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402期:为节省上学时间,他们攀爬羚羊才出没的山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9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4-20 04:31 PM 编辑

为节省上学时间,他们攀爬羚羊才出没的山崖 | 中国人的一天
原创: 陈杰 刘旻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4-19

7名中学生,家住牛栏江大峡谷深处,从家到学校单程要22公里,累计爬升1100米。最为惊险的是,为了节省上学时间,少走2公里山路,中途还要经过一段约7公里、近乎垂直的梯子沟,这条路平时只有羚羊出没。

第3402期
摄影/陈杰
文字/刘旻
剪辑/篝火故事
策划/中国人的一天 x 萤火计划
出品/新京报 x 腾讯新闻



44673914-C6C9-4D8A-895C-105D8937AB14.jpeg
梯子沟峡谷入口的山势近乎垂直,两边峭壁耸峙,大块岩石裸露在外,属于地质灾害区,也是雨季山洪排入牛栏江的主要通道。

在海拉镇中学上学的中学生每周从学校往返大石头组,几乎都要经过这里,因道路艰险,很少有村民过往,只有羚羊出入频繁,又被当地人称为“羚羊路”。



20DD0E4D-CCD6-448D-9EA4-057A61899C3B.jpeg
大石头组分为上下两个寨,房屋散落在牛栏江边的陡峭山地上,近两年随着精准扶贫推进,不少村民进行了易地安置,原来70多户人的村庄如今只剩下29户,当中有12个小学生,7个中学生。



EA33E65B-EFFE-4B5D-9E71-D1AC690E7D71.jpeg
12个小学生之前在花果小学就读,每天经荒田沟口上山,要花3到4个小时才能从谷底的家爬到位于山顶的学校。今年3月,考虑到这12名孩子每天上学辛苦,当地镇政府把孩子统一转到有寄宿条件的海拉镇红辉小学,让孩子们每周返家一次。



2CB7D66C-3723-4C46-858A-57BE2B4117D6.jpeg
而7个先前就在海拉镇中学读书的中学生,每周仍要徒步走约20-22公里的山路往返学校和家中,为了节约2公里的路程,他们通常不走荒田沟,而是走更为险要的梯子沟“羚羊路”。



47D5C290-F270-4CC9-AAC2-03CA33A91B21.jpeg
3月25日,早餐后八点多,17岁的卯会琴和妹妹卯春坊准备出发上学,妈妈朱桃珍给卯春坊梳着头发,一再嘱托路上注意安全,到学校找老师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朱桃珍说,因为路太难走,每次孩子上学、放学心里都会惴惴不安。

卯会琴和妹妹至今没用过手机,在学校里也几乎没有额外开销,爸爸妈妈每周给的50元钱,除了往返回家买两瓶矿泉水路上喝,不买任何零食,其它的都存起来,然后给家里添置必要的东西。



F0D610B8-19CA-4057-BBA7-1260D8DC4962.jpeg
卯会琴姐妹,与同在海拉中学上初二的学长陈帮云结伴走“羚羊路”去学校。

这是一段几乎看不出路的“山路”,大部分时候都要手脚并用,旁边就是悬崖绝壁。

到了六七月份雨季,山沟水多起来,泥石流和落石随之而来,只能绕道走,行程时间更长,如果雨下的大,路上会很危险,就只好给学校老师打电话请假,等危险过了再上学。



DD01FD88-DFB0-412A-B872-C3EDFFC7553D.jpeg
途中,三个人都看见了一只成年羚羊在不远处向这边张望。

卯会琴说,她几乎每次往返都能看见羚羊,这些羚羊见到他们也不惊慌,一会儿张望,一会儿埋头吃草,很是从容,也许是对往来穿梭梯子沟的学生们很熟悉了。



839D0513-A40C-46F6-A2DF-D9841BECB21B.jpeg
“羚羊路”沿途经过悬崖、陡坡、碎石和塌方路段,累计上升高度为1100米左右,脚程快的需要攀爬2个半小时左右。

虽说这些生孩子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爬山能力已经超过外人许多,但高负荷的体力消耗,他们途中还是得休息好几次。



17197423-73F1-4C46-B645-BAD81EF97364.jpeg
经过大约3个小时艰苦攀登,终于到达山顶的环山水泥路,因为没有通公交车,他们还需要顺着公路徒步13公里到达海拉中学,这段路程爬升高度大约300米,耗时约3小时,所以从家到学校单程要徒步5个半小时到7小时。

