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59期:我的爷爷奶奶
凤凰图片 2018-08-15
2008年,我开始用影像记录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至今已十年有余。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潘庄村,守着两片院落,种着四五亩田地,牧养着二三十只山羊,自给自足,身体康健。他们的感情没有太多的你侬我侬,平平淡淡的相守中,青丝不知不觉就成了白发。从爷爷奶奶的照片里,可以看到中国老一代农民夫妇的生活缩影。图为2016年夏天,我为爷爷奶奶拍摄的肖像。刘磊/摄
奶奶18岁时嫁给爷爷,今年是他俩结婚的第65个年头。爷爷和奶奶性格迥异:爷爷憨厚少言,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奶奶热络外向,喜欢拉呱、保媒,看热闹串门子,两个人的日常生活轨迹也因此完全不同。图为2008年3月,晚上十点半,奶奶还在和我拉家常,爷爷早已入睡。每次回老家,奶奶都和我们拉家常到深夜,但是她总能在早上6点准时起床。早起开大门,是他们多年的习惯。奶奶说,早早起来把家门打开是勤快的体现,谁家懒睡开门晚会被乡邻说道和笑话。
爷爷今年86岁,他的作息十分规律,不论冬冷夏热,每天雷打不动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整天忙于农活营生,就算遇上刮风下雨不能出门,他也会守在屋檐下修犁弄锄,或者挖砖撬瓦修整院子。图为2008年清明节,爷爷坐在院子里的香椿树干上缝补袜子。爷爷手巧,坚持节俭度日,旁边的小木凳是他自己做的,前面簸箕上的窟窿也是他用塑胶油脂补起来的。奶奶当天被请去帮村里的思胜老奶奶做寿衣,中午不回家,爷爷只能自己解决午饭。
奶奶(左)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一起帮思胜老奶奶做寿衣。村里的少数老人保留着生前做寿衣的习俗,但是能做好针线活的人却不好找,奶奶算其中一个。
2008年7月,正在放羊的爷爷。村里到他这个年龄的老人平日大多会三两成伴,找个树下屋角坐在马扎或者石块上闲聊,但他从不参与其中,有时骑着三轮车或者赶着羊群从人群前默默经过,连招呼也懒得打。奶奶骂他:“贱骨头,干活命。”
2009年腊月二十九,爷爷和奶奶在打扫屋子。墙上贴着的明星挂历、年画以及我儿时的奖状,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了。因父母忙于工作,我在一岁时被送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成长到六岁离开。但此后不论是外出求学还是结婚生子,几乎每个春节我都要回老家度过。
爷爷杀了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准备过年,被割喉的母鸡死在自己挣扎的血痕中间。
大年初六,爷爷奶奶邀请街坊邻居来家聚餐。儿孙平时不在身边,邻居给予年老的他们不少帮助。各家的男人作为代表出席,爷爷负责陪客,奶奶张罗后厨。桌子空处把“席口”的地方是我和父辈的位置,我们负责接菜。
2010年2月,爷爷和奶奶把刚出生不久、几近冻死的羊羔抱进闲屋烤火抢救。
2010年2月,爷爷骑三轮车载奶奶去镇上赶集。虽然村里有商店,他们还是习惯赶集购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