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回复: 0

[影乐之声] 乌鸦电影|豆瓣8.8,原以为是个PPT,没想到却看湿了眼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4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瓣8.8,原以为是个PPT,没想到却看湿了眼眶...
原创: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18-11-24


我承认,刚看到这节目的名字时,以为它枯燥无趣,心想,这有啥好拍的,还豆瓣8.8分?

谁知,看完一集又一集,被深深打动了:《图鉴中国》

01C5B787-B2DA-48B3-8910-5C5C2AA89309.jpeg

壹 | 工棚婚礼

1981年,辽宁,鞍山。

27岁的基建工程兵傅玉行,要结婚了。

谁知道,家里的五斗橱还没摆好,他就接到部队通知:急调去深圳。

1982年,火车北站南下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队 | 图片来自:周顺斌


未婚妻陈淑云,是个直脾气,火冒三丈:深圳在哪里?啥样子?我只知道,在电影《秘密图纸》里,那里遍地都是特务!

3天后,傅玉行匆匆出发...

那年夏天,陈淑云去看他,坐了5天火车到广州,再花5个小时,从广州转车到深圳...


踏上深圳的土地,想死的心都有了:到处是坑坑洼洼的烂地,没有几栋像样的房子,没有马路,山外还是山…

陈淑云急得不行: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我看着都闹心,咱们麻利儿回家!

傅玉行也倔:这怎么行!我是军人...

大吵之后,陈淑云留下一封信就走了。

可是,荒山野岭,她没找到去火车站的路,又赶上下大雨,只好又回来了...

部队栖身的竹棚 | 图片来自:周顺斌

1983年8月1日干活的上沙、下沙的渔民 | 图片来自:周顺斌

1982年春节,两人在工棚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摆些苹果花生,婚房是台风就能吹垮的土房,屋顶是油毡,墙上的土啪啦啪啦往下掉,两张单人铁架床一拼,就是婚床…

1982 年春节,傅玉行与陈淑云在部队竹棚军营举办简易婚礼 | 图片来自:周顺斌

1979年到1983年,2万基建工程兵,陆续从全国各地调入深圳,支援特区建设,傅玉行和陈淑云就是第一批走进深圳的拓荒者...

30年过去了,烂地变成平整的马路、土房变成高楼、臭水沟变成了下水道…深圳这个落后的小渔村,成了国际大都市。



每当傅玉行和陈淑云走在深圳街头,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除了满心的自豪,也会想起那个,工棚婚礼的夜晚…(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军网、南方人物周刊)

1981年,在笔架山下,部队开始测绘深圳特区发展的未来 | 图片来自:周顺斌

1982年,战士们迎着朝霞开山平地 | 图片来自:周顺斌

贰 | 转折点

1968年,准备高考的高明明,收到了一个消息:高考取消了。

高明明还不知道,高考的取消意味着什么。

她满脑子只有一个问题:不上大学,我干嘛?

很快,她被派往黑龙江宝清县的853农场,凭着三个月的医疗集训,以及一本《农村医护手册》,走家串户给人看病。

高明明在黑龙江宝清农场

有一天晚上,高明明被拉给农户接生。

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差,手术器材都只能放在蒸锅上消毒…

突然,孕妇开始两眼放空,大喊大叫,乱踢乱动...原来,孕妇有精神病史。

高明明吓坏了,她定了定神,马上根据医护手册给病人对症下药…经过一晚的努力,母子平安。

高明明越想越后怕:稍有差池,可就是两条人命啊!


她想多了解医学知识,多学点专业技能,可是在这大环境里,谈何容易?

想当老师的,只能去写大字报;能当生物学家的,只能去喂猪喂鸡;物理高材生的,让你给群众修个电灯泡,就是看得起你…


高明明相信,不管什么时候,多学点知识总是没有错的,现在也许没有机会,保不准以后呢?

白天工作,晚上偷偷摸摸看书,还得时刻提防被人打小报告…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

已经30岁的高明明,和家里的四兄妹毫不犹豫报了名...

