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3|回复: 0

你就是裁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30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就是裁判
原创: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昨天

微信图片_20180930132947.jpg


有一位朋友问:

       一、密宗到底是什么?好像是很多东西揉和在一起的。大乘、印度教、苯教、双修,好像有很多迷信邪恶的东西。藏传佛教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密宗?

       二、汉传佛教里的禅宗好像更多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宗教的感觉,没有偶像崇拜,如果有也是把佛陀当成历史人物而不是神,是这样吗?

       三、有人说佛教里的大乘是普度众生,是把佛陀看成神,这是不是有点迷信的意思了?是因为广大民众的认识理解水平有限,不能都理解小乘的哲学思维,所以大乘用迷信欺骗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信徒吗?小乘把佛陀当成历史任务,是不是更接近哲学?

真观答:

       您的问题非常大,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用一本书来回答,可是就算有这种书,我也不建议您完全接受书中的看法。科学、理性是现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极大的优点,而且佛陀也是鼓励我们“依法不依人”和“依智不依识”。

       您可先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直觉,挑选一些书籍来看。就把佛教当成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慢慢去探索它,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这样比人云亦云好多了。

       网络上的论证大多粗糙简陋,学有专精的人往往不愿在这里跟人家耗时间,所以最好还是挑选正式的出版品。

       要是您是一个高度理性的人,您可试着读《实证佛教导论》。这本书虽然比较难懂,但是很有体系,论证也很严密,能够让您很快地掌握佛教的精髓。虽然无法解答您全部的问题,却可以让您变得有判断能力。

       这位朋友看我这么回答,显得不太满意,但他很有礼貌,虽然心里还有很多疑问,却没再继续追问。他问的问题,我心里其实是有些看法,所以没有跟他说,并不是因为吝啬或藏私,而是因为我知道真理的追寻是不可代劳的。“实证佛教”的风格,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下结论,而且每一个人都必须搜集证据独立做思维和判断,否则就没有办法断疑。虽然这种风格,与速食文化盛行的网络世界格格不入,但还是有少数兼具理性与耐性的人,我们必须为这些人保留一条趋向真理之路。

       网友king曾经提问:“双方都有共同的辩论规则固然是好,不过面对不遵守规则的朋友时,这才是考验人的时候,是要求对方呢?还是要求自己呢?”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参与辩论的人,一个是旁观辩论的人。我们讨论佛法是为了探明真相、解脱自他的烦恼,这个目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失。所以,参与辩论的人应该从头到尾都要遵守辩论的规则,因为辩论规则有它的道理,不遵辩论规则会增长戏论与烦恼,吃亏的永远都是自己。那么,如果你遵守辩论规则,别人却违反辩论规则,你该怎么办呢?比方说,辩论对手就不相干的问题死缠烂打起来,这个时候你要不要回应他呢?原则上,当对手这么做的时候,已经符合《瑜伽师地论》杂乱“舍所论事,杂说异语”和麁犷“愤发掉举,及躁急掉举”的要件,胜负已经分出来了,你可以不再理会他,就你自己辨明真相的目的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如果旁观的人程度很高,例如在学术会议或者正式的辩论比赛,你可以指出他“堕在负处”,虽然大部分的人不熟悉《瑜伽师地论》,但是世间智者会承认它的效力,你只要把这个意思讲出来:“对方已经离开辩论主题做不相干的发言,而且发言的内容粗鄙不堪。”裁判、会议主席,或者旁观的人会立刻判定对手已经输了。

       但是,如果旁观的人素质不高,大部分是来看热闹的,例如网络的环境,这个时候还不如沉默以对、不要再理他,免得对手讲出更荒唐离谱的话来。虽然,看热闹的旁观者可能会以为你辩不过对方所以才不讲话;但佛法本来就没有那么容易懂,看热闹的人缘分还很远,他们有误会是必然的,你也不必耿耿于怀。素质高的旁观者,自然会知道:对手是无理取闹。后者与佛法才有较近的缘分,只要这些人能够认同就行了。

       假设你是一个初学佛的人,自己没有一定的主张,当你面对这些辩论的时候,你可依自己的心性,选择合适的态度和作法。一者,远离这些辩论,专心于念佛、布施、持戒、忍辱、十善业等没有争议的修行法门,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弥勒菩萨兜率内院或其他佛国净土。二者,做一个中立的旁观者,仔细搜集辩论双方的主张和理由,不随便下结论,直到你能够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为止。

       思辨能力不足的人,建议你远离佛法的辩论,免得因为滥发言论、误谤三宝,而导致极重纯苦的果报。思辨能力不足的人有哪些特征呢?

