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0

[影乐之声] 《葛底斯堡演讲》伴奏黑色歌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葛底斯堡演讲》伴奏黑色歌谣

2019-03-30  郝建  大家

导读

这兄弟俩总有绝妙好辞,他们忽而表演叙事狂欢,忽而展现视觉破格,总会不时让我们看到那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游刃有余。





52.jpg

科恩兄弟的阴郁西部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作品中,《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The Ballads of Buster Scruggs)是一部非常奇怪的西部片,它里头充满了让人解读好费劲的东西。

这部作品是美国最著名的导演组合科恩兄弟导演,网飞(Netflix)公司出品。它获得三项奥斯卡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歌曲,2月24日在杜比剧院没有斩获。2018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它得到最佳剧本奖

就我的阅读来看,它比较受冷落,在美国和中国的主流媒体上均乏热议。在电影爱好者圈子里,它却颇受青睐。看看豆瓣网就知道,许多影迷对它追根寻源,精细品读 。

这部作品中,有许多矛盾,许多张力,值得细细琢磨。它有六个故事,各自独立,但结构上又有内在的一致,彼此有所呼应;它处处像西部片,又处处反西部片;它展现西部的青山绿水、旷野雪原,但读罢却令人情绪灰暗;它的故事调子和叙事走向黑暗,但形式语言极其唯美。这是一部典型的科恩式作品。

初读这部歌谣组曲,最打动我的倒不是科恩兄弟那闻名遐迩的黑色风格,而是其中那种不显山不露水,说不清、道不明的形式感。它的人物设计和造型,它的视觉环境,它的剧作笔法,它的剪辑,感觉像处处有嚼头,处处值得品味。

53.jpg
最后一个故事《遗体》引发了诸多隐藏剧情猜测:几个陌生人和死神一起坐在马车上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科恩兄弟的一种感觉,他们的作品总有那种电影特有的吸引力。不管是经典形态黑色电影的《缺席的人》,还是黑色喜剧《抚养亚利桑纳》《巴顿·芬克》,或者是最不像黑色电影的黑色电影《冰雪暴》,作品中渗透着某种独特的味道,一种电影的美感。要用克莱夫·贝尔的学术词来讲就是一种“有趣味的形式”。

这兄弟俩总有绝妙好辞,他们忽而表演叙事狂欢,忽而展现视觉破格,总会不时让我们看到那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游刃有余。他们在电影王国里的自由放歌,在他们的作品里,我总能看到一种形式上的典雅意匠,一种美学上的雍容华贵。

在这部作品里,他们讲了六个上个世纪,或者上上个世纪的西部故事,都是西部片研究中常说的“老西部”故事,这些故事的讲法处处都是循规蹈矩的旧套路,处处都有胆大妄为的翻新。这些故事充满了电影的仪式感,但又弥漫着语言的新鲜和破格。

这是一组优美的歌谣,也是几首黑透了的哀歌。

被涂抹、被改写的西部片百科全书

54.jpg
本片中的经典一幕:桌板杀人

科恩兄弟的电影作品是好故事,同时也是关于电影的电影。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总会看到跟电影史上的大家名作在对话,在戏谑,在反讽。

本片的六个故事中充满了大量与西部片的自我相关。片中许多场景都是西部片的经典题材,骑马过荒原,酒吧斗殴、绞刑惩罚、枪手对决、荒野淘金以及与印第安人的血腥枪战

它与西部片历史相关,与西部片的模式、惯例紧密相关,巧妙对话。

《黄金谷》《受惊女孩》里的地平线处理和落日余晖的美丽镜头,让人想起《太阳浴血记》的构图和光色。酒吧里的无规则枪击和法官对罪犯的随意处置让我想起经典时期西部片的自信和正义感。在《正午》里,凯恩警长冲动之下打了一个侮辱他的酒吧客人,马上伸手把他拉起来,更不要说即使一人抗暴,即使小镇上的犬儒市民不值得呵护,这个刚刚结婚,即将离职的警长也要拼命保护小镇。在《我亲爱的克莱门汀》这类经典西部片中,警长开枪之前要历数罪犯的所犯罪行并声明以法律的名义,在这部歌谣中的酒吧和法官办案场景,我们却看到另一番景象。

《黄金谷》(All Gold Canyon)的故事很容易让观众想起1948年约翰·休斯顿拍摄的《宝石岭》。只不过那里头的兄弟反目谋杀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山脚下孤独淘金者的撞大运故事,变成了毫无征兆就出现在身后的夺金杀手。

55.jpg
《黄金谷》(All Gold Canyon)

《受惊的女孩》让人想起《搜索者》等西部片,两兄弟在2010年翻拍过约翰·福特的《大地惊雷》。但是在这部作品里,从印第安袭击者马队那里拯救白人女孩的故事却是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悲惨结局。这个故事结尾的那行文字让观众情绪走向一片悲凉。

第一个故事中唱歌跳舞的神枪手故事用服装与经典西部片弄出了些许调戏和反讽。

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西部片中的服装使用也有常规,白衣服白帽子往往代表正义牛仔,而黑衣服则是邪恶歹徒的标配

