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荒村变形记
新浪图片 2019年03月26日
九年前,我从云南昭通市来到镇雄县朱家坪采访。朱家坪平均海拔1600——1900米,是当地最贫困的高寒山区之一。在镇雄县城,我拦了几辆出租车,听说是去朱家坪,便摆手说:“不去,路太烂了。”最后,不到8公里的路,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才走完。横亘其间的大山,将朱家坪和县城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知道我要来,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匹枣红马到山脚下迎接我,他叫朱吉,那时11岁。他熟练地将我扶上马背,我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摔下山崖。好不容易,我们到达了朱家坪。因为学校离家太远,朱吉懒得走山路,他宁愿在家放马。
上世纪60年代时,山上也曾建过一所小学,2002年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从此,朱家坪的孩子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学校去上课。他们大多每天早上5:30分就起床去学校,早上8:30分才到学校,晚上8:00才能赶回家。他们中午带一顿饭,有时遇到学校附近好心的人家,帮他们热一下,否则,就只有吃冷的。这个村当年有300多名适龄儿童和少年,只有100多名读书,其他的都辍学在家。自从1997年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大学生。
村庄中,木墙、草顶房子数量众多,木墙较为陈腐,草顶破破烂烂,绝大部分超过百年。石墙、草顶房子数量少些,有的裂开了缝,有的半边坍塌。为数极少的水泥平房则鹤立鸡群,极为抢眼。
朱家坪人憨厚、淳朴。这家的房子墙是用石头垒砌的,支撑的柱子都是木头的。房屋破旧,为啥不修缮一下呢?村民告诉我,运费是建筑材料本身六七倍的价钱,每吨沙子运到山门外只需45元,而从山门运到山上则是每吨200多元。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将沙子、砖瓦等建材运上山。
朱家坪人呆在山里,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蔬菜,饲养猪、牛和羊。山上的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农产品收成物好,每亩洋芋可产4000斤左右,水果、蔬菜也是丰产丰收,因为没有路,运不出去,村民只好望天兴叹。每市斤洋芋在镇雄县城可以卖0.5元,他们要将洋芋运下山,除去每斤0.15元的运费,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村民只好拿用来作为猪的饲料。
村里很多人守着贫瘠的土地生活,一位老人在村边上放马。因为没有路,不仅物品运不进山,别村的姑娘也没有一个愿意嫁到朱家坪的。在外地打工的小伙子也领过几个女孩回来,但一看到这种交通状况都相继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朱家坪人中没有一家不养马,“山间铃响马帮来”,人背马驮是他们的唯一交通方式。除了特殊情况,他们不愿轻易走出大山,因为进城一趟要花至少4个小时,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村民朱绍扬靠编织驮篼生活,这是一种马驮东西用的工具。
每年春节刚过,许多村民就带着行李去外地打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