      一、人云亦云。
  二、滥用情绪性的词汇。
  三、崇拜权威。
  四、观察不仔细,喜欢以偏概全。
  五、逻辑思维有缺陷。
  六、厌恶别人看法与自己相左。
  七、理解能力不足,经常误会别人的言语和经教文本的意义。
  八、只听一方的说词。
  九、不愿意面对不利的证据。
  十、习惯说过头话,经常乱下结论。
  十一、经常略过论证的过程,直接看结论。
  十二、故意曲解别人的意思。
  十三、喜欢给别人扣帽子、做人身攻击。
  十四、无法接受辩输的结果。

       思辨能力很强的人,可以依自己的心性,远离这些辩论,或做一个中立的旁观者(相当于裁判的地位)。如果你选择旁观,一定要把“不随便下结论,直到你能够排除一切合理的怀疑为止”当成戒律,严格地遵守。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果报,可参考经典,那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只要是佛弟子没有人会想冒这种危险。即使你不是佛教徒,建议你还是要严格遵守,因为这是追求真理最重要的方法,它不是佛教制定的,而是笛卡尔等世间智者的共识,只要是严谨的学者必然都同意这个方法原则。孔子也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胡乱下结论会招来怨尤,让自己追悔莫及,网络上已经有不少现成的教训,聪明的人不会重蹈覆辙。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旁观佛法的辩论那么危险,为什么我们要冒这种危险呢?”这是因为旁观佛法的辩论可以迅速增长我们的判断能力,很快地满足加行位,进入见道位。世间便利的事情,很多都有危险性,例如在高速公路开车,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但我们只要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避开大部分的危险,很快到达目的地。我们学佛,不就是为了探明真相、解脱烦恼吗?只要我们善用思辨能力,谨慎地抉择法义,养成对佛法的判断能力,分证解脱(探明一部分的真相、解脱一部分的烦恼),并不是很难的事。

       大部分的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当两方主张不同,互相激烈地辩论,我们很难抑制旁观和发言的冲动。很多人参与佛法的辩论,并不是想要得到佛法的利益,只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根本没有想过滥发言论所可能引生的后果。这样非常不智!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如果思辨能力不是很好,但是又抑制不住旁观的冲动,你一定要学习因明,并且要严格保持中立,不要随便发言。

       在网络普及以前,公开发表的门槛非常高,必须在正式的会议和印刷的出版品当中进行,所以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参与的。那个时候,人身攻击、发人隐私、滥用情绪性词汇等粗鄙的言行出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网络的普及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言论解放,彻底去除公开发表的门槛,连市井之间的谩骂,以及各种不入流的粗鄙言行,全都搬上网络,供全人类浏览。这些粗鄙的言行很多是侵害他人权利、违背法令的,各大网站的网管每每疲于奔命,必须不断地删除这些贴文,这里才删掉,又在别的地方贴出来。真观曾经试图维持个人网页的清净,最后也发现徒劳无功。

       所以,如果你要在网络上发言,你必须练就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不怕人家恶言攻击,才能在网络当中存活下来;你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穿网络这个迷魂阵,才能在一堆不负责任的言论当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虽然你可能只是一个小人物,却不能小看自己,因为我们就是活在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因缘体系当中,你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大环境,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共业。

       正法和像法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末法时代,很多似是而非的“佛法”充斥着。末法时期,虽然也有正法佛教,但仍然会朝像法、末法而演变,到最后佛法一定会灭亡。虽然如此,只要你能够提升判断能力,准确地区别法与非法,还是可以延长佛法住世的时间,这就是你对佛法的贡献。集合很多这样的佛弟子,产生的力量将会很可观。

        对于你自己而言,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抉择法义,这其实就是观行(毘钵舍那)。观行可以将无明转变为明,在智慧增长的同时,你也分证解脱。只要你能够真实地解脱,就算别人都认为你是错的,也不会妨碍你的解脱功德,因为这是自受用境界,任何人都无法夺取。当你在抉择法与非法的时候,其实你就是裁判,你的裁判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佛法住世的时间,更会影响到你自己的解脱与否。这么严重的事情,当然只能靠你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为你代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9:24 AM , Processed in 0.0386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