在这个故事里,一身白衣白帽的牛仔是个喜欢唱歌跳舞的神枪手,但他是个在逃的通缉犯。这个耍弄六响枪的高手后来被莫名出现的黑衣枪手一枪毙命。

传统西部片的那份善恶之辨,那种惩恶扬善的信心在这里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更像是世事无常的哀叹。

56.jpg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神枪手巴斯特·斯克鲁格斯

这一组歌谣中,动物分布各处。《黄金谷》中的水中游鱼、树上的猫头鹰、鹿、驴子,《受惊女孩》中的小狗,《饭票》中的母鸡,这些组成了重要的观赏对象和人生况味,也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这让我想起了《三块广告牌》,那部作品用动物连缀起来一个线索。我一直觉得。《三块广告牌》有许多与两兄弟的作品很近似的味道。

57.jpg
《黄金谷》中的猫头鹰
58.jpg
《受惊女孩》中的小狗
59.jpg
《饭票》中的“计算鸡”

第六个故事中,马车里封闭空间的各色人等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关山飞渡》,而车里夸夸其谈的赏金杀手也许让人回忆起塞尔乔·莱昂内的《为了更多的钱》(《赏金杀手》)。只不过,这回马车顶上带着的是换钱的死尸。

什么是科恩兄弟更在意的,是涂抹黑色,还是语言的快感?

偶然性与死亡肆虐的西部

60.jpg
61.jpg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季,我和几个朋友会做一个竞猜小赌局,押宝哪些作品能在中国上映。对这部歌谣,几个朋友一致认为它不可能登录中国,它太艺术电影相,太小众,更重要是,它太黑色。

这部作品中的黑色意味主要是由那些无端降临的死亡和精心安排的偶然性带给我们的。

这里有欢快跳跃的歌舞,但那是酒吧杀戮之后的无厘头狂欢,虽然有荒野上行进的大篷车和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枪战,但结局却是被保护女孩的自杀,更不要说那个让我不肯看第二遍的《饭票》,处处都在抒发对邪恶人性的挖掘,对世事无常的那份无奈和悲叹。

62.jpg

科恩兄弟这部影片让我想起《老无所依》开头和结尾那个老警长的绝望絮语,那是科恩兄弟从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小说里搬过来的。

《阿尔戈多内斯附近》(Near Algodones)写了一个抢银行的牛仔,他的命运好像完全被一些可笑无厘头的偶然性左右。这个牛仔走起路来马刺叮当作响,持枪抢劫,不可一世。却被那个银行的出纳老头打晕,靠的是什么神器呢?除了柜台下的预设散弹枪,最厉害的居然是老头身上挂着的铁锅,那是科恩兄弟设计的极品防弹衣。

63.jpg

他被抓获,牛仔执法队把他悬吊在树上准备处死,几个牛仔跟他讨论处决他之后把他的那匹马送给谁。这死刑却被突然闯入的印第安袭击马队搅散了。只剩他一人被绳索勒脖子吊在树上,他的性命只能指望他骑坐在身下的马不要走动。万幸,一个路过的赶牛者救了他,谁知道那群牛又是被偷来的。于是他再次被一个粗鄙的法官判处绞刑。绳索再次把他挂起,黑布突然套上,画面全黑,死亡终结故事。

64.jpg

《受惊女孩》写两个牛仔保护女孩。牛仔的求婚写得温馨而富有尊严感。可是当另一个牛仔浴血奋战击退印第安马队时,却发现女孩已经对自己额头开了一枪死去,因为她误解了战斗的结局,自己先行了断。

65.jpg

在科恩兄弟这里,许多死亡都是由偶然带来。忽然想起他们的《老无所依》,贾维尔·巴登拿着个硬币到处让被害者猜,他真的因为别人猜对了放过一条生命吗?

最黑色的故事肯定是《饭票》(Meal Ticket)。这个诗歌伴随的故事阴冷得让我不敢直视第二次观看时,简直就有一种生理上的惧怕和回避

那位没有四肢的“人彘”男孩,他声音悦耳动听,每晚吟咏文学名著和名人演讲,像一位游吟诗诗人。他的扮演者亨利·梅林曾经演过《哈利波特》中的达力·德思礼。他与赶着马车的利亚姆·尼森(《辛德勒的名单》中的救世英雄扮演者)是一对西部游吟诗人组合。他们穿越雪原山岭,给西部村庄带去戏剧和诗歌。

66.jpg
67.jpg
那位没有四肢的人彘男孩,声音悦耳动听,每晚吟咏文学名著和名人演讲

人彘男孩每晚的朗诵表演往往以林肯总统的《葛底斯堡演讲》作结:

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保佑下得到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利亚姆·尼森扮演的男人每天给人彘男孩喂饭,与妓女滚床单时,他会把人彘男孩转向背身。可是有一天,一只家禽抢走了他们的本来就不多的观众。

