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年闯入了60个藏在城市的禁区
新浪图片 2018年11月20日
每个城市都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废墟,它们曾是工厂、监狱、医院、游乐场、寺庙,如今却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布满灰尘,野草丛生,如同另一个世界。“它们就在你的周围,但如果你不去寻找,你永远看不见它们。”来自哈尔滨的小茜说。这位高高瘦瘦的女孩目前在北京读大三,主修建筑学,是一名城市探险者。近2年的时间里,她已探访了60处城市废墟,在城探圈子里小有名气。摄影/魏尧
城市探险者在全世界至少有2000名。他们热衷于在城市里探寻隐秘角落,大部分分布在欧洲和美国。因冷战后的巨变,被废弃的地道、钢铁厂、军事基地不计其数。这些地方也成为了城探们趋之若鹜的秘境。与大部分追求刺激的城探不同,小茜追逐的是废墟的“时间感”。“废墟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她说。
“第一次探险在2017年春节后,因为当时我心情不好想去散心,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废弃的粮仓。”学建筑设计的小茜对建筑空间很敏感,她立刻察觉到这些过往时代的工厂建筑与生活中的建筑存在巨大差异。在粮仓里遗留的机器、管道等生产设备让小茜觉得仿佛发掘到一个尚未开发的798艺术厂区。从此,小茜对城市探险的热情一发不可收,只要听说哪儿有废弃大楼,她就会去寻找。供图:小茜
后来,小茜去了很多废墟,去废弃的医院找地下室的器官和人体标本,也去废弃的工厂、监狱、寺庙等。去年冬天,她去了一个古寺,屋檐凝结了厚冰柱。拍完照刚离开,锋利的巨大冰柱就从上方掉下。在废墟会遇到的危险还有很多,例如野狗,流浪汉,最差情况是遇不法分子。另外,废墟常年无人管理又被雨侵蚀,易踩空。小茜尽量避免去偏远的地方,也学了防踩空的技能。供图:小茜
一个周一,小范出现在堪称北京最荒凉地铁站口的焦化厂。她这次的目标是焦化厂遗址。她说,场地难进是最常见的困难,有时是看守人不让进,有时是工厂遗址因污染封锁很严。这里厂房入口很小,还被干土块遮掉大半。两只野狗本在入口徘徊,见她走来,迅速从入口钻入,消失在黑暗里。她一般独自探险,见最多的活物就是野狗。她轻松地从洞口爬入,顺斜坡走了约20米,进入厂房。
建于1958年的北京焦化厂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诞生,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独立焦化厂,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炼焦炉就诞生于此。2006年焦化厂全线停产,厂区内大部分厂房保持着废弃状态。该厂曾对土地造成污染,小茜查过资料,说之前有栋厂房因有污染物被围起来,直到污染物被彻底清除围挡才撤走,也撤走了看管厂房的人员。如今,旧厂房间地带已经被野生树木和野草覆盖。
在这个废弃工厂内,小茜熟练地攀上爬下,动作灵巧又小心。她背着一个背包,带着很少的东西。每次探险,小茜通常只带一个口罩,一双手套,一台单反,有时候会带上手电。她穿梭于各式废弃厂房里,安静得像一只猫。如果发现了喜欢的空间,小茜会兴奋地花很长时间进行拍摄。她特别喜欢这栋厂房的镂空墙体。
“我去废墟的目的不是探险,而是去看、去感受废墟里面的东西。”她说,“这些场景很吸引我,我希望用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如果到了一个废墟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她还会换个时间再来。去这些荒无人烟的废墟,其实小茜有时也感到害怕,但更多的是被它们吸引。父母刚开始对她的爱好感到挺担心,但是后来看她经常发各种废墟的照片,也没出什么问题,也就接受了。
在这间小小的夹角房间里,小茜专门为桌子上的那个搪瓷盅拍了特写。她在废墟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发掘那些能够跟人的记忆挂钩的物件。“我喜欢关注那些人类存在过又被自然掩盖的痕迹,比如落满灰尘的娃娃、停留在过去某一时刻的日历,这些痕迹自己就会讲故事,告诉我们这里发生过什么。”她说。在她眼中,每一件在工厂留下的物品都是时间感的载体。
在一处破旧厂房里,墙上被之前来过的城市探险者喷绘了硕大的红色字母。城市探险者的习惯和兴趣点各异,一些人会在去过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记号,小茜则没有这习惯。但城探之间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例如探险时不要带走任何东西,除了照片。小茜记得有次去一个废弃的游乐场,在房间中见到了全球罕见的蝴蝶标本,从没有人拿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