若干年后,高明明回忆道:这一刻,就像等了三辈子。


高明明说:那时候,缺纸张,为了做功课,爸妈把家里包中药的纸省出来给我们学习…

那一年,时空像被压缩了,年轻人、中年人、刚结婚的、挺着大肚子的…一夜之间,许多人,都只有一个身份:应考生。

他们整宿整宿地学,就是为了赶上这一趟,消失了十年,姗姗来迟的高考列车…


1977年的高考报名点,时常能看到大龄考生拖儿带女来报名

高考恢复40年,高家四兄妹全部考入名校,成了医生、通讯专家和工程师。

这趟车,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是赶上了。



叁 | 中国女排

2004年8月14日,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对美国队。

上场几分钟后,最佳扣球手赵蕊蕊瞅准时机,一个“背飞”,单脚起跳…


然而,当她右脚落地的一瞬间,噩梦,似乎也随之到来:右腿旧伤复发,骨折。

医生告诉她:要想保住腿,必须嵌入钢板和钢钉。

比赛,无论如何是不能打了。

听到消息时,赵蕊蕊大脑一片空白。她不甘心:这不就等于退役了吗?可是,老娘还想打比赛啊!


2001年,20岁的赵蕊蕊进入国家队。

2003年,沉寂了17年的中国女排问鼎大奖赛,创下锦标赛11战全胜的记录,轻取世界杯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赵蕊蕊也拿下了“最佳扣球手”。


谁知,一年后,她却因为伤病被迫下场…

那时的赵蕊蕊每天躺在病床上,万念俱灰,有时候她在想:要不,从病房窗口跳下去吧,一了百了。

就在这个时候,前辈曹慧英来到了她身边。

曹慧英曾是队里的绝对主力,因为一个扣球,运动员生涯被强制结束...

她鼓励赵蕊蕊:如果不甘心,还能拼,那就努力治疗,加强训练。不能参加奥运,是我一生的遗憾,希望你不要有这种遗憾…


从那天起,即使是在床上,赵蕊蕊也努力练习传球、颠球、仔细思考打球时的不足,参加康复训练…

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老娘要去奥运!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赵蕊蕊重回赛场,可偏偏这时,队里伤病大面积爆发…

最后,她们咬着牙,硬是拼下了一块铜牌。

有人说:这是一块泣血的铜镶玉。


这部《图鉴中国》是深圳卫视最近开播的一档真人秀,目前更新了5期,豆瓣8.8分。它用质朴的语言和照片,串起了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成长、奋斗故事。

故事的讲述者,有军人、前女排队员、医生、科研人员、校长、通讯专家、志愿者…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90后,你会惊讶,原来这些人的背后,都有传奇般的经历。


有网友评论说:超级想点赞!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

郑蕊蕊说:每个时代,都不缺敢于拼搏的人。

他们有的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不甘就此虚度此生…

1981年,为改变深圳对外脏乱差的形象,部队先后承担了深圳火车站广场、市工人文化宫广场、深圳老街排污沟等改建工程

比如,义乌商人楼仲平,从挑货郎担的小贩,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从吃不起饭到成功商人...


比如,留学归来的90后女孩龙晶睛,在美国创立了“一美元爱心公益金”,每年将善款兑换成物资,交到山区小朋友手上...


比如,从连马赛克也不知道该怎么贴,到研发大型工程器械的,港珠澳大桥攻坚克难的技术人员…

他们的故事,是命运和时代交织而成的瞬间。


节目里有一张照片,是恢复高考后,坐在天安门城楼,借着路灯学习的人们...

许多人的脸上,焦急而紧张,时代的光,趁着人们读书的间隙,均匀、公平的洒到了他们身上…

1981年,高中生借着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复习功课 | 图片来自:刘香成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在镜头前云淡风轻的讲述者,曾被时代欺骗、践踏、忽视,也曾经绝望、痛苦、迷茫…

但是,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丢掉梦想,靠坚持和努力,最终走到了今天。他们才是历史的缔造者,当之无愧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合影

回复“图鉴中国”
获得正版观看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5 11:12 PM , Processed in 0.0737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