利亚姆·尼森买下了那只会做算术的母鸡。

68.jpg

利亚姆·尼森最后那个走向马车的镜头让我不寒而栗,甚至让我做噩梦。他背着手走向车里的人彘男孩,脸上第一次带着微笑。那不知是微笑还是狞笑。

69.jpg
他背着手走向车里的人彘男孩,脸上第一次带着微笑

马车再次前进在雪原上时,我们听到一声大石头落水般的巨响。然后,马车继续在雪原上行走,车里只挂着那个鸡笼子。

70.jpg
会背诵葛底斯堡演讲的人,比不上一只会做题的鸡

亮丽诗意的西部图景

我说这部西部的歌谣联唱是黑色电影,主要是看它的叙事走向,看它故事里散发的那股子味道。我要硬说它仅仅是美丽歌谣而不是黑色电影,大概也没人来打我。

要看它的画面营造,就几乎全无黑色电影的那些视觉惯例。或许《饭票》那个故事夜景用得多一些,影调比较阴暗些。但那也绝不是《色戒》《七宗罪》那种大光比,分割画面式的经典黑色视觉风格,也没有雨水冲刷的城市街道。在视觉画面方面,它与科恩兄弟的《冰雪暴》一样,完全不是黑色电影风格。但是如果与讲故事的方法对照起来看,这两者都让我感觉有一种刻意为之的反用。它那画面的色彩、光影处理总是透出那股子讲究,总是让我们看到精心安排。

本片的视觉图景和电影语言极其漂亮,剪辑精当、帅气。整个视觉系统、电影肌理让我们观看时大有愉悦之感。这种明亮调子和精美摄影又总是让影迷隐隐觉察到熟悉中的陌生。

71.jpg
《黄金谷》中的青山翠谷

它营造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西部,一个旷野荒原的西部,这是我们熟悉的西部。在《黄金谷》中,我们也看到青山绿水的西部,这种翠绿色调的西部是经典西部片中不大看到的。

在这些故事里,那落日余晖的暖色调也带来熟悉的西部图景,让我想起《与狼共舞》,想起《太阳浴血记》里头那夕阳暖色调光影里马车在地平线上的横移运动。我总觉得陈凯歌、张艺谋拍摄的《黄土地》中有对美国西部电影地平线和大地景观视觉造型的反用,或者变形化用。他们在京郊朱辛庄上学时到中国电影资料馆看过《太阳浴血记》和一些其它美国电影。

科恩兄弟对黑色电影的视觉图谱了如指掌,应用自如。他们也拍摄过《缺席的人》这种完美复制经典黑色视觉风格的作品。但这两兄弟对黑色电影视觉图谱的更大贡献应当是《冰雪暴》《老无所依》这类革新了黑色电影视觉风格的作品。在这类黑色电影中,他们放弃了传统黑色电影的分割画面和明暗对比影调,转而用叙事走向的阴郁、绝望来写出黑色,用视觉上那些点滴喷洒,视觉冲击强烈的血色来构成一种新的黑色电影形态。

本片的视觉营造与其叙事意味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它的叙事充满了对人性的绝望、对偶然决定命运,世事无常的叹息,而它的视觉风格几乎完全看不到传统黑色电影的肌理,甚至连《冰雪暴》中的那一缕喷涌的血色都没有使用。

72.jpg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中那阳光明媚的西部旷野

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故事《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中那阳光明媚的西部旷野,《黄金谷》中的青山翠谷,《饭票 》中的茫茫雪原。在《受惊女孩》中,那蜿蜒在草原上的大蓬车队的镜头是那样充满美感,那是开发西部的史诗性画面。

73.jpg
《受惊女孩》中,那蜿蜒在草原上的大蓬车队
74.jpg
《黄金谷》中的青山翠谷
75.jpg
《饭票 》中的茫茫雪原

这些视觉处理与传统西部片的视觉模式紧密相连,又因为作者的独特处理而具有一种新鲜的画面质感。

在青山绿水中,科恩兄弟营造出的是黑色故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他们也拿来给邪恶人性伴奏。这部唯美而黑色的歌谣,是不是两兄弟在《老无所依》之后谱写的另一首西部片安魂曲?

76.jpg

【编注】故事情节汇总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讲述一个喜欢唱歌跳舞的神枪手以一种无敌的姿态一路杀一路唱一路跳,但最终遇上了旗鼓相当的对手的故事。

《阿尔戈多内斯附近》(Near Algodones)讲述一位生活在高平原之上的流浪者因为自己一无所有虚度光阴而决定抢劫银行的故事。

《饭票》(Meal Ticket)讲述一个流动剧团的经理和一个没有四肢的残疾人“艺术家”之间的故事。

《黄金谷》(All Gold Canyon)讲述一名教授因发现一座金矿而欣喜若狂,又因为随即到来的邪恶侵占势力而面临险境的故事。

《受惊女孩》(The Gal Who Got Rattled)讲述一名乘坐马车的女人需要两位俄勒冈小道的工头其中一人的帮助,并且将其当作潜在结婚对象加以考察的故事。

《遗体》(The Mortal Remains)讲述五位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乘坐同一辆驿马车前往某处神秘地点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4 08:34 AM , Processed in 0.0498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