地政府在走访大石头组时,发现了这些孩子艰苦且危险的上学路。而这12个小学生分属的4个家庭均不愿意易地搬迁。海拉镇政府经与4户家长商量,决定将大石头组12个小学生全部转学到有寄宿条件的海拉镇红辉小学,让孩子们每周返家一次。



E168F420-4BBF-4262-83BF-AF1B91941521.jpeg
2019年3月22日,大石头组12个小学生通过溜索到对岸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耳子山村槽槽组,然后坐车绕到上游3公里的大岩洞水电站水电施工桥回到海拉镇所辖地,再沿着蜿蜒险峻的峡谷道路行驶大约50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到海拉镇红辉小学。告别了凌晨四点起床上学的生活。



1512B7BD-DD6C-45BD-AB95-C0C77BA09EF5.jpeg
按当地现有条件,目前大石头组的12个小学生寄宿到镇里的红辉小学已是最优方案。但是,花果小学还有160多个学生,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上学路途依然艰难。我们希望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6A1A28E-C455-4C57-82EA-4F494D63CF48.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3 02:14 AM , Processed in 0.0713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