如果是放学回家,因为一路下坡,比较省力,行程大约可以缩短到5个小时。



4A1522B0-E1AD-4E9C-B1CB-BC6F64595DDE.jpeg
卯会琴和妹妹卯春坊到了宿舍,她们到的最早,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把带来的衣物拿出来摆放整齐,不一会儿就把寝室收拾的有条不紊。

卯会琴说,其他同学提前到了,也会这样做。



29986C8F-2273-4499-831F-08D3F93735E6.jpeg
学校宿舍很拥挤,只有8张床却要睡16个学生,卯会琴、卯春坊姐妹睡在一张床上。卯会琴说,同寝室的学生,家都比较远,寄宿可以免去每天的长途奔波,不过有的同学家长会用摩托车送,路上就不会辛苦了。

而在上学路的背后,这些生在大山里的孩子们,需要面对和父辈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转变。

过去小山村在封闭环境中自成一体,清一色的贫穷让他们安于现状。但现在随着城市化推进、扶贫工作的深入,年轻的一代渴望走出深山,获得知识,与外界产生更多的联系。



BEC4B4E7-CFAE-43FF-BEDE-560DCB7D7A3D.jpeg
大石头组下寨的王立书和妻子罗粉香,与上初二的儿子王加意在家门前。

王立书有5个孩子,16岁的王加意是老小,是家里唯一在读的学生,两个哥哥在云南打工,两个姐姐已出嫁。

王立书说,当年考虑路远,且家里穷,就没让两个女儿读中学,已经出嫁的女儿至今常对他们抱怨此事,妻子罗粉香在听说的过程中凄然泪下,她说,对不起孩子。

王加意说无论读小学和还是现在的中学,上学路上特别辛苦。他说,爸爸每周给他50元钱,他除了往返上学放学买水喝,其它的钱用来买菜带回家。



A3F21FA6-DF49-442C-8F09-713229AFD519.jpeg
16岁的刘佳美和13岁的刘章奎,在大石头组下寨的家中。

刘佳美和刘章奎的爸爸妈妈在云南打工,一年回来一两次。姐弟在海拉中学读书,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要走5个多小时,上学要7个多小时。

他们还有一个妹妹刘桂朵在海拉镇读小学四年级,因为年纪小,走远路太辛苦,每周末就到镇上的亲戚家住。刘佳美和弟弟刘章奎两人每学期的开销大概一千元,基本是买米、买菜自己做饭所用。



FBE8ECA3-0322-4496-997C-39A9D6A3A54F.jpeg
卯会琴、卯春坊姐妹和爸爸卯万乘、妈妈朱桃珍一起拍照。画面中,还有一家人喜爱的9岁土狗和1岁狸猫。

卯会琴说,今年下半年可能易地搬迁到威宁县城,但是县城不能养狗,养猫没问题,所以搬迁时9岁的土狗不知道怎么办。

卯会琴说,也许爸爸妈妈会暂时留在农村一段时间,到年底收获玉米和处理完家畜,再搬进城一家人团聚,但小狗也许最终只能托付给不还留在村里的人。卯会琴还说,从小学开始把这只土狗养大的,感情很深,和它分开的时候,肯定会哭得稀里哗啦。



FB8C0723-16D1-462B-910D-A417FA7CC9B0.jpeg
卯万乘从山上打了几袋猪草回来,这是村里主要的喂猪搭配饲料,不过每次打猪草都要走很远的路,用毛驴运输,一次往返要半天时间。

卯万乘体弱,妻子朱桃珍身体也不好,因为家里穷一直不愿意进城看病。卯会琴说,将来搬进城里了,如果爸爸妈妈暂时不搬,她特别担心父母的身体将来吃不消体力活。



1700A497-C730-42CF-BDDD-1DF3290C6442.jpeg
卯会琴每周回家,都会把积累一周的脏衣服带回去,洗干净再背到学校。加上爸爸妈妈的衣服,洗完的湿衣服装满了一背篓,大约有30公斤。在卯会琴的身后,是已经人走屋空的老房子。



A52F7F2D-7670-478B-8CEF-DDD733589ECF.jpeg
卯春坊和妈妈朱桃珍看望邻居、大石头组最年长的老人91岁的何莲美。老人因白内障看不清楚卯春坊,但老人熟悉孩子的声音,便询问着孩子的成绩。

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故土难离,有几户人家因为老人要求死后就地葬在牛栏江边,明确表示拒绝搬迁。从70多户到如今只剩下29户,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石头组会随着这些老人的相继离去而彻底沉寂。



479771EC-ACC6-4EAB-AE0B-E2D5ADB28205.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岁女孩溜索上学,高空过江从容不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3 03:57 PM , Processed in 0.0686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